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学教育的目标已不是单纯地传授化学知识,而是在传授化学知识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我们在为中职学生传授化学知识时更要重视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为此,教师在对中职学生的化学教育教学中,应通过多种教学途径,结合化学课程所特有的资源和中职学生的特点组织教学,让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取得更大的提高。
(一)有效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知识的掌握
兴趣是一种特殊的意识倾向,是动机产生的重要主观原因,良好的学习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职业中学的学生中考成绩不够优秀,主要是他们平时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长期的不良的学习习惯造成了他们学习上的被动局面。比如,成绩跟不上,文化素质差,对学习知识缺乏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作业不能很好地完成,等等。改变这样的局面,要从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着手,重新点燃他们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
2.介绍生活中的化学,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www.xing528.com)
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其中,联系日常生活实际进行化学教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方法。让化学课程“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从学生身边熟悉的现象入手,因为化学课本上有很多化学知识都是可以联系到实际生活中去的,只要教师在备课时多考虑一下这方面的知识,就会发现原来身边还有这么多丰富的素材可以用于教学。比如,生水果和熟水果放在一起会加快生水果的成熟,把烧热的银首饰放到酒精里会发现银首饰变得光亮如初,还有如何鉴别有毒和无毒的塑料,以及毛料和纤维料的鉴别方法,等等。通过对生活中的化学知识的介绍,既可以丰富学生的化学知识,还可以使学生深深地感到我们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化学源于生活,它可以使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让中职学生切实体会到学好化学的必要性,从而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视化学史实,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提高科学思想水平
化学学科的发展史是人类认识世界、改造自然的奋斗史,是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教学过程中适时地穿插讲述中外化学家的奋斗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爱国热情,激励学生热爱科学,并树立不畏艰难困苦,勇于面对失败和挫折,最终战胜困难取得巨大成就的科学精神。比如,我国著名的化学家侯德榜先生为了打破西方国家对我国制碱业的垄断,毅然放弃在美国的舒适生活,回到祖国,克服重重困难,发明了享誉世界的“侯氏制碱法”。1965年,我国首次合成了世界上第一个人工合成的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为探索生命起源迈出了可喜的一步,轰动了世界。还有,国外的诺贝尔、居里夫人等伟大的化学家是怎样经历无数次失败,用坚忍不拔的毅力战胜各种艰难挫折,最终获得成功,为人类做出巨大贡献的事迹对中职学生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总之,利用化学教育培养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可以通过化学科学知识、化学科学能力、化学科学思想几个方面来进行。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应该是多种多样的,这值得化学教师不断摸索和总结,并付出不懈的努力,采取切实的行动,全面提高中职学生的科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