生命是一种力量,足够的力量在正确的方向上激荡,便能谱写出华美的篇章。
各位老师:
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参加这样的一个盛会,尤其是听了各位老师的报告,感觉不是高兴,简直是兴奋!因为好久没有这样入脑入心了。
我大学学的是中文,2006年开始专攻心理学,所以我特别赞成刚才各位老师的观点。积极心理学不是西方的独创,我们研究心理学如果不追根溯源,不研究我们自己的哲学,不去从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探究本源,我们将很难走得久远。
我也很赞成教育和心理学是分不开的,教育是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之上的观点。
道理也许我们大家都非常清楚,不需要我多讲。我这里只想从“小”的方面给大家分享,也可以说是大处着眼,小处入手。
谈到高考,我们大家头脑中展现出来的就是孩子们没日没夜、抓耳挠腮、痛苦煎熬的样子,我们往往看到的是他们的疲惫、焦虑、煎熬、恐慌以及压力。
这是我从一些学校宣传图片上截取的口号:“只要学不死,就死里学”“多得一分,干掉千人”“扛得住给我扛,扛不住也要给我死扛”……你看,哪一条都透着杀气,哪一条都让人毛骨悚然。
还有很多学校为了高升学率,甚至不惜以牺牲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为代价。某学校的学生来找我咨询,告诉我说,就是因为时间太紧,一个冬天他都没有脱秋裤、脱袜子睡觉,结果得了脚气。
巨大的压力使孩子们在准备高考的过程中过得非常痛苦、非常煎熬;加上这个时间段正值他们的青春期,所以,他们不仅要承担繁重的学业压力,还要承受自身成长带来的烦恼。除此之外,他们的家庭、人际关系等也会给他们带来不少的麻烦。于是学生厌学、休学、自伤自残,甚至自杀这类事屡有发生。
面对中学生的烦恼、苦闷,我们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在多年心理学研究和实践的基础上,我提出了“快乐学习,享受高考”的理念。
记得这个口号刚一提出时,好多人是反对的,而且是不屑的。他们觉得学习怎么可以快乐,高考怎么可以享受!甚至在课堂上,我的一个学生听到这个观点后竟然哈哈大笑,结果引来全班同学哄堂大笑。
我知道这笑声是对我的观点的反对,是不屑,他们觉得不可能。但是,我非常坚信:不大笑不足以为道!爱因斯坦也说过:“如果一个想法开始不是荒谬的,那么它就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依然我行我素,一直在坚持,实践。同时我相信心理学的理论也完全可以支撑这个观念,因为高考就是一个竞赛,参加的第一要素一定是心理。心态决定发挥。
有一次,在清华大学彭凯平老师的办公室里,我们谈到航天航空大楼上曾经的口号是“精益求精,万无一失”,但后来变成了“做幸福的航天人”。就是这个变化,让他们操作的失误率明显下降。这就是积极心理的奇妙之处。
我一直坚信这一点,并坚持用这个观点跟同学们做我的“333课程”,也叫赢高考积极心理品质训练。所谓“333课程”,即高中三年完成三个主题,每个主题要实现三步走。
三个主题:
主题一:适应(高一)
主题二:助力(高二)
主题三:减压(高三)(www.xing528.com)
三步走:
(1)面(讲座)
(2)线(团体)
(3)点(个体)
课程面向的三个群体:
(1)学生
(2)家长
(3)教师
结果取得了非常好的成效。
第一种方式——集体干预。得出的结论是:参与集体干预的学生和没有参与的对照组相比,他们更积极主动、热爱学校、喜欢学习、团结友善,有更少的违纪行为,学年成绩明显高于对照组。
第二种方式——团体心理辅导。参与的学生突出的表现是高考都能顺利发挥,甚至出现了非常多的超水平发挥者,也就是所谓的“高考黑马”。2019年高考,有的同学高考分数提高了80多分,2018年有同学提高了100分左右。
第三种方式——个体心理辅导。这是一个非常高效的方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性强、影响力大。对于接受辅导的学生来说,不仅提高了学习成绩,还改变了他们的一生。
有一名同学,是重度抑郁症患者,在北京回龙观医院进行治疗。一个周一早上,他来到我的工作室,说:“老师,我准备周三结束我的生命。”我说:“哦,我不反对。这次咱们准备用什么的方式呢?”
听起来好像很恐怖啊,但就是这样的打开方式促使我们接下来谈了两个多小时。最后他走的时候说:“老师,我原来还有这么多没有干完的事情。我要先做完这些美好的事情,不留遗憾。”我说:“好,你做完了,再来找我。”
就这样,他的生命力重新被点燃起来。
这个故事验证了我一直倡导的观念:“生命是一种力量,足够的力量在正确的方向上激荡,便能谱写出华美的篇章。”
也正如各位老师刚才提到的,老师的任务就是负责把学生引导到一条正确的道路上,并把他们的力量发掘出来,点燃起来。
其实这就是积极心理学在教育当中的运用,所以我非常赞成教育离不开心理学的理念。不过,这里我还想补充一句:心理学也离不开教育,离开了教育,心理学也很难走远。
时间关系,我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