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后天社会环境因素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很复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家庭的影响起到主要作用,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因而,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及辅导

在小学生身心发展的过程中,影响其心理健康、导致其各种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产生和发展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分为生物学因素和后天社会环境因素以及学生个体心理因素三个方面。

(一)生物学因素

1.遗传因素的影响

一般说来,人的心理活动是不能遗传的,主要是在后天的社会环境影响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但是,一个人作为整体(包括身心两个方面),他的体形、气质、神经的活动特点、能力与性格的某些成分等都受遗传因素的影响。统计调查数据及临床观察经验表明,在精神病患者家庭中确实有一定的成员患有神经精神病或有某些异常的心理行为表现,如抽风、精神发育不全、脑神经萎缩、性情乖僻、狂躁抑郁等。

2.病菌、病毒感染所造成的影响

一些患斑疹伤寒、流行性脑炎中枢神经系统传染病的人,就是由于病菌、病毒损害了神经系统组织结构而导致器质性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这些传染病对于儿童的有害影响尤为严重,可以阻抑儿童心理与智力的发展,是造成儿童智力迟滞或痴呆的重要原因。

3.大脑的外伤或化学物质所造成的影响

例如,因摔伤、碰伤等造成的脑震荡、脑挫伤等都可导致心理障碍,如意识障碍、遗忘症、言语障碍和人格改变等。有害的有机化学物与无机化学物侵入人体内,可以毒害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心理障碍,如酒精中毒食物中毒、煤气中毒以及某些药物中毒等。

4.某些严重的躯体疾病或生理机能障碍的影响

内分泌机能障碍,最突出的如甲状腺机能混乱,机能亢进时可出现敏感、易怒、暴躁、情绪不稳定和自制力减弱等心理异常表现;而在机能缺失时,在儿童身上可引起智力发育迟滞,在成人身上则可引起整个心理活动过程的迟钝,不仅智力受损害,性格上还会变得幼稚、保守和狭隘。

(二)后天社会环境因素

影响心理健康、造成心理障碍的社会因素很复杂,包括很多方面,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有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www.xing528.com)

1.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

社会文化因素往往通过个体所处的团体而发生作用的。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家庭的影响起到主要作用,早期教育与家庭环境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有着重要影响。教育者对个体早期发展的研究表明,那些在单调、贫乏环境中成长的婴儿,其心理发展将受到阻碍,并且其潜能的发展会受到抑制。很多在成人期表现为能力不足的个体,往往来自这样的早期环境。而那些接受丰富的刺激、受到良好照顾的个体,在许许多多的测验中将成为佼佼者。

另外,儿童早期与父母的关系以及父母对儿童的态度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早期母婴关系乃至稍后的儿童与父母的关系,对个体以后的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有着很大的影响。儿童如果能够在早期与父母建立和保持良好的关系,对其以后的社会关系和人际关系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相反,如果儿童在早期不能建立这种与父母的亲密关系,或者早期与父母分离等,都会对他们以后的成长产生消极的影响。父母对儿童的态度和教养方式也会对个体以后的心理健康产生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的爱、支持和鼓励容易使个体建立起对初始接触者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而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的建立有助于儿童成年后与他人的顺利交往。如果儿童缺乏早期的这种信任感和安全感,就会逐渐形成孤独、无助的心理,生活中难以与人相处,因而容易产生心理异常,特别是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同时,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过分严厉,也同样会影响他们的独立性以及自信心的发展。这样也会增加子女的压力,使他们出现过分的依赖或过分的自我谴责。这些特点都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生活事件与环境变迁

生活事件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社会生活的变动,如入学、升学、结婚、亲人亡故等。生活事件是一项预测人们身体和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即使是中等水平的应激事件,如果连续发生,它们对个体抵抗力的影响就可以累加,因而也是很严重的。由于生活事件的增加而产生的应激体验与各种各样的生理和心理障碍有着明显的关系。例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胃肠溃疡、癌症、神经症、事故、体育活动中的损伤以及学习成绩的下降等都与生活事件的明显增加具有密切的关系。因为我们每经历一次生活事件,都要付出精力去调整由于这一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生活变化。如果生活事件增加,那么个体的生活变化也会增加;个体要适应这变化了的生活,其所付出的努力也需要相应地增加。因此,如果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太多的生活事件,个体的躯体和心理健康状况就很容易受到影响。

除生活事件的影响外,个体所处环境的巨大变迁也会使个体产生心理应激。虽然环境变迁也可以算作是生活事件的一部分,但这种变化对个体适应的影响将更加突出。例如,研究结果表明,新到一地的移民与当地居民以及他们原来所在地的居民相比,更容易产生各种各样的躯体或精神的异常。由于入学前后生活和学习环境的巨大变化,很多刚入学的学生在适应新的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困难。

(三)个体心理因素

1.心理冲突

在学习和生活中,人们面临的机会或选择不止一个。在做出选择的时候,人们往往会面临冲突的情境,即做出某一选择,同时又要丢掉另一个选择(或机会)。换言之,做出选择既意味着选择什么,同时又意味着要丢掉什么。因此,人们往往很难做出选择。心理冲突的产生往往发生在难于做出选择的情境中,这种冲突情境在很多情况下都会对个体的心理和躯体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心理冲突对个体的直接影响就是心理压力,这种压力往往会增加个体适应环境的困难,对生活和工作产生不良的影响。如果这种冲突长期得不到解决,那它对个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在各种心理冲突中,有一种冲突给个体带来的压力是最大的,这就是“趋避式冲突”。这种冲突是指个体所面临的选择既能给他带来好处,同时又伴随着不良影响。

2.特殊的人格特征

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类型特征,人们的人格类型特征是千差万别的,但其中也有共同的方面。它对人的心理健康有非常明显的影响,是在心理社会因素中造成心理障碍或精神失常的一个重要因素。人们总是依其人格特征来体验各种致病性因素,并建立对紧张性刺激的反应形式。因而,特殊的人格特征往往成为导致某种心理障碍或精神病原因中的内在因素之一。同样的致病因素作用于不同人格特征的人,可以出现不同的结果;而同样的疾病发生在不同人格特征的人身上,其病情表现、病程长短和转归结果又都不同。因此,从小学阶段开始培养和锻炼儿童的健全人格,对预防心理障碍或精神疾病非常重要。研究资料表明,各种精神疾病,特别是神经官能症往往都有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作为其发病基础。例如,强迫性神经症,其相应的特殊人格特征称为强迫性人格,其具体表现是谨小慎微、求全求美、自我克制、优柔寡断、墨守成规、拘谨呆板、敏感多疑、心胸狭窄、事事容易后悔、责任心过重和苛求自己等。又如,与癔症相联系的特殊人格特征是富于暗示性、情绪多变、容易激动、耽于幻想、以自我为中心和爱自我表现等。此外,精神分裂症被认为与孤僻离群、多疑敏感、情感内向、胆小怯懦、爱幻想等特殊人格特征密切相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