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行为辅导对策:如何解决中小学生追星行为

行为辅导对策:如何解决中小学生追星行为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追星行为辅导策略1.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教育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让青少年认识到自我的价值。教育者对于有自杀意图的青少年要进行特殊监护,防止他们自杀。

行为辅导对策:如何解决中小学生追星行为

(一)依赖行为的辅导

1.认识依赖性的危害

辅导老师要让青少年充分认识过分依赖父母、老师和别人是无法胜任学习和工作的,更不能在今后的社会竞争中生存。学生应该纠正平时养成的习惯,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多向那些独立性强的同学学习,不要什么事情都指望别人,遇到问题应该有属于自己的想法和判断,试着独立解决问题,发展自己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2.学校和家庭结合,多为有依赖心理的青少年提供独立活动的机会

教师应和家长取得联系,提高家长对培养青少年独立性的认识,这是帮助青少年克服依赖心理的关键。在家里,青少年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要把什么事情都推给家长;家长也要多创造机会,让孩子独立地做一些事情,如打扫卫生、做家务活、参与家庭各种计划等。这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还能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和义务感,使他们懂得别人为自己做事是不容易的。在学校,教师可以让他们担任一定的班级工作,在班级活动中委以重任,增强其主人翁参与意识,逼他们去面对问题,出主意、想办法,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能力,增强其独立的信心。

3.增强自信心,客观评价自己

教师和家长要教育青少年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完成,自己没有做过的事情要勇于尝试去做,不推卸、不退缩;要相信自己的能力,从小事做起,从自己的事做起。当体验到成功的快乐,他们就会愿意做更多的事情和完成更重大的任务;不要认为自己一事无成,应客观评价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不足,也要看到自己的长处。

4.布置“心理作业”

教师要求具有依赖性的青少年每天在家里向父母提出一两个代表个人权利的主张。家长应鼓励孩子大胆说出内心愿望,对合理的主张给予支持,并鼓励他们立即付诸行动,使他们增强自我表达的信心及养成独立做决定的习惯。

5.树立榜样

多与独立性强的同学交往,目的不是让他们帮忙出主意,而是观察他们是如何独立处理自己的一些事情和问题的。多向他们学习,激发自我的独立意识和进取心,从而改变依赖的性格。

(二)追星行为辅导策略

1.加强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教育

加强学生的自我意识教育应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第一,让青少年认识到自我的价值。不要以盲目地模仿别人为自豪,要以自身的能力来实现自己的价值。第二,让青少年认识到自我与社会的关系。要让青少年知道自我与社会是互为价值的,它体现了社会和个人的统一。个人只能在社会中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把自我封闭在狭小的自我空间里,去追求一些虚幻、缥缈的且与社会利益无关的东西,最终只会在混沌中迷失自我,失去自我。

2.营造宽松和谐环境,注意与青少年的沟通

学校和家庭应该营造宽松和谐、有利于展现青少年自我的环境,减轻他们的学业负担,给予他们更多的自由空间。教师和家长应以朋友的身份去了解青少年的内心世界,进而去帮助他们减轻或消除各种心理和生理上的困惑与压力;使他们相信在这个社会中,与他们同声音的不仅只有同伴,还有亲人、教师及社会的普遍关注;让他们感到自己不是孤独的,而是社会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感受到真正的归属不是他们所崇拜的偶像,而是家庭、学校和社会。

3.加强对青少年自强不息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

由于青少年处于人生与事业的重大转折时期,因此教师和家长要尽早地帮助他们接受健康、正确的价值观,进而使其形成人生观的雏形。确定的人生观可以起到人生定向的作用,还可以影响青少年的人生态度和价值取向,达到正确认识社会的目的。教师和家长可以通过树立榜样来激发他们自强不息、不断奋进的愿望,还应消除他们对明星的神秘感,使其明确人生价值取向。随着青少年心理发展的逐渐成熟,追星行为中的发烧现象会逐渐减退或消失。

(三)自杀行为的辅导策略

1.减轻外部压力

学校和家长应该为青少年营造宽松和谐的班级集体和家庭生活环境,教师和家长对青少年的期望值要适中,不要过分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应从多方面、多角度评价青少年的成长和进步,避免在考试、升学时给他们增加心理压力

2.认知合理化(www.xing528.com)

教师和家长要教育青少年避免认知绝对化和片面化,告诉他们人生价值取向是多样的,要正确认识自我,不要总是抓住自己的弱点不放,应该多发现自己的闪光处,从不同角度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3.增强抗挫能力

教师和家长应让青少年知道挫折是不可避免的,应该对挫折有所准备,还要有一个辩证的挫折观,要正确认识到前进道路上的挫折和坎坷,正是失败本身造就了成功。教育者还应创造一些条件,使青少年在艰苦的磨炼中,锻炼耐受挫折的能力。

4.心理疏导

对有明显自杀动机表现的青少年,教育者要采取一些心理疏导和必要的防范措施。

第一,聆听。如果青少年处于严重的情绪失控状态,很可能采取自杀行为时,教育者应及时聆听他们的遭遇和体验,使他们有宣泄情绪的机会,把内心的不幸与痛苦感受倾诉出来,减轻其心理的焦虑和紧张。

第二,影响。教育者要告诉有自杀迹象的青少年本人对自杀的看法,让他们了解自己遇到挫折时的恶劣心情和克服办法,使他们从中受到启发,打消自杀念头。因为青少年敏感而自尊,直接的说教可能会使他们产生逆反心理,坚定自杀决心。而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了解他们的处境和体验,以自己的遭遇吸引他们的注意,启发他们重新思考问题的做法,或许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监护。教育者对于有自杀意图的青少年要进行特殊监护,防止他们自杀。

第四,寻求专家帮助。教育者可以建议意图自杀者找心理专家进行治疗。

(四)暴力行为的辅导策略

1.加强青少年个人修养和法制教育

青少年暴力行为的产生固然有其生理和心理原因,但如果对他们进行充分适当的教育,尤其加强他们的爱心和同情心教育、英雄观教育,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道德是非观,对其暴力倾向就会形成一种内在的约束;而加强法制教育,使他们认识到暴力行为不仅会对他人造成伤害,而且也会使自己受到相应的惩罚,则会对青少年形成较强的外在约束。教育者在教育青少年时,要采取适当的方法,不要强行说教和干涉,以免其产生逆反心理。

2.优化社会和家庭环境

大众媒介应考虑青少年的特点,制作适合青少年并且有利于他们健康成长的节目,让暴力文化远离孩子。对此,家庭、学校、社会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教师和家长还应以身作则,正面引导孩子,让他们明白暴力行为是不文明的,是触犯法律的,于人于己都有害。

3.提高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

人的一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挫折和困难。在外部刺激的作用下,青少年要提高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动不动就意气用事,要用冷静、理智的头脑权衡利弊,控制自己冲动的想法,多考虑别人的愿望和权利。

4.创造一个和谐温暖的周围环境

教育者要针对青少年的团体依附心理,搞好青少年自身组织建设。学校、社区要帮助青少年建立各种各样的、形式健康的组织活动,如足球俱乐部、文艺小组、评论和演讲比赛等,让青少年在活动中宣泄自己的精力,使青少年公平、文明地参与活动,体验融洽的团体协作精神,减少他们实施暴力的倾向。

5.注意善后教育

一旦发现青少年有攻击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就要抓住时机,及时干预。在处分这些青少年的过程中,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做好这类学生的思想转化工作,最终让他们明确这种行为是不允许的,并应对此付出代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