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志向,才有定向,有定向,才有定力。有志向的人,总能专注于自己既定的目标,围绕既定目标,总有事情做,这样就不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疫情导致的超长假期,同学们被迫在家学习,累了家长,苦了孩子。
很多同学说学习其实不苦,在家有比学习更苦的事。比如,不能回到学校进入正常的学习状态而产生的压力、烦躁,尤其初三、高三的同学们,中考、高考正一步一步逼近,着实让人着急;还有想玩又必须学习的矛盾,手机的诱惑和父母的唠叨、管教。太要命了!
总之,面对疫情带来的突然变化,很多同学内心非常不淡定,不能安心学习。各种消息,各种事情,各种争执和矛盾,让我们内心无限烦乱,这才是最大的痛苦。
其实,作为心理老师,当然知道和理解在家学习会让很多同学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但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很多时候,办法往往在问题中产生。问题出来了,办法自然也就有了。
为了探讨解决的办法,我就先和大家一起分享防疫期间刚刚读过的王阳明的事迹,觉得非常应景。
中国历史上有两个半圣人,一个是孔子,半个是曾国藩,另一个是谁呢?他就是王阳明。
王阳明,明代心学大师,一代大儒,提出“知行合一”“致良知”等观点,是中国历史上真正的立德、立言、立功的“三不朽”人物。日本军事史上少有的天才将领东乡平八郎常年佩戴的腰牌上刻有七个大字:一生俯首拜阳明。阳明心学广为流传,泽被后世,尤其对日本影响深远。可以说,没有阳明心学,就没有日本的明治维新。
这么伟大传奇的阳明先生,一生经历可谓充满波折凶险。
作为天才少年,出口成章,12岁就写出了《蔽月山房》这样的哲理诗: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若有人眼大如天,当见山高月更阔。
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两次落第。
弘治十二年中进士后,仕途更加坎坷。明朝宦官刘瑾擅权,王阳明仗义执言,被刘瑾陷害,被打入诏狱——一个几乎不能活着出来的监狱。在狱中,他学“文王拘而演《周易》”。
出狱后,宦官刘瑾还是不放过他,把他流放到贵州龙场,一个少有人烟,毒蛇猛兽出没,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地方。即便这样,路上还被刘瑾派人追杀,王阳明写下绝命书,跳入了钱塘江,才逃得一命。
后来,他拖着病体,饥寒交困地赶往龙场。一天夜里他走到一个破庙求宿,却被小和尚关在门外。无奈,他只能到另一个没有人烟的更破败的庙里,因为太困了,很快沉沉睡去。第二天,小和尚前来收拾行李,大为惊讶,他竟然没被老虎吃掉。原来这个破庙是老虎的窝。虎口余生也真是一件千古奇事。
到了龙场,连房子都没有,王阳明和他的仆人只能住在一个破山洞里。因为条件艰苦,他和他的两个仆人先后病倒了。没有认识的人,和当地人的语言又不通,他还要照顾仆人,生活无比艰难。一天,一个要去上任的汉人小官吏经过这里,王阳明很高兴,刚要找他打听一下中原的事,就听说小吏和他的儿子,还有仆人,都病死在这里。王阳明亲自埋葬了这三位异乡之客,并沉痛哀悼,写下了痛彻心脾的《瘗旅文》,这篇文章后来被作为经典,收在《古文观止》里。
经历了生死的考验,又目睹了他人的死亡,生活在全场的他不断问天。后来他打造了一口石头棺材,躺到里面,整日思索。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电闪雷鸣中有了龙场悟道: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从此,阳明心学横空出世!
由此可见,王阳明的经历是名副其实的“九死一生”。(www.xing528.com)
我们今天这样的遭遇大家都觉得太难了,想一想,王阳明屡屡处在危险和死亡的边缘,如果以我们现在这样的状态,恐怕早就没办法应付了。可他不但活下来了,还有了后面的立德、立言、立功。这简直让人不可思议,但这是史实。
那么,他是靠什么坚持下来的呢?
高远之志!
今天,我们面对这点突如其来的变化,面对这点暂时的失衡状态,就感到不愉快、不舒服、烦恼、郁闷,甚至想不开,只因缺乏一个支撑起自己精神世界的高远之志。
人活一口气,那么“气”靠什么撑着?志!
王阳明小的时候,就问老师,“何为人生第一等事?”老师说:“惟读书登第耳!”意思就是读书考取功名做大官!这和我们今天很多人的想法一样。但是王阳明认为不对,“登第恐未为第一等事,或读书学圣贤耳”(考取功名做大官恐怕不是最重要的,学做圣贤才是第一等事)。你看,那时,小小的王阳明就立志做圣贤。
正是这个远大到连他的状元父亲都不信的志向支撑着他,让他通达了充塞天地之间的浩然之气,才有了面对凶险无所畏惧,刀山火海能奈我何的从容镇静和气度。后来他作为一介书生,却带兵打仗,剿灭匪寇,平定宁王之乱,常以少胜多,屡战屡胜,最终成就了他无与伦比的全能大儒之名。
高远之志是一个人生命的支撑,一旦立下志,生命便有了力量,便不会被周围杂七杂八的事情轻易扰动。
落第,对古时候的读书人来说,是非常难过的事情。王阳明两次落第,按说应该是非常痛苦的,更何况他是状元的儿子,自己又被誉为天才,但他对来安慰他的人说,“众人皆以落第为耻,我以落第动心为耻”(大家都把科考落榜当耻辱,而我把一经科考落第打击,便心灰意冷视为耻辱)。
别人看来这么大的失败,却打不倒他,为什么?
志向支撑!因为他有比登第做官更远大的志向,他要做的是圣贤,在他眼里,考取功名仅是他实现志向的踏板,是捎带着的事情。
可见胸有大志,便可不动如山,气定神闲。正如今天,在疫情带来的麻烦中,只有那些有高远志向的同学才能做到心中不乱、按部就班。相反,一个人如果没有志向,就会像没有根的浮萍一样,随风摇摆,非常容易被周围的不良信息所影响。
心理学讲,人天生就有负面偏好。所谓负面偏好,是说在接受的诸多消息中,人首先关注的往往是不好的消息,这是我们人类的先祖留在我们基因里的记忆。茹毛饮血的时代,走在丛林中,前面有一棵大树,满树鲜果,同时有一只老虎,我们的先人肯定首先关注老虎。这是生存的需要,因为只有化解了周围的危险,才能吃到鲜美的果子。今天,这个记忆依然在我们身上发挥着作用,所以我们每天都会不停地刷新闻,看病毒哪里又多了,哪里又死了人了,哪个国家又失控了。我们已经被这些东西绑架了,正像很多人不停地看手机一样,其实是已经被手机绑架了,一不看就会觉得少了很多东西。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与其说是你在玩手机,不如说是手机在玩你。
而有志向,才有定向,有定向,才有定力。有志向的人,总能专注于自己既定的目标,围绕既定目标,总有事情做,这样就不容易被周围环境所影响。有一次我问一个同学,你表哥在意大利,现在疫情严重了,他怎么样?他说,今天一直在忙作业,还没来得及看新闻呢,只是听妈妈说,表哥很好。我很感慨,难怪他的成绩那么好。这就叫泰山崩于前而不动于色,他知道自己要什么。
所谓大志,不仅是志向的高远,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笃定,越笃定,产生的心理力量就越大,对周围的困扰、艰难险阻等就越无视。同学们可以看一下王坚院士,他是怎样由一个心理学博士作出阿里云计算,并成为一名计算机方面的院士;看一看大疆无人机的创始人汪滔,少年追梦终成真的过程。也可以看一看身边的学霸,每一个学霸心中都有对目标的笃定追求。现在你应该知道他们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动力了吧。
所谓立志,不一定就是你要考个清华或北大,其实那更应该叫目标,而不是志向。志向不是一个大学,不是一个职业,不是一个岗位,而是你用尽一生之力想要成为的样子。听我课的同学会记得,第一节课我一般都会给出一个问题:你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从而引发同学们思考。对这个问题认真思考一段时间之后,你就会找到自己的榜样,确定自己的目标,立定自己的志向,因此产生前进的动力。
今天,我们很多同学还在和父母怄气,为作业抱怨,为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困扰,并因此痛苦不堪。其实,说到底是因为你还没有为自己活着,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更不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因而表现出被动应付,无所事事。这就是矛盾产生的焦点所在,是给你制造痛苦和麻烦的源泉,也是家长和老师最不满的地方。
话说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应该有解决问题的办法了吧。
最后,用《大学》中的一句话与同学们共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祝福同学们每天都有新收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