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体现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体现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的全面发展是制订全面发展教育的依据。(一)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中学教育应该实现五育的整体配合,发挥其整体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的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全面发展的重要性素质教育的体现

人的全面发展是制订全面发展教育的依据。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中学教育贯彻落实了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的学生才能担负起社会赋予他们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责任。

(一)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时代的要求,是素质教育的体现。因此,中学实施人的全面发展教育,把学生培养成身体健康心理素质强、思想文化素质过硬的跨世纪合格公民则显得尤为重要。

1.人的全面发展是时代的要求

我国现阶段已进入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期,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新时代的特点,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就是我国新时期的教育方针。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教育的出发点和立足点,是进行教育工作的依据。全面发展教育是马克思学说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在教育上的体现。实施人的全面发展必须施以全面发展的教育,即为使人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它由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组成。五育各有其特定的、不可替代的任务和作用,彼此间又相互联系、互相渗透、相互促进,它们都从各自方面保证全面发展的实现。中学教育应该实现五育的整体配合,发挥其整体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人的全面发展是当前素质教育的要求

中学教育的现实应该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中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的素质教育。教育性质的基础性、全民性决定了它的地位重大,关系到民族的未来和四化的实现。一段时期以来,一些中学教育背离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局面。人们重智育,忽视德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严重地阻碍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以致培养的学生中出现了高分低能、自我中心人际关系差、社会适应不良、心理承受力差的现象,甚至个别的受不良思想影响走上犯罪的道路,这些学生是难以履行社会赋予的使命的。

教育必须改革,应该树立素质教育的观念。素质教育是以开发青少年的身心潜能,完善和全面提高新一代合格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为出发点和根本目的的教育。中学教育应该倡导全面发展,以培养学生的素质为目标和任务,而不是以升学率为目的。中学生的素质教育应该是对学生的思想品质、文化水平、身体机能、审美情趣、劳动技能以及心理人格等方面的基本素质进行培养和教育,使其具备合理的素质结构和高水平的表现。中学要实施素质教育必须首先从端正办学思想入手,其次是建立一整套适合素质教育的教材课程体系,最后应完善适应素质教育评估体系。

(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途径

贯彻人的全面发展,落实全面发展的教育是中学正确的教学思想,学校各方面的工作都应该围绕这个核心思想展开。学校在具体实施的全面发展时,要重视以下问题。(www.xing528.com)

1.恰当地确定全面发展教育的目标

全面发展教育是实施人的全面发展的主要条件,重视这个条件就是充分发挥课堂教育的主导作用。教师应该树立全面发展教育的教育观和素质教育的质量观,明确教学方向,加强自我的修养和水平的提高,树立全面发展的榜样作用,身教重于言教。教师还应该加强所教课程的改革,以如何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主线,充分考虑学生的特点和教材的特点,合理、恰当地呈现教材的知识结构,灵活多样地安排活动。另外,学校还应协调好与家庭、社会的配合,把家庭与社会对学生的影响作用也纳入全面发展的通盘考虑中。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真正体现,教育与生产相结合是逐渐消除脑力与体力劳动分离的根本途径。对中学生来讲(尤其是独生子女)实现体脑结合有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健康发展。中学应重视劳动技术课的教育,在劳动过程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对劳动意义的理解,对劳动过程的体验、对劳动成果的珍惜,进而让其升华为劳动的观点,养成劳动的习惯。中学应该做好两点:一是积极推进教学改革,教育与生产相结合的思想渗透或具体体现在各个学科;二是探索在新的形势下,劳动技术课的改革与创新,以其更好地体现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问题。

3.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

全面发展是学校培养学生的规格与要求;因材施教是针对学生的个性,采取不同的教育目的和方法,充分发挥他们的才能和专长,形成学生有特色的最佳的素质结构,从而促进其身心和谐地发展。

因材施教的目的在于促进个性的和谐、完善地发展;全面发展是个性发展的基础,个性的发展又是全面发展的条件。在贯彻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注意学生个性的发展,做到因材施教;在进行个性教育中又必须以全面发展为方针指导。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做到既全面发展又学有特色、各有所长。学生的个性是和谐发展的,心理是健康的。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对全面发展教育是机械理解而不是辩证地运用,是统得过死,片面追求升学率。这种弊端限制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要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首先应正确地理解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教育与因材施教等概念,理解其实质。其次,要正确地对待学生的个别差异,善于发现并培养有特殊才能和专长的学生;对学习有困难和品德不良的学生要热情关怀和照顾,做好长善救失的工作。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