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组织这个概念最早由美国图书馆学家布里斯(Henry Evelyn Bliss)于1929年在他的著作《知识组织与科学系统》中提出。随后,1989年,国际知识组织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Knowledge Organization,ISKO)成立,该组织的使命和目标是促进知识组织系统在各领域的研究、发展和应用。[2]知识组织的研究是在图书馆学、情报学的分类系统和叙词表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图书情报工作是研究知识组织的传统领域。
目前,国内外对知识组织都没有明确统一的定义。学者们对知识组织一直处于理论探讨阶段,产生了许多知识组织定义。大部分学者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对其进行了探讨,如国内的学者蒋永福与付小红从广义上将知识组织定义为一种揭示事物的本质及它们间关系的有序结构,也就是知识的序化。换而言之,整理、揭示、加工、控制知识客体的一系列组织化过程与方法即为知识组织。王子舟与王碧漠两位学者则分别从广义与狭义两个角度对知识组织的含义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从广义的角度看,人们对知识(无论显性知识还是隐性知识)所进行的整理、加工、控制、揭示等一系列组织活动与过程即为知识组织;从狭义的角度看,就图书馆学而言,对客观知识进行分类并整序的过程即为知识组织。学者盛小平、汤姗红、范宇中、胡生林、吴锡云、姚慧君等也分别从广义或狭义的角度对定义做了类似的界定。李秀云通过总结上述定义指出,“知识组织就是与知识组织有关的方法与理论”[3]。此外,还有一部分学者从另一些角度对知识组织进行了定义,如学者顾乐进从文献揭示这一角度对知识组织进行了定义,图书馆学界所指的知识组织,是指关于文献检索量和文献阅读量与知识获取量的最佳比值。学者苏丽则从知识组织的目标这一角度,认为知识组织是通过提供文献、评价科学文献并进行系统表述以便生成新的有利于运用与获取有序知识单元的处理系统。而学者陈景增则根据图书馆知识组织的主要方式、功用与特点,将图书馆的特色知识组织划分为三个层次:一是知识系列组织层,指各知识单元经过分类、编目、标引及加工处理后的归类与排序,这一层次是通常意义上所说的知识组织;二是知识宏观布控组织层,即图书馆知识组织中的典藏布局;三是知识本体调配组织层,即知识重组。再从国外来看,Birger Hjrland指出,就狭义而言,知识组织不仅包括知识组织系统,如书目记录、分类系统(DDC、LCC及UDC)、叙词表、语义网,还包括知识组织的过程(knowledge organizing processes,KOP)。换言之,知识组织系统可以涵盖所有知识,也可能仅限于某一领域或某种文件类型。Gail Hodge指出知识组织系统包括所有组织信息类型的系统及推动知识管理的系统[4],还指出知识组织系统用来组织馆藏资料以达到检索及管理的目的,它在馆藏资料与信息需求和使用者之间搭建了一座桥梁。(www.xing528.com)
尽管各位学者对知识组织的定义由于研究角度的不同而不尽相同,但总结以上叙述可以得出,整序、控制、提供是知识组织的核心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