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地形
地形是地貌的近义词,意思是地球表面三度空间的起伏变化。简而言之,地形就是地表的外观。从自然风景的范围来看,地形主要包括山谷、高山、丘陵、草原以及平原等复杂多样的类型,这些地表类型一般称为“大地形”。从园林的范围来讲,地形主要包含土丘、台地、斜坡、平地或因台阶和坡道所引起的水平面变化的地形,这类地形统称为“小地形”。起伏最小的地形称为“微地形”,它包括沙丘上的微弱起伏或波纹或是道路上的石头和石块的不同质地变化。总之,地形是指外部环境的地表因素。
在园林景观中,地形有很重要的意义,因为地形直接联系着众多的环境因素和环境外貌。此外,地形也能影响某一区域的美学特征,影响空间的构成和空间感受,同时影响景观、排水、小气候、土地的使用以及影响特定园址中的功能作用。地形还对景观中其他自然设计要素如植物、铺地材料、水体和建筑等的作用和重要性起支配作用。所以,园林所有的构成要素和景观中的其他因素在某种程度上都依赖地形并与地面接触和联系。因此,景观环境的地形变化,就意味着该地区的空间轮廓、外部形态以及其他处于该区域中的自然要素的功能的变化。地面的形状、坡度和方位都会与其相关的一切因素产生影响。
1.地形的类型
对于园林的地形状态,由于涉及人们的观赏、游憩与活动,一般较为理想的比例是:陆地占全园的2/3—3/4,其中平地占1/2—2/3,丘陵地和山地占1/3—1/2。
园林中的陆地类型可分为平地、坡地、山地3类,平地是指坡度比较平缓的地面,通常占陆地的1/2,坡度小于5%,适宜作为广场、草地、建筑等方面的用地,便于开展各类活动,有利于人流集散,方便游人游览休息,形成开朗的园林景观。平地在视觉上较为空旷、开阔,感觉平稳、安定,可以有微小的坡度或轻微的起伏。景观具有较强的视觉连续性,容易与水平造景协调一致,与竖向造型对比鲜明,使景物更加突出。
(1)坡地
坡地是倾斜的地面部分,可分为缓坡(8%—10%)、中坡(10%—20%)、陡坡(20%—40%)。一般占陆地的1/3,坡度小于40%。坡地一般用作种植观赏、提供界面视线和视点,塑造多级平台、围合空间等。在园林绿地中,坡地常见的表现形式有土丘、丘陵、山峦和小山。
(2)山地
山地包括自然山地和人工的堆山叠石。一般占陆地1/3,可以构成自然山水园的主景,起到组织空间,丰富园林观赏内容,改善小气候,点缀、装饰园林景色的作用。造景艺术上,常作为主景、背景、障景、隔景等手法使用。山地分为土山、石山、土石山等。从地形在竖向上的起伏、塑造等景观表现可分为凸地形和凹地形两种:①凸地形视线开阔,具有延伸性,空间呈发散状。地形高处的景物通常突出、明显,又可组织成为造景之地当高处的景物达到一定体量时还能产生一种控制感。②凹地形具有内向性,给人封闭感和隐秘不公开感,空间的制约程度取决于周围坡度的陡峭程度、高度以及空间的宽度。
2.地形的功能与作用
(1)改变立面形象
山水园林在平地上应力求变化,通过适度的填挖形成微地形的高低起伏,使空间富于立体化而产生情趣,从而达到引起观赏者注意的目的。利用地形打造阶梯、台地也能起到同样的作用,并通过植物配合加以利用,如跌落景墙、高低错落的花台等,尤其在入口,地形高差的变化有助于界限感的产生。
(2)合理利用光线
正光下的景物缺乏变化而平淡,早晨的侧光会产生明显的立体感。海边光线柔和,使景物软化,有迷茫的佛国意境;内陆的角度光线会使远物清晰易辨,富于雕塑感;光线由下向上照射,具戏剧效果,清晨、傍晚以及夜晚中的建筑、雕塑、广场等重点地段借此吸引人流。留出光线廊道或有意塑造山坡山亭,造成霞光、晨光等逆光效果或假山、空洞的光孔利用,都将使得人们体会到不同寻常的园林艺术感受。
(3)创造心理气氛与美学功能
古代的人们居于山洞,捕捉走兽飞禽,采果伐木,都离不开依山傍水的环境。山承担着阳光雨露,风暴雷霆,供草木鸟兽生长,使人以之为生而不私有。因此,历代人士对山有很高的评价,有“仁者乐山”之说,将江山比作人仁德的化身,充满了对山的崇拜。尽管后世对山由崇拜转为了欣赏,它带给人们的雄浑气势和质朴清秀仍一直是造园家所追求的目标。在城市里,从古代庭院内的假山到现代公园里常用的挖湖堆山,无不表明地形上的变化历来都对自然气氛的创造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园林设计中,提倡追求自然,打破那种过于规整呆板的感觉。重点地方强调高下对比,尽量做好对微地形的处理。地形的起伏不仅丰富了园林景观,而且还创造了不同的视线条件,形成了不同的性格空间。
(4)合理安排与控制视线
杭州花港观鱼公园东北面的柳林草坪是经过细心规划设计而成的。它位于园中主干道和西里湖之间,南有茂密的树带,东西有分散的树丛,10多株柳树位于北面靠湖一侧,形成了50多亩地的独立空间。湖的北面视野开阔,左有刘庄建筑群,右边隔着苏堤上六桥杨柳隐约可见湖心的“三潭映月”,北面保淑塔立于重山之上,秋季红叶如火欲燃,夏日清风贴水徐来。所有这些景色由下而上地展示着景观序列。柳林草坪北低南高,向湖岸倾斜。“先掩后露”的运用,可将视线引导向某一特定点,影响可视景物和可见范围,形成连续的景观序列,完全封闭通向不雅景物的视线,影响观赏者和景物空间之间的高度和距离关系。
(5)改善游人感观
在大多数公园和花园里,草坪所代表的平地绿化空间所占面积最多,时刻对园林气氛产生着影响。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分追求坡度变化,除了考虑工程的经济,一般1%的坡度已能够使人感觉到地面的倾斜,同时也可以满足排水的要求。如坡度达到2%—3%,会给人以较为明显的印象。微地形处理,通常4%—7%的坡度最为常见。南昌人民公园中部的松树草坪就是在高起的四周种植松树造成幽深的感觉。坡度为8%—12%时称为缓坡。陡坡的坡度大于12%,它一般是山体即将出现的前兆。坡地虽给人们活动带来一些不便,但若加以改造利用通常使地形富于变化。这种变化可以造成运动节奏的改变,如影响行人和车辆运行的方向、速度和节奏。人在起伏的坡地上高起的任何一端都能更方便地观赏坡底和对坡的景物。坡底因是两坡之间视线最为集中的地方,可以布置一些活动者希望引起注目的内容,如滑冰、健身操、儿童游戏场地,易于家长看护。
(6)分隔空间
有效自然的划分空间,使之形成不同功能或景色特点的区域,获得空间大小对比的艺术效果,利用许多不同的方式创造和限制外部空间。
(7)美学功能
建筑、植物水体等景观通常都以地形作为依托。凸凹地形的坡面可作为景物的背景,通过视距的控制保证景物与地形之间具体良好的构图关系。山石和假山作为园林要素中的主要部分。中国的古典园林中,最具特色的苏州园林里就布置了不少的山石。石的作用不仅是供游人观赏,也可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山石的外形设计,不是纯粹的造型设计,也可以适当地赋予一定的人文意义。比如,山石的雕塑,校园的设计中融入名人的雕塑或是具有抽象意义的石头雕塑。当然,除了独立的设置外,成群重叠的山石也是园林中的特色之一。
3.地形塑造
地形的塑造是园林建设中最基本的一步,因为它在园林设计中的重要性,我们需要注意许多问题,并在设计中反复斟酌。
(1)地形的表现形式
地形的表现形式分为三种:①地形改造。地形改造应注意对原有地形的利用,改造后的地形条件要满足造景及各种活动和使用的需要,并形成良好的地表自然排水类型,避免过大的地表径流,地形改造应与园林总体布局同时进行。②地形、排水和坡面稳定应注意考虑地形与排水的关系,地形和排水对坡面稳定性的影响。③坡度。坡度小于1%时容易积水,地表面不稳定,不太适合安排活动和使用的内容;坡度介于1%—5%的地形排水较理想,适合安排绝大多数的内容,特别是需要大面积平坦地的内容,不需改造地形;坡度介于5%—10%仅适用于安排用地范围不大的内容;坡度大于10%只能局部小范围加以利用。[1]
(2)地形地貌形式
高起地形:岭,连绵不断的群山;峰,高而尖的山头;峦,浑圆的山头;顶,高而平的山头;阜,起伏小但坡度缓的小山;坨,多指小山丘;埭,堵水的土堤;坂,较缓的土坡;麓,山根低矮部分;岗,山脊;峭壁,山体直立,陡如墙壁;悬崖,山顶悬于山脚之外。
低矮地形:峡,两座高山相夹的中间部分;峪或谷,两山之间的低处;壑,较谷更宽更低的低地;坝,两旁高地围起而很广阔的平缓凹地;坞,四周高中间低形成的小面积洼地。
凹入地形:岫,不通的浅穴;洞,有浅有深,穿通山腹。
(3)堆山法则
在园林造园中,堆山又称“掇山”“筑山”。掇山最根本的法则是“因地制宜,有假有真,做假成真”(《园冶》)。
第一,主客分明,遥相呼应。堆山不宜对称,主山不宜居中,平面上要做到缓急相济,给人以不同感受。北坡一般较陡,南坡有背风向阳的小气候,适于大面积展示植物景观和建筑色彩。立面上要有主峰、次峰和配峰的安排。一为主峰,二为次峰,三为配峰,三者切忌一字罗列,不能处在同一条直线上,也不要形成直角或等边三角形关系,要远近高低错落有致,顾盼呼应。正如宋朝画家郭熙所说:“山,近看如此,远数里看又如此,远十数里看又如此,每远每异,所谓山形步步移也。山,正面如此,侧面又如此,背面又如此,每看每异,所谓山形面面看也。”
第二,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林泉高致》)深远通常被认为是三远之中最难以做到的,它可使山体丰厚幽深。为了达到预想效果而又不至于开挖堆砌太多的土方,常使山交形成幽谷或在主山前设置小山创造前后层次。
(4)山脊线的设置
山的组合可以很复杂,但要有一气呵成之感,不可使人觉得孤立零碎。山脉即使中断也要尽可能做到“形散而神不散”,脊线要“藕断丝连”,保持内在地联系。
从断面上看山脚宜缓、稳定自然,山坡宜陡、险峻峭立,山顶宜缓、空阔开朗,山坡至山顶应有变化,同时注意利用有特点的地形地貌。
(5)山的高度掌握
山的高度要根据需要来确定。供人登临的山,要有高大感并利于远眺,应该高于平地树冠线,一般为10—30米。这种高度不至于使人产生“见林不见山”的感觉。当山的高度难以满足这一要求时,要尽可能不在山的欣赏面靠山的山脚处种植高大乔木,并应以低矮灌木为主,以便突出山的体量。同时,在山顶覆以茂密的高大乔木林,根部用小树掩盖,避免山的真实高度一目了然。横向上要注意采用植矮树于山端等方法掩虚露实,起到强化作用。对仅仅起到分隔空间和障景作用的小土山,一般不被登临,高度在1.5米以上能遮挡视线即可。建筑一般不宜建在山的最高点,会使得山体呆板,建筑也会失去山的陪衬。
4.叠山置石
人工堆叠的山称为叠山,一般包括假山和置石两部分。假山以造景为目的,体量大且集中布置,效仿自然山水,可观可游,较置石复杂。叠山置石是东方园林独特的园艺技艺。
园林中置石,缘于古人出行不便而产生的“一拳代山”的念头,在厅堂院落中立以石峰了却心愿。置石常独立造景或作为配景。它体量小,表现个体美,以观赏为主。
置石可分孤置、散置、群置等形式。孤置主要作为特意地孤赏之用。散置和群置则要“攒三聚五”,相互保持联系。利用山石能与自然融合而又可由人随意安排的特点减少人工气氛。如墙角通常是两个人工面相交的地方,最感呆板,通过抱角镶隅的遮挡不仅可以使墙面生动,也可将山石较难看的两面加以屏蔽。还可以用山石如意踏垛(涩浪)作为建筑台阶,显得更为自然。明朝龚贤曾道:“石必一丛数块,大石间小石,然后联络。面宜一向,即不一向也宜大小顾盼。”
(二)水体
从自然山水风景到人工造园,山水始终是景观表现的主要素材。园林中的理水和叠山一样,不是对自然风景的简单模仿,而是对自然风景做抒情写意的艺术再现,经过园林艺术加工而创造出不同的水景观,予以不同情趣的感受。园林中的水体,多为天然水体略加人工改造或掘池而形成的。水是生命之源,是自然要素之一,也是植物的生命所系。水体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在园林的设计中,对水和水体的设计也可为园林添上点睛之笔,甚至以水系为园林设计的特色(如颐和园和许多苏州私家园林)。在自然界中,水游泉、池、溪、涧、潭、河、湖、海等形态,水有向低处流的特性,不同的边界、坡度、力的影响,水可以构成各种不同的形态。水的穿透性使得水可以形成各种形态的边界,水的无色可以使水透出各种不同的颜色,水的光阴变化之丰富可以使水与建筑完美的融合,水发出不同的声响也可称为园林的焦点之一。
在水和水体的设计过程中,除了它本身的形态样式之外,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它与周围景观或者是人的紧密结合,可以适当地设置他们之间的互动项目。比如在湖中养鱼,可供游人喂食等。应该值得注意的是,水体不仅有利于环境的观赏性,有时也能给环境带来不少负面的影响。比如,过大面积的水体会招引蚊虫,如若是城市中的园林,则会给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带来一定的干扰。因此,园林的设计当中应该将环境保护措施列入其中。
1.水体的作用
“目中有山,始可作树,意中有水,方许作山。”在规划设计地形景观时,山水应该同时考虑,山和水相依,彼此更可以表露出各自的特点。这是从园林艺术角度出发最直接的用意所在。
在炎热的夏季里通过水分蒸发可使空气湿润凉爽,水面低平可引清风吹到岸上,古人有“夏地树常荫,水边风最凉”之说。水和其他要素配合,可以产生更为丰富的变化。园林中只要有水,就会显示出活泼的生气。宋朝朱熹曾概括道:“仁者安于义理,而厚重不迁,有似于山,故乐山。”“知者安于事理,而周流无滞。有似于水,故乐水。”山和水具体形态千变万化,“厚重不迁”(静)和“周流无滞”(动)是各自最基本的特征。因此,“非山之住水,不足以见乎周流,非水之住山,不足以见乎环抱”。可见,山水相依才能令地形变化动静相参、丰富完整。
2.水体的特性
水是最有生命力的环境要素。它总给人们一种能够孕育生命的感觉,事实也是如此。水体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它养育生物,滋养植被,降低温度,提高湿度,清洁物体……水具有可塑性、透明性、成像性、发声性。水至柔,水随性,水可静可动。水不像石材那样坚稳质硬,它没有形体,却能变幻出千姿百态。
在园林艺术造园中,做水面,风止时平和如镜,风起时波光粼粼;做流水,细小的涓涓不止,宽阔的波涛汹涌;做瀑布,落差大时气势磅礴,落差小的叠水,一波三折,委婉动人;做喷泉,纷纷跌落的“大珠小珠”演绎着声、光、影的精彩乐章。
古波斯高原用水造园,仿佛用水渠划分田垄,开始有了喷泉;印度把波斯水渠发展成为流水、叠水和倒影水池;西班牙、意大利淋漓尽致地发挥了水的可塑性,出现各式各样的喷泉、流水、叠水、瀑布、水域雕塑,几者结合相得益彰。静水池边洁白的女神石像,激流的海神铜像在西方园林中屡见不鲜,多数为庭院主景,为环境带来典雅和生气。
3.水体的形态分类
(1)按水体的自然形式
按水体的自然形式,可分为带状水体和块状水体。带状水体:江河等平面上大型水体和溪涧等山间幽闭景观。前者多处在大型风景区中,后者与地形结合紧密,在园林中出现更为频繁。块状水体:大者如湖海,烟波浩渺,水天相接。院里面将大湖常以“海”命名,如福海、北海等,以求得“纳千金之汪洋”的艺术效果。小者如池沼,适于山居茅舍,带给人以安宁静穆的气氛。在城市里,不可能将天然水系移到园林之中,需要我们对天然水体观察提炼,求得“神似”而非“形似”,以人工水面(如湖面)创造近似于自然水面的效果。
(2)按水体的景观表现形式
按水体的景观表现形式,可分为自然式水体和规则式水体。
自然式水体有天然的或模仿天然形状的水体,常见的有天然形成的湖、溪、涧、泉、潭、池、江、海、瀑等,水体在园林中多随地形而变化。规则式的水体有人工开凿成几何形状的水面,如运河、水渠、方潭、圆池、水井及几何形体的喷泉、叠瀑等。它们常与雕塑、山石、花坛等共同组景。
(3)按水体的使用功能
观赏的水体可以较小,主要是为构景之用。水面有波光倒影又能成为风景的透视线。水中的岛、桥及岸线也能自成景色。水能丰富景色的内容,提高观赏的兴趣。
开展水上活动的水体,一般需要有较大的水面,适当的水深,清洁的水质,水岸及岸边最好有一层沙土,岸坡要和缓。进行水上活动的水体,在园林里除了要符合这些活动的要求外,也要注意观赏的要求,使得活动与观赏能配合起来。
4.驳岸与池体设计
驳岸的种类很多,可由土、草、石、沙、砖、混凝土等材料构成。草坡因有根系保护比土坡容易保持稳定。山石岸宜低不宜高,小水面湖岸宜曲不宜直,常在上部悬挑以水岫产生幽远的感觉。在石岸较长、人工味较浓的地方,可以种植灌木和藤木以减少暴露在外的面积。自然斜坡和阶梯式驳岸对水位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两岸间的宽窄可以决定水流的速度,可形成湍急的溪流或平静的水面。
池底的设计常被人们忽略,但它与水接触的面积很大,对水的形态和惊人的景观效果有着重要影响。当用细腻光滑的材料做底面时,水流会很平静;换用粗糙的材料如卵石,就会引起水流的碰撞产生波浪和水声;当水底不平时会使水随地形起伏运动形成湍濑;池水深时,水色就会暗淡,水面对景物的反射效果就越好。因此,人们为了加强反射效果,常将池壁和池底都漆成深蓝色或黑色。如果追求清澈见底的效果,则池水应浅。水池深浅还应由水生植物的不同要求来决定。
5.水景观设计的基本形式
水景观有常见的4种基本设计形式:静水、落水、流水和喷水。园林中各种水体有不同的特点,需结合环境布置形成各种水的景观。
(1)静水
静水主要指自然界形成的静态水体(湖、塘)和水流缓慢的水体(江、河)以及各种人工水池。静态的水体能反映出倒影,粼粼的微波、潋滟的水光,给人以明快、清宁、开朗或幽深的感受。
静水一般有一定规模,在环境中常成为景观中心或视觉中心。静水的形状有两种:一种是自然形成的有机形;一种是人工形成的,多采用几何形;由于静水一般水面较大,水面平稳很容易形成倒影,因此其位置、大小、形状的设计与它主要倒影的物体关系密切。
池岸的形式直接影响人与水体的关系。静水的池岸设计可分为亲水性和不亲水性。亲水性的池岸分为规则式和不规则式。规则式池岸一般设计成可供游人坐的亲水平台。平台离水面高度,以让人手触摸水为佳。不规则形池岸,可以辅以错落有致的石块、石板,如果水浅,还可以让孩子走入水中嬉戏。岸边石块可以供人就座抚水,拉近人与水的距离,也可以直接让草地、土地自然过渡,多见于旅游区或公园。
不亲水的池岸只用于水位涨幅变化较大的江河类水体。一般在水体边要设防洪堤或防御性堤岸,堤岸上临水设步道,用栏杆围成,可在较好的观景点设观景平台,眺向水面,让人感觉与水更亲近。
(2)流水
流水主要指自然溪流、河水和人工水渠、水道等。流水是一种以动态水流为观赏对象的水景。
关于水渠形状,西方园林多为直线或几何线形,东方园林则偏爱“曲水流觞”的蜿蜒之美。对于供人进入的流水,其水深应在30厘米以下,以防儿童溺水,并应在水底做防滑处理。对于溪底,可选用大卵石、砾石、水洗砾石、瓷砖或石料铺砌,以美化景观,也可在水面种植水生植物,如石菖蒲、玉婵花等缓解水势。
(3)落水
落水是指各种水平距离较短,用以观赏其由于较大的垂直落差引起效果的水体。常见的有瀑布、叠水、水帘、流水墙等,其中瀑布、叠水最为典型。
瀑布是一种较大型的落水水体。其声响和飞溅具有气势恢宏的效果。瀑布按其跌落方式可分为丝带式、幕布式、阶梯式、滑落式等。其中设主景石,如镜石、分流石、破浪石、承瀑石等。
水帘与瀑布的原理基本相同,但水帘后常设有洞穴,吸引游人探究,置身洞中,似隐似现,奥妙无穷。
叠水是一种高差较小的落水,常取流水的一段,设置几级台阶状落差,以水姿的变幻来造景。叠水的水声没有瀑布大,水势也远不及瀑布,但其潺潺流水声更添幽远之意。
流水墙水势更缓,水沿墙体慢慢流下,柔性的水与坚硬的墙体相衬相映。水往下流,反射出粼粼光点。墙支撑着水,水装点着墙,别有情趣。特别适合公共室内空间,在夜晚灯光下,尤为迷人。
(4)喷水或喷泉
喷水或喷泉,是一种利用压力把水从低处打至高处再跌落下来形成景观的水体形式,是城市动态水景的重要组成部分,常与声、光效果配合,形式多样。
6.水的几种造景手法
(1)基底作用
水面在整体空间具有面的感觉时,有衬托岸畔和水中景观的基底作用。
(2)系带作用
系带包括这三种作用:①线型系带作用。水面具有将不同的园林空间、景点连接起来产生整体感的作用。②面型系带作用。水作为一种关联因素具有使散落的景点统一起来的作用。③水有将不同平面形状和大小的水面统一在一个整体之中的能力。
(3)焦点作用
常将水景安排在向心空间的焦点上、轴线的焦点上、空间的醒目处或视线容易集中的地方,使其突出并成为焦点。
(4)整体水环境设计
从整体水环境出发,将形与色、动与静、秩序与自由、限定和引导等水的特性充分发挥;能改善城市小气候,丰富城市街景和提供多种水景类型。
(三)园林建筑
在园林风景中,既有使用功能,又能与环境组成景色,供观赏游览的各类建筑物或构筑物、园林装饰小品等,统称为园林建筑。真正意义上的园林建筑更多的是指亭、廊、桥、门、窗、景墙及其一些有功能用途的小型建筑。
1.园林建筑的作用
(1)满足园林功能要求
园林是改善、美化人们生活环境的设施,也是供人们休息、游览和文化娱乐的场所,由于人们在园林中各种游憩、娱乐活动的需要,就要求在园林中设置有关的建筑。随着园林活动的内容日益丰富,园林现代化设施水平的提高以及园林类型的增加,势必在园林中出现多种多样的建筑类型,满足与日俱增的各种活动的需要。不仅要有茶室、餐厅,还要有展览馆、演出厅以及体育建筑、科技建筑、各种活动中心等,以满足使用功能上的需要。
按使用功能,园林建筑设施可分为四大类:游憩设施——开展科普展览、文体游乐、游览观光;服务设施——餐饮、小卖部、宾馆;公用设施——路标、车场、照明、给排水、厕所;管理设施——门、围墙及其他。
(2)满足景观要求
第一,点景即点缀风景。园林建筑要与自然风景融汇结合,相生成景,建筑常成为园林景致的构图中心或主题。有的隐蔽在花丛、树木之中,成为宜于近观的局部小景;有的则耸立在高山之巅,成为全园主景,以控制全园景物的布局。因此,建筑在园林景观构图中,常具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以优美的园林建筑形象,为园林景观增色生辉。
第二,赏景即观赏风景。以建筑作为观赏园内或国外景物的场所,一幢单体建筑,通常为静观园景画面的一个欣赏点;而一组建筑常与游廊连接,通常成为动观园景全貌的一条观赏线。因此,建筑的朝向、门窗的位置和大小等都要考虑到赏景的要求,如视野范围、视线距离以及群体建筑布局中建筑与景物的围、透关系等。
第三,园林游览路线虽与园路的布局分不开,但比园路更能吸引游人,具有起承转合作用的通常是园林建筑。当人们视线触及优美的建筑形象时,游览路线就自然地顺视线而延伸,建筑常成为视线引导的主要目标。人们常说“步移景异”就是一种视线引导的表现。
第四,园林设计中空间组合和布局是重要内容,中国园林常以一系列空间变化起、结、开、合的巧妙安排,给人以艺术享受。以建筑构成的各种形状的庭院及游廊、花墙、园洞门等,恰是组织空间、划分空间的最好手段。
2.园林建筑的特点
(1)布局
园林建筑布局上,要因地制宜。建筑规划选址除考虑功能要求外,要善于利用地形,结合自然环境,与山石、水体和植物互相配合,互相渗透。园林建筑应借助地形、环境上的特点,与自然融为一体,建筑位置与朝向要与周围景物构成巧妙的借对的关系。
(2)情景交融
园林建筑应情景结合,抒发情趣,尤其在古典园林建筑中,建筑常与诗、画结合。诗、画对园林意境的描绘加强了建筑的感染力,达到情景交融、触景生情的境界,这是园林建筑的意境所在。
(3)空间处理
在园林建筑空间处理上,尽量避免轴线对称、整形布局。而力求曲折变化、参差错落,空间布局要灵活,忌呆板、追求空间流动,虚实穿插,互相渗透。通过空间的划分,形成大小空间的对比,增加空间层次,扩大空间感。
(4)造型
园林建筑在造型上,更重视美观的要求,建筑体形、轮廓要有表现力,要能增加园林画面的美,建筑体量的大小,建筑体态轻巧或持重,都应与园林景观协调统一。建筑造型要表现园林特色、环境特色及地方特色。一般而言,园林建筑在造型上,体量宜轻巧,形式宜活泼,力求简洁、明快,在室内与室外的交融中,宜通透有度,既便于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又使功能与景观达到有机统一。
(5)装修
在细部装饰上,应有更精巧的装饰,既要增加建筑本身的美观,又要以装饰物来组织空间、组织画面,要通透,要有层次,如常用的挂落、栏杆、漏窗、花格等,都是良好的装饰构件。
3.园林建筑类型
从园林中所占面积来看,建筑无论是从比例上还是景观意义上是无法和山水、植物相提并论的。它之所以成为“点睛之笔”,能够吸引大量游人,就在于它具有其他元素无法取而代之,而且最适合人们活动和功能需求的内部空间,同时也是自然景色的必要补充。尤其在中国园林设计中,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建筑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后者的寄寓和前者的有力烘托。中国园林建筑形式多样,色彩别致,分隔灵活,内涵丰富,在世界上鲜有可比肩者。
园林建筑按照使用功能可分为:①游憩建筑。②科普展览建筑。科普展览建筑是供历史文物、文学艺术、摄影、绘画、科普、书画、金石、工艺美术、花鸟鱼虫等展览的设施。③文体娱乐建筑。文体娱乐建筑包括文体场地、露天剧场、游艺室、康乐厅、健身房等。
4.游览观光建筑
游览观光建筑不仅为游人提供游览休息赏景的场所,而且本身也是景点或成景的构图中心。它包括亭、廊、榭、舫、厅、堂、楼阁、斋、馆、轩、码头、花架、花台、休息坐凳等。
(1)亭
“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园冶》)亭是园林绿地中最常见的建筑形式,是游人休停之处,精巧别致,为多面观景点状小品建筑,外形多成几何图形。
(2)廊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园冶》)廊除能遮阳避雨供坐憩外,还起着引导游览和组织空间的作用。做透景、隔景、框景、造景之用,使空间富于变化。
(3)榭
榭是指有平台高出水面观赏风景的园林建筑。榭是园林中游憩建筑之一,依借环境临水建榭,并有平台伸向水面,体型扁平。《园冶》谓:“榭者,藉也。藉景而成者也。或水边或花畔,制亦随态。”说明榭是一种借助于周围景色而见长的园林游憩建筑。其基本特点是临水,尤其着重于借取水面景色。在功能上除应满足游人休息的需要外,还有观景及点缀风景的作用。
(4)舫
舫立在水边不动,故又有“不系舟”之称,也称旱船。舫的立意是“湖中画舫”,运用联想手法,建于水中的船形建筑,犹如置身舟楫之中。舫的原意是船,一般指小船,这里指在园林湖泊的水边建造起来的一种船形园林建筑,供游人游赏、饮宴以及观景、点景之用。整个船体以水平线条为主,其平面分为前、中、尾三段,一般前舱较高,中舱较低,尾舱则多为两层楼,以便登高眺望。
(5)厅、堂
厅、堂是园林中的主要建筑。“堂者,当也。谓当正向阳之屋,以取堂堂高显之义”,厅也与之相似。厅堂为高大宽敞向阳之屋,一般多为面阔三至五间,采用硬山或歇山屋盖。基本形式有两面开放,南北向的单一空间的厅;两面开放,两个空间的厅;四面开放的厅等。四面厅在园林中广泛运用,四周为画廊、长窗、隔扇,不设墙壁,可以坐于厅中,观看四面景色。
(6)楼、阁
楼、阁属于园林中的高层建筑,供登高远望、游憩赏景之用。一般认为,重屋为楼,重亭且可登上而且四面有墙有窗者为阁。楼,一般多为两层,正面为长窗或地平窗,两侧砌山墙或开洞门,楼梯可放室内或由室外倚假山上二楼,造型多姿。现代园林中所见的楼阁多为茶室、餐厅、接待室之用。阁形与楼相似,造型较轻盈灵巧,重檐四面开窗,构造与亭相似。阁一般建于山上或水池、台之上。
(7)斋
“燕居之室曰斋”,意指凡是安静居住(燕居)的房屋就称为斋。古时的斋多指学舍书屋,专心攻读静修幽静之处,自成院落,与景区分隔成一封闭式景点。
(8)馆
古人曰,“馆,客舍也”,是接待宾客的房舍。凡成组的游宴场所、起居客舍、赏景的建筑物均可称馆,供游览、眺望、起居、宴饮之用。体量可大可小,布置大方随意,构造与厅堂类同。
(9)轩
厅堂前的出廊卷棚顶部分或殿堂的前檐称为轩。园林中的轩,高敞、安静。轩,其功能是为游人提供安静休息的场所,可布置在宽敞的地方供游宴之用。
(10)牌坊、牌楼
在华表柱(冲天柱)上加横梁(额枋),横梁之上不起楼(即不用斗拱及屋檐)即为牌坊。牌楼与牌坊相似,在横梁之上有斗拱屋檐或“挑起楼”,可用冲天柱制作。
5.园林建筑小品
园林建筑小品一般体形小,数量多,分布广,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对园林绿地景色影响很大。主要包括雕塑、园椅、园凳、园桌、展览及宣传牌、景墙、景窗、门洞、栏杆、花架等。(www.xing528.com)
(1)园椅、园凳、园桌
园椅、园凳、园桌是供游人坐息、赏景之用的建筑小品。一般布置在环境安静、景色良好以及游人需要停留休息的地方。在满足美观和功能的前提下,注意结合花台、挡土墙、栏杆、山石等设置。注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以点缀风景,增加景观欣赏性。
(2)展览牌、宣传牌
展览牌、宣传牌是进行科普宣传、政策教育的设施,具有利用率高、灵活多样、美化环境的优点。一般常设在园林绿地的广场边、道路交叉或对景处,可结合建筑、游廊、围墙、挡土墙等灵活布置。
(3)景墙
景墙有隔断、引导、衬景、装饰等作用。墙的形式很多,常与植物结合造景。
(4)景窗、门洞
具有特色的景窗、门洞,不仅有组织空间和采光等作用,而且还能为园林增添景色。园窗有空窗和漏花窗等类型,常在景墙上设计各种不同形状的窗框,用以组织园内外的框景。漏花窗类型很多,主要用于园景的装饰和漏景。园门有指示、引导和点景装饰的作用,通常给人以引人入胜、别有洞天的感觉。
(5)栏杆
栏杆主要起防护、分割和装饰美化作用。一般不宜多设,也不宜过高,应将分割功能与装饰巧妙地结合起来使用。
(6)雕塑
园林雕塑有表现园林意境、点缀装饰风景、丰富游览内容的作用。大致可分为三类:纪念性雕塑、主题性雕塑、装饰性雕塑。现代环境中,雕塑逐渐被运用在园林绿地的各个领域中。
除以上游憩建筑设施外,园林中还有花池、树池、饮水池、花台、花架、瓶饰、果皮箱、纪念碑等。
6.服务类建筑
园林中的服务性建筑包括餐厅、酒吧、茶室、小吃部、接待室、小宾馆、小卖部、摄影部、售票房等。这类建筑虽然体量不大,但与人们密切相关,它们集使用功能与艺术造景于一体,在园林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饮食业建筑
饮食业建筑包括餐厅、食堂、酒吧、茶室、冷饮摊、小吃部等。这类设施近年来在风景区和公园内已逐渐成为一项重要的设施,对人流集散、功能要求、服务游客、建筑形象等有很重要的作用。既为游人提供饮料、休息的场所,也为赏景、会客等提供方便。
(2)商业性建筑
商业性建筑包括商店或小卖部、购物中心等。主要提供游客用的物品和糖果、香烟、水果、饼食、饮料、土特产、手工艺品等,同时还为游人创造一个休息、赏景之所。
(3)住宿建筑
住宿建筑包括如招待所、宾馆。规模较大的风景区或公园多设一个或多个接待室、招待所,甚至宾馆等,主要为游客提供住宿、休息和赏景之用。
(4)摄影部、售票房
摄影部、售票房主要是为了供应照相材料、制作照片、展售风景照片和为游客室内外摄影,同时还可扩大宣传,起到一定的导游作用。票房是公园大门或外广场的小型建筑,也可作为园内分区收票的集中点,常和亭廊组合一体,兼顾管理和游憩需要。
7.公用类建筑
公用建筑主要包括电话、通信、导游牌、路标、停车场、存车处、供电及照明、供水及排水设施、供暖设施、标志物及果皮箱、饮水站、厕所等。
(1)导游牌、路标
在园林各路口,设立标牌,协助游人顺利到达游览、观光地点,尤其在道路系统较复杂、景点丰富的大型园林中,还起到点景的作用。
(2)停车场、存车处
停车场或存车处是风景区和公园必不可少的设施,为了方便游人常和大门入口结合在一起,但需专门设置,不可与门外广场并用。
(3)供电及照明
供电设施主要包括园路照明、造景照明、生活生产照明、生产用电、广播宣传用电、游乐设施用电等。园林照明除了创造一个明亮的园林环境,满足夜间游园活动、节日庆祝活动以及保卫工作等要求以外,更是创造现代化园林景观的手段之一。园灯是园林夜间照明设施,白天兼有装饰作用,因此要注意其艺术景观效果。
(4)供水与排水设施
园林中用水有生活用水、生产用水、养护用水、造景用水和消防用水。一般水源有引用原河湖的地表水;利用天然涌出的泉水;利用地下水;直接用城市自来水或设深井水泵吸水。消防用水为单独体系,不可混用,做到有备无患。园林造景用水可设循环水系设施,以节约用水。水池还可和园林绿化养护用水结合,做到一水多用。山地园和风景区应设分级扬水站和高位储水池,以便引水上山,均衡使用。园林绿地的排水,主要靠地面和明渠排水。为了防止地表冲刷,需注意固坡及护岸。
(5)厕所
园林厕所是维护环境卫生不可缺少的,既要有其功能特征,外形美观,又不能过于讲究,喧宾夺主。要求有较好的通风、排污设备,应具有自动冲水和卫生用水设施。
8.管理类建筑
管理类建筑主要指风景区、公园的管理设施以及方便职工的各种设施。
(1)大门、围墙
园林大门在园林中突出醒目,给游人第一印象。依各类园林不同,可分为柱墩式、牌坊式、屋宇式、门廊式、墙门式、门楼式以及其他形式的大门等。
(2)其他管理设施
其他管理设施是指办公室、广播站、宿舍食堂、医疗卫生、治安保卫、温室大棚、变电室、垃圾污水处理场等。
(四)主要园林建筑特征与设计
在我国古代,虽然园林作为居宅的延续部分,其中的建筑通常带有较强的实用功能,但由于园林是园主享受生活、再现理想山水自然的地方,所以其中建筑的布局摆脱了传统居住建筑的那种轴线对称、拘谨严肃的格局,造型更为丰富,组合十分灵活,布置也因地制宜而富于变化,从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风格。因此,在我们今天的公园绿地建设中,认真学习、继承和发扬其合理的内核是十分必要的。
1.亭
(1)园林亭的特点
亭在我国园林中运用,至今已有1500多年的悠久历史,其之所以能被长期运用,是由于具有更为突出的园林特色。亭是常见的遮阳避雨,供人休息、眺望的园林建筑。
第一,造型。在造型上,形态多样,轻巧活泼,易于结合各种园林环境,其特有的造型更增加了园林景致的画意。因而,亭成为我国园林中点缀风景及景物构图的重要内容。
第二,体量。亭的体量、大小可因地制宜。亭在园林中既可作为园林主景,也可形成园林局部小品。如北京景山公园的五亭,气势雄伟,构成该园主景;而镇江金山公园扇面亭位于园中一隅,构成局部小景。又如北京颐和园的廓如亭,为八角形平面,三排柱的重檐亭,面积约250平方米,高约20米,与十七孔桥及龙王庙取得均衡,其体量之大是国内罕见的。而苏州怡园的螺髻亭,为一座六角形小亭,面积仅约2.5平方米,高仅3.5米,设置在小假山之巅,其体量虽小,却与所处的环境十分协调。因此,亭的体量大小可因地制宜,适于各种造景之需。
第三,布局。亭在园林布局中,其位置的选择极为灵活,不受格局所限。可独立设置,也可于其他建筑物而组成群体,结合巨石、大树等,得其天然之趣,充分利用各种奇特的地形基址创造出优美的园林意境。正是“花间隐榭水际安亭。……惟榭只隐花间,亭胡拘水际,通泉竹里,按景山巅或翠筠茂密之阿,苍松蟋郁之麓;或借濠濮之上……安享有武,基立无凭”(《园冶》)。亭不仅适于城市园林,即使在自然的高山大川中,也能极尽其妙。如庐山的含鄱亭、岳麓山的爱晚亭、云南石林的望峰亭等,都达到了画龙点睛之妙。
山上建亭一般设在地势险要之处,如山顶、山脊、山腰等位置突出的地方或危岩巨石之上,山顶建亭可有效地控制、点缀风景;平地建亭位置多在交叉路口和路侧林荫之间;水面建亭宜尽量贴近水面,与水面环境融为一体。
第四,装饰。亭在装饰上繁简皆宜,可以精雕细琢,构成花团锦簇之亭,也可不施任何装饰,构成简洁质朴之亭。如北京中山公园的“松柏交翠”亭,斗拱彩画全身装饰,可谓富丽堂皇也;而成都杜甫草堂中的几个茅草亭则朴素大方,别具一格。近年来,新建有钢筋混凝土亭,外形仿自然树皮、竹皮等,更具有淡雅之调,故在亭的装饰风格上,可谓“淡妆浓抹总相宜”。
第五,功能。①休息:可防日晒、避雨淋、消暑纳凉,是城市中游人休息之处。②赏景:作为城市中凭眺、畅览城市景色的赏景点。③点景:亭为城市景物之一,其位置体量、色彩等应因地制宜,表达出各种城市景观的情趣,成为城市景观构图中心。④专用:作为特定目的使用。如纪念亭、碑亭、井亭、鼓乐亭以及售票亭、小卖亭、摄影亭等。
(2)传统亭的类型与形式
亭的造型主要取决于平面形状、屋顶的形式及体形比例。由于亭的平面形状极为多样,并且不论是单体亭或是组合亭,其平面构图完整,加上屋顶形式丰富多彩,构成了绚丽多彩的体态。此外,精美的装饰和细部处理,使亭的造型尽善尽美。
从平面形态上可分为圆形、长方形、三角形、四角形、六角形、八角形、扇形等。从屋顶形式分有单檐、重檐、三重檐、攒尖顶、平顶、悬山顶、硬山顶、歇山顶、单坡顶、卷棚顶、褶板顶等。从亭的位置上分为山亭、半山亭、桥亭、水亭、半亭、廊亭等。
亭的平立面形式。正多边形尤以正方形平面为几何形中最规整、严谨,轴线布局明确的图形。常见多为三、四、五、六、八角形亭。平面长阔比为1∶1,面阔一般为3—4米。两个正方形可组成菱形。
长方形平面长阔比多接近黄金分割,由于亭同殿、阁、厅堂不同,其体量小巧,常可见其全貌,比例若过于狭长就不具有美感的基本条件了。另还包括半亭、曲边形(仿生形)亭、多功能复合式亭(双亭、组亭)。
亭柱形式。亭柱形式的亭有单柱伞亭、双柱半亭、三柱角亭、四柱方亭、长方亭、五柱圆亭、梅花五瓣亭、六柱重檐亭、六角亭、八柱八角亭、十二柱方亭、十二月亭、十二时辰亭、十六柱文亭、重檐亭等。
亭的材料形式,材料形式的亭有地方材料的木、竹、石、茅草亭,混合材料的复合亭、轻钢亭,钢筋混凝土亭的仿传统、仿竹、仿树皮、仿茅草塑亭,特种材料的塑料树脂、玻璃钢、薄壳充气软结构、波折板、网架亭等。
亭的功能形式。亭的功能形式有休憩遮阳避雨的传统亭、现代亭,观赏游览的传统亭、现代亭,纪念、文物古迹的纪念亭、碑亭,交通、集散组织人流的站亭、路亭,倚水的廊亭、桥亭,倚水的楼台、水亭,综合多功能的组合亭等。
2.传统廊的设计
“廊者,庑出一步也,宜曲宜长则胜。”廊是亭的延伸,是联系风景建筑的纽带,随山就势,曲折迂回,逶迤蜿蜒。廊既能起到视觉多变的引导作用,又可组织空间,创造透景、隔景、框景、造景,并可划分景区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增加景深,是中国园林建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廊在传统园林中被广泛地应用,它是建筑与建筑之间的连接通道,以“间”为单元组合而成,又能结合环境布置平面。
(1)廊在园林中的作用
廊在园林中有四大作用:①串联建筑、遮风避雨。廊具有遮风避雨、交通联系的功能。它可将园林各景区、景点连接成一个有序的整体,亦可联系单体建筑组成有机群体,且主次分明,错落有致。②组织空间。划分并围合空间,可将单一的空间分隔成几个局部空间,而又能互相渗透丰富空间景观的变化,形成围透结合的景观效果。③组廊成景。廊的平面能自由组合,本身通透开敞与室外空间结合,组成完整独立的景观效果。④展览作用。廊具有系列长度的特点,能适合一些展出的要求,如金鱼廊、书画廊、花卉廊等。
(2)廊的形式
廊的形式分为四类:①依据廊的使用位置分为平地廊、爬山廊、沿墙走廊、水走廊、桥廊等。②依据廊的结构形式分为空廊、半廊、柱廊、复廊等。③依据廊的平面形式分为直廊、曲廊、回廊等。④依据廊的功能分为休息廊、展览廊、候车廊、分隔空间廊等。
(3)廊的设计要点
廊的布置“今予所构曲廊,之字曲者,随形而弯,依势而曲。或蟠山腰或穷水际,通花渡壑。蜿蜒无尽……”(《园冶》)。廊的设计分为五点:①平地建廊常沿界墙和附属建筑物布置。②视野开阔地可用廊来围合、组织空间。③山地建廊,供游人登山观景和联系不同高度建筑物。④水边建廊,廊基宜紧贴水面,尽量与水接近。⑤内部空间是造景的重要内容。为了避免空间的单调,使其产生层次变化,可以通过廊的形式,在廊的适当位置做隔断,可以增加曲折空间的层次及深远感。在廊内设置园门、景窗也可达到同样效果。
3.园林建筑小品
(1)园林建筑与小品设计的原则
园林建筑小品包括园椅、园凳、园桌、景墙、景窗、门洞、栏杆、花格、雕塑等。园林构筑物与园林建筑物的区别在于前者很小或不能称其为建筑物。构筑物虽然很小,但对园林的地形构成至关重要,园林基地通过它们形成台地、坡地等有一定秩序的有美感的地形。构筑物与植物结合使用创造景观,同时帮助围合园林空间。
古典西方园林构筑物显得很精美,也很严肃。现代园林中的台阶很精细,但很自由,顺坡而下,形式富于变化,既是阶也是凳。西方古典园林常以黑、墨绿色的精美图案的铁花制作大门和围墙,带给园林以艺术气息。现代使用机械设备设计铁的构筑物,使用的不锈钢、电镀、油漆的颜色也像时装那样富于变化。
中国园林中的构筑物与建筑物紧密配合使用,其中最常用、最著名的是围墙,许多围墙并没有维护作用,可以很矮、很轻巧,它们主要起划分空间的作用,墙上有许多设计精巧的门洞、漏花窗,墙头有覆瓦,形式各异,极具观赏性。
(2)园门和园窗
园林意境的空间构思与创造,通过它们作为空间分隔、穿插、渗透、陪衬来增加景深变化,扩大空间,小中见大,并巧妙地作为取景的画框;随步移景,不断地框取一幅园景,遮移视线又成为情趣横溢的造园障景。
第一,园灯。门为一种入口标志,给人以“进入”的感受。在每个性质不同的空间交界处一般都要设置,门有牌坊式、垂花式、屋宇式、门洞式等。中国对门尤为重视,设计时需根据功能要求、景园特色统一考虑。园门的主要形式:①几何形。圆形、横长方、直长方、多角形、复合形等。②仿生形。海棠形,桃、李、石榴水果形,葫芦,汉瓶,如意等。
第二,景窗,景窗是以自然形体为图案的漏窗。在古典式景窗中,可以鸟兽花卉为题材,以木片竹筋为骨材、用灰浆麻丝逐层裹塑而成;在现代窗景中,亦可用人物、故事、戏剧、小说为题材,并多用扁铁、金属、有机玻璃、水泥等材料组合而成,更丰富了景窗的内容与表现形式:①空窗。不装窗扇和漏花的空洞,常作为景框,与墙后面的石峰、竹丛等形成框景,可起到增加景深和扩大空间的作用。②漏窗。指在窗洞中设有能使光线通透的分格,通过漏窗看景物,可获得美妙的景观效果。漏窗又分为格子的花纹式和图案的主题式。
(3)园林栏料
栏杆一般依附于建筑物,而园林栏杆则更多为独立设置,除具有围护功能外,还出于园林景观的需要。以栏杆点缀装饰园林环境,以其简洁、明快的造型,丰富园林景致。栏杆形式又分为三大类:①高栏杆,用于园林边界,高1.5米以上。常以砖石、金属、钢筋混凝土为材料。②中栏杆,用于分区边界及危险处、水边、山崖边,高0.8—1.2米。常用材料为金属、石、砖。③低栏杆,用于绿地边,高0.4米以下,常用材料为金属、竹木、石、预制混凝土、塑钢等。
园林栏杆是构成园林空间的要素之一。因此,具有分隔园林空间、组织疏导人流及划分活动范围的作用。园林栏杆多用于开敞性空间的分隔,在开阔的大空间中,给人以空旷之感。若设置栏杆,人们凭栏赏景,则能获得大空间中的亲切感。园林中各种活动范围,不同的分区,常以栏杆为界。
因此,园林中栏杆常作为组织、疏导人流交通的设施。园林栏杆还具有为游人提供就座休憩之所,尤其在风景优美又最可赏之地设以栏杆代替座凳,既有围护作用,又可就座赏景。
设计要点分为三点:①位置选择,园林栏杆的设置位置与其功能有关。一般而言,主要功能作为围护的栏杆常设在地貌、地形变化之处,交通危险的地段,人流集散的分界,如崖旁、岸边、桥梁、码头、台地、道路等的周边。而主要作为分隔空间的栏杆,常设在活动分区的周边,绿地周围等;在花坛、草地、树林地的周围,常设以装饰性很强的花边栏杆,以点缀环境。②美观要求,栏杆是装饰性很强的建筑装饰小品之一,不论在建筑物上或园林中的栏杆,都要强调其美观上的作用。园林栏杆的美观,表现在它与园林环境的协调统一以及完美的造型。不同类型的园林、不同的环境需要不同形式的栏杆与其相协调,以栏杆优美造型来衬托环境,加强气氛,加强景致的表现力,如颐和园为皇家古典园林,采用石望柱栏杆,其持重的体量、粗壮的构件,构成稳重、端庄的气氛,而自然风景区常用自然材料,少留人工痕迹,以使其与自然浑然一体,造型上亦力求简洁、明朗,与环境一致。栏杆造型虽以简洁为雅,切忌烦琐,但其简繁、轻重、曲直、实透等的选择,均应与园林环境协调统一。栏杆的花格纹样应新颖,并应具有民族特色,色彩一般宜轻松、明快。③尺度要求,园林中不同类型的栏杆,其高度尺寸有所区别,才能满足不同功能的要求。作为围护栏杆,一般高度为900—1200毫米。当有特殊要求时,栏杆高度按需增高,如动物园的兽舍栏杆。一般作为分隔空间用的低栏杆高度为600—800毫米。园林建筑中常设有靠背栏杆,既做围护,又供就座休息,其高度一般为900毫米左右,其中座椅高度为420—450毫米。同时,兼有围护及就座休息功能的座凳栏杆,其高度为400—450毫米。
园林的草坪、花坛、树林地等周边常设置镶边栏杆,其高度为200—400毫米,按所处环境可略加增减。
(4)花架与棚架
花架是建筑与植物结合的造景物,是园林绿地中以植物材料为顶的廊,它既具有廊的功能,又比廊更接近自然,与自然环境易于协调,融合于环境之中,其布局灵活多样,尽可能由所配置植物的特点来构思花架,形式有条形、圆形、转角形、多边形、弧形、复柱形等。
花架的形式通常有单片式花架、独立式花架、直廊式花架和组合式花架。①单片式花架:一般高度可随植物高低而定,建在庭园或天台花园上为攀缘植物支架,可制成预制单元,任意拼装。②独立式花架:由于形体、构图集中,最适于做景物设置或在视线交点处布置,植物攀缘不宜过多,只做装饰与陪衬,更重于表现花架的造型。③直廊式花架:其形体及构造与一般廊相似,只是不需屋面板,是最常见的形式,造型上更注重顶架的变化,有平架、球面架、拱形架、坡屋架、折形架等。④组合式花架:花架可与亭廊等有顶建筑组合以丰富造型,并为雨天使用提供活动场所。
花架设计又分为四个要点:①花架与植物搭配,花架要与可用植物材料相适应,配合植株的大小、高低、轻重及与枝干的疏密来选择格栅的宽窄粗细,还要与结构的合理、造型的美观要求统一。种植池有的放在架内也有的常放在架外,有的种植在地面,也有可能高置。②花架尺度与空间,花架尺度要与所在空间与观赏距离相适应,每个单元之间的大小又要与总体量配合,长而大的花架开间要大些,临近高大建筑的花架也要高些。③花架造型,花架样式要与环境建筑协调,如西方柱式建筑,花架也可用柱式的柱的造型。中国坡顶建筑,花架也可配以起脊的椽条。新建的园林花架可设计新颖的造型更增添景观效果。④花架应适于近观需要,花架常为植物所覆盖,因此远观的轮廓倒不很重要,而近视露出部分花纹,因而质感要注意。如上面椽头探出部分端部处理应有统一轻巧的造型。下面柱子和座凳材料的质感与形式要配合恰当。为了结构稳定及形式美观,柱间要考虑设花格与挂落等装饰,同时也能有助于植物的攀缘。另外,还可以在格栅上做些空中栽植池便于垂盆植物种植。
(5)园椅
第一,功能。人们在园林中休憩歇坐,促膝长谈,无不以园椅相伴,因此园椅首要的功能是供游人就座休息,欣赏周围景物的。在景色秀丽的湖滨,在高山之巅,在花间林下,设置园椅,可供人们欣赏湖光山色,品赏奇花异卉,尤其在街头绿地,小型游园,人们需更长时间的就座休息,园椅成为不可缺少的设施。但在园林中,园椅不仅作为休息、赏景的设施,而且可以作为园林装饰小品,以其优美精巧的造型,点缀园林环境,成为园林景物之一。在园林中恰当地设置园椅,将会加深园林意境的表现,如在苍松古槐之下,设以自然山石的桌椅,使环境更为幽雅古朴。在园林广场一侧、花坛四周,设数把条形长椅,众人相聚,欢乐气氛油然而生,在园林大片自然林地,有时给人们以荒漠之感,倘若在林间树下,置以适当的园椅,则给人们亲切之感。人迹所至给大自然增添生活的情趣,所以小小园椅可衬托园林气氛,加深表现园林意境。
第二,位置选择。①结合游人体力,按一定行程距离或一定高程,在需要休息的地段设置休息椅。②根据园林景致布局需要,设置园椅点缀园林环境,增加情趣。③考虑地区气候特色及不同季节的需要。④考虑游人心理,不同年龄、性别、职业以及不同爱好的游人。
第三,布置方式。设在道路旁边的园椅,应退出人流路线以外,以免人流干扰,妨碍交通;小广场,因有园路穿越,宜用周边式布置园椅,更有效地利用并形成良好的休息空间,同时利于形成空间构图中心;结合建筑物设置园椅时,应与建筑使用功能相协调,并衬托、点缀室外空间;应充分利用环境特点,结合草坪、山石、树木、花坛布置,以取得具有园林特色的效果。
第四,园椅、圆桌的尺寸要求。一是园椅尺寸。一般坐板高度为350—450毫米,椅面深度为400—600毫米,靠背与坐板夹角为98°—105°,靠背高度为350—650毫米,座位宽度为600—700毫米/人。二是桌尺寸。一般桌面高度为700—800毫米,桌面宽度为700—800毫米(四人方桌)。
第五,其他要求。椅面形状亦应考虑就座时的舒适感,应有一定曲线。椅面宜光滑、不存水。选材要考虑容易清洁,表面光滑,导热性好等,椅前方落脚的地面应置踏板,以防地面被踩踏成坑而积水,不便落座。
(6)园灯
园灯既有照明又有点缀装饰园林环境的功能,因此要保证晚间游览活动的照明需要,又要以其美观的造型装饰环境,为园林景色增添生气。
绚丽明亮的灯光,可使园林环境气氛更为热烈、生动、欣欣向荣、富有生气。柔和、轻松的灯光会使园林环境更加宁静、舒适、亲切宜人。因此,灯光将衬托各种园林气氛,使园林意境更富有诗意。
园灯造型要精美,要与环境相协调,要结合环境的主题,赋予一定的寓意,成为富有情趣的园林建筑小品。如农展馆庭院中设麦穗形园灯象征丰收的景象;而水罐形园灯设在草地的一角,可引起人们对绿草、鲜花的喜爱;树皮式雕塑的园灯立于密林之中,人工与自然连成一体相得益彰,别具风韵。
设计要点如下∶①位置选择。一般设在园林绿地的出入口广场,交通要道、园路两侧及交叉口、台阶、桥梁、建筑物周围、水景喷泉、雕塑、花坛、草坪边缘等。②环境与照度的要求。应保证有恰当的照度。据园林环境地段的不同有不同的照度要求,如出入口广场等人流集散处,要求有充分足够的照度;而在安静的散步小路则只要求一般照度即可。整个园林在灯光照明上,需统一布局,以构成园林中的灯光照度既均匀又有起伏,具有明暗节奏的艺术效果,但也要防止出现不适当的阴暗角落。③灯柱高度的选择。保证有均匀的照度,首先灯具布置的位置要均匀,距离要合理;其次,灯柱的高度要恰当。园灯设置的高度与用途有关,一般园灯高度为8米左右,而大量人流活动的空间,园灯高度一般为4—6米,而用于配景的灯,其高度应据情况而定,有1—2米高的,甚至数十厘米高的不等,而且灯柱的高度与灯柱间的水平距离比值要恰当,才能形成均匀的照度,一般园林中采用的比值为灯柱高度:水平距离=1/20∶1/12。④刺目眩光的避免。产生眩光的原因,其一是光源位于人眼水平线上、下30°视角内;其二是直接光源易于产生眩光。避免眩光的措施:确定恰当的高度,使发光源置于产生眩光的范围外或将直接发光源换成散射光源,如加乳白灯罩等。
(7)展览栏与路牌
第一,功能。一是宣传教育作用。园林中展览栏作为宣传教育设施之一,形式活泼,展出内容广泛,有科技、文化艺术、国家时事政策,既为宣传政策教育,又增长知识,因此深受群众喜爱。二是导游作用。在园林各路口,设立标牌,协助游人顺利到达各游览地点,尤其在道路系统较复杂、景点较丰富的大型园林中,更为必备,如动物园、植物园等。三是点景作用。展览栏及各种标牌,均具有点缀园林景致的作用。陪衬环境,构成局部构图中心。
第二,设计要点有以下四点:一是位置选择。宜选择停留人流较多地段以及人流必经之处,如出入口广场周围、道路旁侧、建筑物周围、亭廊附近等。二是朝向与环境。以朝南或朝北为佳,面东、面西均有半日的阳光直射,影响展览效果并会降低其利用率。不过,处在绿树成荫的绿化环境中,可以避免日晒。增加展览栏建筑本身的遮阳设施可减少日晒。环境的亮度,地面亮度与展览栏相差不可过大,以免造成玻璃的反光,影响观览效果。三是地段要求。展览栏应退出人流路线之外,以免人流干扰;展览栏前应留有足够的空地,且应地势平坦,以便游人参观;周围最宜有休息设施,环境优美、舒适,以吸引游人在此停留。四是造型与环境。造型应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在窄长的环境,宜采用贴边布置,以充分利用空间,在宽敞的环境中,则宜用展览栏围合空间,构成一定的可游可憩的环境。在背景景物优美的环境中,可采用轻巧、通透的造型,以便建筑与景物融为一体,且便于视线通透。反之则宜用实体展墙,以障有碍之景物。基本尺寸要恰当,其大小、高低既要符合展品的布置,又要满足参观者的视线要求,一般小型画面的中心高度距地面1.5米左右为宜。四是照明设计和通风。应做好展览栏的照明设计及通风设施。照明可丰富夜间园林景色效果,增强表现展览栏的造型。照明设施也是夜晚参观必备的设施,故照明应考虑画面的均匀照度,不可有刺目的眩光,一般宜用间接光源。由于人工照明及日照将引起展览窗内温度升高,对展品不利,一般在展览窗的上部做通光小窗口,以排热气,降低温度。
(8)园桥、汀步
桥在园林中不仅是路在水中的延伸,而且还参与组织游览路线,也是水面重要的风景点。也许你会设想原始人穿河过谷,可能是利用天然倒下的树木或大自然赐予的石梁——天生桥上而过或攀扶着森林中盘缠的野藤或跳跃在溪涧的石块之上,先民的最初尝试给园林带来了无限的风光。园桥类型可分为以下几种:①平桥。平桥简朴雅致,紧贴水面,增加风景层次,平添不尽之意,便于观赏水中倒影、池里游鱼,平中有险。②曲桥。无论三、五、七、九折,园林中统称曲桥和折桥,它曲折起伏多姿,为游人提供各种不同观赏点,桥本身又为水面增添了景致。③拱桥。多置于大水面,它是将桥面抬高,做成玉带形式。这种造型优美的曲线,圆润而富有动感,既丰富了水面的立体景观,又便于桥下通船。④屋桥。以石桥为基础,在其上建亭、廊等,又叫亭桥或廊桥,其功能除一般桥的交通和造景外,可供游人休憩。公路桥允许坡度在4%左右,而作为园林的桥,如为步行桥则可不受限制。
汀步是置于水中的步石,它是将几块石块,平落在水中,供人步行。由于它自然、活泼,因此常成为溪流、水面的小景。设计的要点如下:①基础要坚实、平稳,面石要坚硬、耐磨。多采用天然的岩块,也可以使用各种美丽的人工石。②石块的形状,表面要平,忌做成龟甲形以防滑,又忌有凹槽,以防止积水及结冰。③汀步置石的间距,应考虑人的步幅,中国人成人步幅为56—60厘米,石块的间距可为8—15厘米。石块不宜过小,一般应在40厘米×40厘米以上。汀步石面应高出水面6—10厘米为好。④置石的长边应与前进的方向相垂直,这样可以给人一种稳定的感觉。⑤汀步置石要能表现出韵律变化,要具有生机、活跃感和音乐美。
4.园林植物
植物是园林绿地景观构成的重要基础要素,是绿地生态的主体,也是影响公共环境和面貌的主要因素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温和、植物品种繁多,特别是长江以南的地区具有全国最丰富的植物资源,这就为园林植物的规划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
园林植物是指在园林建设中所需要的一切植物材料,以绿色植物为主,包括木本植物和草本植物。在配置和选用园林植物时既要考虑植物本身的生长发育特性,又要考虑植物与环境及其他植物的生态关系;同时还应满足功能需要,符合审美及视觉原则。
(五)植物类型
1.乔本
乔木具有体形高大、主干明显、分枝点高、寿命长等特点,是园林绿地中数量最多、作用最大的一类植物。它是园林植物的主体,对绿地环境和空间构图影响很大。
乔木分为针叶树、阔叶树、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依其大小、高度又分为大乔木(大于20米)、中乔木(8—20米)和小乔木(小于8米)。大中型乔木一般可作为主景树,也可以树丛、树林的形式出现。小乔木多用于分隔、限制空间。
2.灌木
灌木没有明显主干,主要呈丛生状态或分枝点较低。灌木有常绿与落叶之分,在园林绿地中常以绿篱、绿墙、丛植、片植的形式出现。依其高度,可分为大灌木(大于2米)、中灌木(1—2米)和小灌木(0.3—1米)。
3.竹类
竹类为禾本科植物,树干有节、中空,叶形美观,是园林中常见的植物类型。常用竹类有毛竹、紫竹、淡竹、刚竹、佛肚竹、凤尾竹等。
4.藤木
藤本植物不能直立,需攀缘于山石、墙面、篱栅、廊架之上。有常绿与落叶之分,常用藤本植物如紫藤、爬山虎、常春藤、五叶地锦、木香、野蔷薇等。
5.花卉
园林花卉主要指草本花卉、宿根花卉和球根花卉。按其形态特征及生长寿命可分为:①一、二年生花卉:当年春季或秋季播种,于当年或第二年开花的植物。如鸡冠花、千日红、一串红、百日菊、万寿菊等。②宿根花卉:多年生草本植物,大多为当年开花后地上茎叶枯萎,其根部越冬,翌年春季继续生长,有的地上茎叶冬季不枯死,但停止生长。这一类植物有玉簪、麦冬类、万年青、蜀葵等。③球根花卉:也是多年生草本植物,地下茎或根肥大呈球状或块状,如菖蒲、郁金香、水仙类、百合类等。
6.地被、草坪
地被、草坪植物高度为0.15—0.3米,呈低矮、蔓生状。在园林绿地中常用作“铺地”材料,可形成形状各异的草坪。运用地被植物可将孤立的或多组景观因素组成为一个整体。草坪植物有结缕草、天鹅绒草、假俭草、野牛车等。
7.水生
植物生长于水中,按其习性可分为:①浮生植物。漂浮在水面上生长,如浮萍、水浮莲、凤眼莲等。②沼生植物。这类植物多生长在岸边沼泽地带,如千屈菜、西洋菜等。③浅水植物。多生长在10—20厘米深的水中,如茭白、水生鸢尾等。④中水植物。多生长在20—50厘米深的水中,如荷花、睡莲等。⑤深水植物。水深在120厘米以上,如菱等,在公园水面上多以种植荷花、睡莲为主。
(六)环境条件对园林植物的影响
园林植物是活的有机体,除本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不断受到内在因素的作用外,同时还要受到外界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其中比较明显的有温度、阳光、水分、土壤、空气和人类活动等。
1.温度
温度与叶绿素的形成、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根系活动以及其他生命现象都有密切关系。但是由于纬度、海拔、小地形和其他因素的不同,使太阳辐射能量的分配有很大差别。太阳辐射能量是热量的来源,温度是热量的具体指示,一般来说,0℃—29℃是植物生长的最佳温度。在各个不同地区所形成植物生长发育的温度条件是不同的。这些不同的温度条件长期和持久重复地作用于各种植物,各种植物在长久的历史过程中对这些不同的温度条件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并将其有利的变异从遗传上巩固下来,不能产生适应性的植物则会被自然所淘汰。这就是形成我国自南向北的热带植物、亚热带植物、温带植物和寒带植物的水平分布带以及由低到高的垂直分布带的原因。当然,随着纬度的不同,垂直分布的植物类型是不同的,但其生态类型的变化过程仍然是依照这种规律行事,超越了这个范围,植物的生长发育就要受到影响甚至死亡。
2.阳光
园林植物的整个生长发育过程是依靠从土壤和空气中不断吸收养料制成有机物来维持的,然而这个吸收过程必须在有蒸腾作用存在的条件下进行。没有光,这个过程将无法实现,同样光合作用也会停止。所以,绿色植物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对光的需要,正像人对氧的需要一样重要。但是不同植物对光的要求并不相同,这种差异在幼龄期表现尤其明显。根据这种差异性常把园林植物分成阳性植物(如悬铃木、松树、刺槐、黄连木)和耐阴植物(如杜英、枇杷)两大类。阳性植物只宜种在开阔向阳地带,耐阴植物只能种在光线不强和背阴的地方。
园林植物的耐阴性不仅因树种不同而不同,而且常随植物的年龄、纬度、土壤状况等而发生变化。如年龄愈小,气候条件愈好,土壤肥沃湿润其耐阴性就越强。从外观来看,树冠紧密的比疏松的耐阴。
城市树木所受的光量差异很大,因建筑物的大小、方向和宽度的不同而不同,如东西向的道路,其北面的树木因为所受光量的不同,一般向南倾斜,即向阳性。
3.水分
植物的一切生化反应都需要水分参与,一旦水分供应间断或不足,就会影响生长发育,持续时间太长还会使植物干枯,这种现象在幼苗时期表现得更为严重。反之如果水分过多,会使土壤中空气流通不畅,氧气缺乏,温度过低,降低了根系的呼吸能力,同样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甚至使根系腐烂坏死,如雪松。
不同类型的植物对水分多少的要求颇为悬殊。即使同一植物对水的需要量也是随着树龄、发育时期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的。春夏时树木生长旺盛,蒸腾强度大,需水量必然多。冬季多数植物处于休眠状态,需水量就少。城市的自然降水形成地下水,为植物生长提供水分。
4.土壤
土壤是大多数植物生长的基础,并从其中获得水分、氮和矿物质等营养元素,以便合成有机化合物,保证生长发育的需要。但是不同的土壤厚度、机械组成和酸碱度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其类型的分布区域。土层厚薄涉及土壤水分的含量和养分的多少。城市土壤常受到人为的践踏或其他不利因素影响而限制植物根部的生长。土壤酸碱度(pH)影响矿物质养分的溶解、转化和吸收。如酸性土壤容易引起缺磷、钙、镁,增加金属汞、砷、铬等化合物的溶解度,危害植物。碱性植物容易引起缺铁、锰、硼、锌等现象。对于植物来说,缺少任何一种它所必需的元素都会出现病态。缺铁会影响叶绿素的形成,叶片变黄脱落,影响光合作用。除此之外,土壤酸碱度还会影响植物种子萌发、苗木生长、微生物活动等。
不同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反应不同,就大多数植物来说,在酸碱度为3.5—9的范围内均能生长发育,但是最适宜的酸碱度却较狭窄,根据植物对土壤酸碱度的不同要求可分为以下3类:①酸性土植物。只要在酸性(pH<6.7)的土壤中生长最多、最盛的植物均属此类,如马尾松、杜鹃类。②中性土植物。生长环境的土壤pH值为6.8—7.0,一般植物均属此类。③碱性土植物。在pH值大于7.0的土壤上生长最多、最盛者,如桂柳、碱蓬等。
5.空气
空气是植物生存的必要条件,没有空气中的氧和二氧化碳,植物的呼吸和光合作用就无法进行,同样会死亡。相反,空气中有害物质含量增多时同样会对植物产生危害作用。在自然界中空气的成分一般不会出现过多或过少的现象,而城市中的空气污染会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甚至导致其死亡,在厂矿集中的城镇附近的空气中含烟尘量和有害气体会增加,污染大气和土壤。以二氧化硫为例,各种植物对二氧化硫的抗性是不同的。当其含量低时,硫是可以被植物吸收同化的;但当浓度达到百万分之一时,就能使针叶树受害;当浓度达到百万分之十时,一般阔叶树叶子变黄脱落,人不能持久工作;当浓度达到百万分之四百时,人也会死亡。因此,在污染地区进行绿化,必须选用抗性强、净化能力大的植物。
6.人类活动
城市中种植的植物明显受到人工环境的影响。随着城市的发展,对于新的空间的利用越来越多,人类对植物的影响也就越来越显著。人的活动不仅改变了植物的生长地区界限,并且影响到植物群落的组合。例如,在沙漠上营造防护林限制流沙移动,引水灌溉改造沙漠可以创造新的植物群落,引种驯化可以促进一些植物类型的定居和发展,不断替代了一些经济价值不大的类型。充分说明人类正在根据自己的需要不断地利用植物来改善环境、改造自然。当然同时也衍生了一些愚蠢的做法,如对森林进行毁灭性的破坏,不仅失去了山清水秀的自然之美,还严重破坏了生态平衡,导致气候恶化,造成水土流失,绿洲变为沙漠,土壤流失严重,山石滑落等灾害也越显突出。
除此以外,人类的放牧、昆虫的传粉、动物对果实种子的传播等对植物生长发育和分布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园林植物的生长发育和分布区的形成是同时受到各种环境条件综合影响和制约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