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学生心理发展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中学生心理发展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监考教师面对这份无标点、错别字连篇、字迹歪歪扭扭的“答卷”气愤至极,把学生揪到办公室,交给班主任老师。教师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的修养范例、心理健康的样板,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能起到理论灌输所起不到的作用。

中学生心理发展中教师的重要作用

教师的职责不仅在于传授知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且有责任和义务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角色的独特,决定了他们在学生心理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一)教师是良好心理环境的设计师

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时期,是学生由不成熟到成熟的过渡时期,是奠定以后成人生活人格雏形的时期,也是科学人生观建立的时期。中学时期青少年的五大矛盾与教育的成功解决有助于学生心理的健康,人格的和谐发展。否则,会不可避免地引起学生心理的冲突,容易招致心理障碍。国外非常重视这一时期的心理教育辅导,认为青春期的健康教育是关系到民族未来的大事,并且写入教育法中,由专门的机构负责指导和实施。对我国来说,中学教师受过专门的教育训练,熟悉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矛盾,从所教课的实际出发或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创设有利于矛盾解决的良好心理与社会环境,促使中学生心理健康地发展。在这方面教师具有独特的优势,有能力也有责任给学生设计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是良好心理的设计师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依据学生所遇到的矛盾和冲突设计人工心理环境,指导学生解决冲突;二是教师也设计自己,自己也是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一种教育资源。二者的功能都是营造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的心理氛围。

(二)教师是学生心理发展的引路人

青少年的发展不是自发的、随意的,而是有目的的、有方向的。学习与发展需要专门的人予以引导,教师正是受社会委托专门负责从事促使青少年学生发展的人,充当引导的角色。

教师受过专门教育心理学的专业培训,又有一定的教育经历,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一定的预见性。中学生心理发展的阶段性、顺序性为教师科学诊断、确定和预测学生的心理奠定了理论上的依据。如初中学生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并逐步向抽象逻辑思维过度;情感上具有被动性、闭锁性,处于自我意识发展的关键期等。具有这些知识的教师可以根据调查或观察到的材料准确、及时地确定学生所处的心理发展阶段,并以此为起点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发展的大致内容,从而防微杜渐,及时给学生进行心理辅导,消除隐患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在某种程度上起着学生心理发展的引路人的作用。

例如,在国外某中学,有个名叫帕里的16岁男生,据智力测验的结果,他的智商分数为68(正常人的平均分数为l00)。他学习上困难重重,被当成智力落后者,他自己也为自己的头脑而担忧。这位青年引起了心理学家的注意。心理学家用明尼苏达机械装配测验对其进行诊断,发现他有很高的机械操作能力,在团体中他的这种能力在96%之上。学校因势利导地指定他当管理员的助手,管理维修缝纫机。两周之后,他成了一名出色的能手,能加油、调整或更换机器的部件,该学生自此便开始恢复自尊心。这说明心理学知识的能力的构成是不同的,若用一个模式要求学生,必然会使那些有特殊能力的人才被扼杀。中学教师可以依据心理学知识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做出正确的决策,引导学生迅速成长。

我国某中学一名初一学生成绩极差,考试成绩从未超过60分大关,任课教师都认为他是一个“低能儿”,是不可教育的。数学期中考试时,他根本无法答卷,竟在教学试卷上写了以下一段话:“0分我的好朋友你在慢慢向我靠近0分你如此多情难到你也把我当着一个无用的人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再见吧0分”。监考教师面对这份无标点、错别字连篇、字迹歪歪扭扭的“答卷”气愤至极,把学生揪到办公室,交给班主任老师。班主任老师当即让这位学生读了这段话,并帮助他订正了错误,然后又帮助他整理好这段文字,如下所示。

零分,

我的好朋友,

你在慢慢地向我靠近。

零分,

你如此多情,

难道你也把我当作一个无用的人?(www.xing528.com)

不,我不是一个无用的人!

我是人,我也有一颗自尊心。

再见吧,零分!

师说,这是诗,一首很好的诗,并高度评价说:“诗贵形象,这首诗是有形象的,诗言志,从这首诗中是可以看出你是不甘心与零分为伍的。”在班主任老师的热情鼓励和引导下,这个学生坚定了与零分告别的勇气。经过努力,两年后他考取了一个不错的高中。若当时教师把学生的行为简单地视为捣乱,采取压制办法,其后果是可想而知的。

总之,教师以其高度的责任感为学生设计良好的心理环境,就可能促进学生心理的发展,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师是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

中学生是人生心理发展变化的过渡期,这个时期的矛盾冲突较多,需要解决的社会化课题也多,心理上出现困难是在所难免的,他们常常诉说于同伴或求助于老师,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向学生提供心理帮助,充当学生心理健康的保健医生。这是教师的角色要求,它表现在以下方面。

1.向学生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中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的关键时期,身心的巨大变化使他们对外界、对自己都有探索的愿望。教师可以通过开办讲座、设置课程或通过第二课堂、团队活动等方式,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的普及工作,让每个学生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认识社会,妥善地处理自身遇到的心理问题。当自己无法解决时能及时向有关人员求助。这将有力地促进学生了解自己的身心变化,做好健康的保健工作;有利于中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避免其心理障碍的产生。

2.向学生提供观察模仿的榜样

社会期待教师以身作则。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由于学生的社会经历有限,需要具体可感的样板,以便在参照模仿中学步。心理健康的标准也需要有样板,学生最容易从模仿教师的行为开始。当然家长是学生最先接触的榜样,但是进入学校后,学生集中人生最宝贵时间进行最适宜的学习,社会为学生提供了专门的榜样——教师。教师随时随地为学生展示社会行为的修养范例、心理健康的样板,它潜移默化地促进学生的发展,能起到理论灌输所起不到的作用。

3.对学生进行心理矫正

在复杂变化的社会条件下,人都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特别是当代社会运转节奏加快,竞争激烈,中学生面临着更多选择和挑战,如升学就业,挫折与失败等。无疑,学生的思想和负担加重,心理压力也越来越大。巨大的压力造成学生精神行为上的异常,如焦虑紧张、压抑悲观、暴躁莽撞、孤僻寡欢,甚至厌世轻生等。这些问题不能全靠常规的思想政治工作解决,还需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和治疗。帮助学生自我调适,提高他们的心理耐受力,以增强其心理素质,以达到维护他们心理健康的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