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类与设计要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类与设计要点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居住区公共绿地主要适合于居民的休息、交往、娱乐等,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的规定详见表4-1。居住区公园的规划有四大要点:一是满足功能要求。与宅旁绿地相比,适宜于更大范围的邻里交往。如果住宅区中有河流,将组团绿地沿河带状布置可形成自然优美的景观。宅旁绿地除了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硬质铺装外,还应配置耐践踏的草坪。

居住区绿地景观分类与设计要点

居住区绿地景观规划应做到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内涵丰富,这里按照绿地等级以及其在居住区中的相关区位,划分为公共绿地、组团绿地、宅旁绿地以及道路绿化、架空空间绿化、平台绿化、屋顶绿化、停车场绿化、局部小环境绿化、水景景观绿化等几个类别。

(一)公共绿地

居住区公共绿地,其功能与城市公园不完全相同,它是城市绿地系统中最基本、最活跃的部分,是城市绿化空间的延续,又最接近于居民的生活环境。居住区公共绿地主要适合于居民的休息、交往、娱乐等,有利于居民的身心健康。

设计时需要注意,各级绿地除了应具备相应的规模和设施外,其位置也应与其级别相称。如小区级的中心绿地应与小区道路相邻,而设在组团内的绿地面积再大也不能取代小区的中心绿地,否则将吸引整个小区人流至此,干扰到组团内居民的安宁环境。居住区各级中心公共绿地设置的规定详见表4-1。

表4-1 平台种植土层厚度

居住区公共绿地又分为居住区公园、居住小区级小游园、居住区组团绿地三个层次。

(二)居住区公园

居住区公园主要为全居住区居民提供公共绿地。面积约1公顷,一般将公园设在居住区的几何中心位置,服务半径不宜超过1000米。公园可结合居住区的商业文化和体育设施布置,为居民提供更为丰富多彩的活动空间,如小型展览、图书阅读、茶餐厅、咖啡店等。

居住区公园的规划有四大要点:一是满足功能要求。应根据居民各种活动的要求布置休息、文化娱乐体育锻炼、儿童游戏、人际交往等各种活动场地与设施。二是满足风景美的要求。以景取胜,注意意境创造,充分利用地形、水体、植物及人工建筑物塑造景观,组成具有魅力的景色。三是满足游览的需要。公园空间的构建与园路规划应结合组景,园路既是交通的需要,又是游览观赏的路线。四是满足净化环境的需要。多种植树木、花卉、草地,改善居住区的自然环境和小气候。

(三)居住小区级小游园

居住小区级小游园主要供小区内居民使用。作为小区内集中活动与景观观赏的主区域,应具有极强的公共性与可达性。面积以0.5公顷为宜,服务半径为300—500米,主要服务对象是老人和青少年,为他们提供休息、观赏、游玩、交往及文娱活动场所。小区游园的基本布置方式主要有三种形式,即中心式、偏心式和边缘式。

“中心式”小游园:将游园设在小区中心,使游园成为“内向”绿化空间。“中心式”小游园的服务半径平均,便于居民使用,游园环境比较安静。小区中心的绿化空间与四周的建筑群产生明显的“虚”与“实”对比,使小区的空间有密有疏,层次丰富而有变化。“偏心式”小游园;一般可结合入口处理,起到开门见山的作用。“边缘式”小游园:设在小区一侧沿街布置或设在建筑群的外围。这种形式大多数是使用条件所限的原因所致,配合城市空间进行设计,对外展示小区优美的环境,可起到城市公园的效用。

在形态规划方面,小游园需要结合地形地貌与城市周边环境进行规划,并根据与建筑、道路的交互方式而决定其形态结构,可采取带状形态或集中围合形态等。注意设计时要重视实用性,不能单纯追求形式美,应从人体尺度、活动组织、景观序列与层次等多方位考虑,营造具有个性特色的小区中心绿地景观。

(四)组团绿地

组团绿地是与住宅组团相匹配的公共中心绿地,其规模应为小区中心绿地的下级,与小区中心绿地之间呈骨架一体关系,同时也是宅旁绿地的延伸、扩大和集中。一般设置在若干栋住宅组成的团组中,并根据团组的空间构成布置成开敞式、半开敞式和封闭式绿地。与宅旁绿地相比,适宜于更大范围的邻里交往。

组团绿地应满足居民户外活动的需要,应布置小型健身场地,设置供老人体息和幼儿游戏的场所,并设置必要的休闲设施,如座椅、凉亭等;种植植物围合空间,为活动场地提供适宜的绿色背景,为居民创造防风避晒的条件。种植树木以乔木灌木为主。地面除硬地外应铺草以美化环境,并以树木为隔离带,减少活动区相互间的干扰。

1.设于组团内部

这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即住宅建筑以组团绿地为核心围绕布置,具体位置以“周边式住宅中间”“行列式住宅的山墙之间”“扩大的住宅间距之间”“自由式住宅组团的中间”等几种布置类型。这种方式给人以静谧、内向的空间感受,居民可从自家窗户观赏绿地中心的景致,享受绿意,同时还可看护儿童活动。

2.设于组团一角(www.xing528.com)

利用组团内不规则的地形场地和不宜建造住宅的空地布置绿地,这样可充分利用土地,避免出现消极空间。[2]

3.设于组团之间

当组团用地受到限制或者根据设计想取得自由灵活的景观效果时,常在两个组团甚至多个组团之间布置组团绿地。这种方式通常可取得比单个组团更大的绿地面积,有利于打破单调的分区局面,使景观空间环境更加灵活多变。

4.设于临街(河)区域

这种方式是将住宅退离城市街道一定距离,在临街区域布置组团绿地。这样的处理可以打破住宅群沿街连线过长的感觉,尤其是中高层住宅。如果住宅区中有河流,将组团绿地沿河带状布置可形成自然优美的景观。

(五)宅旁绿地

宅旁绿地是组团绿地的发散与补充,围绕在住宅四周,是邻里交往频繁的室外空间,可设置儿童活动场所、晨练健身场地以及交往休息空间等。宅旁绿化应结合住宅的类型及平面特点、建筑组合形式、宅前道路等因素进行布置,创造庭院绿化景观,区分公共与私人空间领域,给予居住者认同感和归属感。宅旁绿地的种植应考虑建筑物的朝向(如在华北地区,建筑物南面不宜种植过密,以致影响通风和采光)。在近窗处不宜种植高大灌木;而在建筑物的西面,需要种植高大阔叶乔木,对夏季降温有明显的效果。

宅旁绿地除了应设计方便居民行走及滞留的硬质铺装外,还应配置耐践踏的草坪。另外,在住宅周围常因建筑物的相互遮挡而造成的阴影区域,宜种植一些耐阴植物,如罗汉松、珍珠梅、麦冬等,以保证植物的正常生长。在单元入口的设计应增强其识别性,可采用不同的植物类型,营造出不同的入口氛围。

(六)道路绿化

道路绿化是居住区“点、线、面”绿化系统中“线”的部分,起着连接、导向、分割、围合整个居住区绿地的作用,沟通、连接公共绿地、宅旁绿地等各项绿地。道路绿化包含从干道绿化到园路绿化各级层次,其中干道绿化是道路绿化的重点,它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分车绿带,是车行道之间可以绿化的分隔带。二是行道树绿带,是布设在人行道与车行道之间,以种植行道树为主的绿带。三是路侧绿带,是在道路侧面,布设在人行道边缘至道路红线之间的绿带。道路绿化应以乔木为主,搭配灌木、地被植物等,尽可能形成多层次的人工植物群落景观。其中,分车绿带宜采用修剪整齐的灌木与花卉配搭的形式。行道树绿带的宽度不宜小于1.5米,行道树的树种宜选择生命力强健,便于管理,无飞絮、针刺及异味,树干端直、分枝点较高,冠大荫浓、树冠优美、柱形整齐,观赏价值较高且最好叶片秋季可变色,冬季可观树形、赏枝干的树种,如水杉云杉木瓜垂柳合欢雪松等。路侧绿带宜配置时令开花植物、色叶植物,随季节呈现出不同季相,形成系统有序的组合空间,实现多种景观感受。居住区除主干道之外,其他的道路绿化宜变化多样,因此树木不一定要种成行道树的模样,布局要自然、灵活而富有变化。景观设计中还通常采用林中穿路、竹中取道等顺应自然的方法,使得园路变化有致。

(七)架空空间绿化

架空空间绿化是指居住区住宅楼或会所等公共建筑的底层局部或全部架空,形成与住区环境相贯通的半室外空间,并将绿化景观引入其中的绿化方式。底层架空住宅广泛适用于南方亚热带气候区的住宅,有利于居住院落的通风和小气候的调节,方便居住者遮阳避雨,并起到绿化景观的作用。这种结构除了在南方沿海城市使用较多,在内陆城市也有采用,特别是房屋密集、容积率高的小区,为增加绿化面积和公共面积而做出一种变相的形态,具有过渡性、开放性和地域性等特点,给居民带来轻松惬意的归家感受,是提高居住环境品质的有效方式。

架空层内的绿化,宜种植喜阴的低矮植物和花卉,局部不通风的地段可布置枯山水景观。而作为居住者在户外活动的半公共空间,可配置适量的活动和休闲设施,并注意与宅间、组团绿化融为一体,带来无处不绿的体验。

(八)平台绿化

根据居住区的整体规划通常将停车库、辅助设备用房等设在地下或半地下,这时可利用其顶部一定深度的覆土进行植被种植,称之为平台绿化。平台绿化是对空间的高效利用,在设计时要把握绿地靠窗的原则,即将人流限制在平台中部,以防止对平台首层居民的干扰。绿地靠窗设置,并种植一定数量的灌木和乔木,减少户外人员对居民视线的干扰。

平台绿化应根据平台结构的承载力及小气候条件进行种植设计,要解决好排水和草木浇灌问题,也要解决下部采光问题,可结合采光口或采光罩进行统一规划。平台种植的土层厚度必须满足植物生长的要求。对于较大的树木,可在平台上设置树池栽植。

(九)屋顶绿化

屋顶绿化与平台绿化有许多共通之处,平台实际就是地下建筑的屋顶。在屋顶绿化设计中,也应考虑结构承载力及灌溉排水问题。屋顶绿化分为坡屋面绿化和平屋面绿化两种,坡屋面多选择贴伏状藤本或攀缘植物,平屋面以种植观赏性较强的花木为主,并适当配置水池花架小品,形成周边式和庭院式绿化景观效果。

屋顶绿化设计中需要注意的是,建筑屋顶的自然环境与地面环境有所不同,日照、温度、风力和空气成分等随建筑物的高度而变化,具体情况为:一是屋顶接受太阳辐射强,光照时间长,宜选择耐高温、向阳性的植物;二是屋顶温差变化大,夏季白天温度比地面高3℃—5℃,夜间又比地面低2℃—3℃;而冬季屋面温度比地面高,有利于植物生长;三是屋顶风力比地面大1—2级,对植物发育不利,根据屋面实际风力情况可选择抗风力强、外形较低矮的植物;四是屋顶相对湿度比地面低10%—20%,植物蒸腾作用强,更需保水,宜选择种植耐干旱、生命力强的植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