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

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本书结合教育实践,试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化学教育与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关键

现今是一个高速发展和变化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生产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化学问题,如食品污染、化妆品污染、环境污染等。能否正确对待这些问题,取决于公民的科学素养的高低,因此科学素养是每个现代人基本素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那么什么是科学素养呢?国际上普遍将科学素养概括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对科学知识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科学的研究过程和方法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对于科学技术对社会和个人所产生的影响达到基本的了解程度。目前,各国在测度本国公众科学素养时普遍采用这个标准。

(一)教育是影响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因素

建立和完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全民终身教育体系,特别是大力发展社会教育,使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互相衔接是持续提高公民科学素养的主要途径。学校教育就是其中十分重要的一个环节。

(二)化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我们要改变长期以来只注重学科知识体系,注重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强调具体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和化学概念的系统学习,强调知识的占有和积累而不关注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发展。我们要确立一种崭新的教育理念,在教学方式、教学手段、教学行为上不断创新,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重视教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的联系,倡导科学探究的学习方式,加强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即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得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本书结合教育实践,试论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教学策略

我国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规定,化学课程通过化学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来体现对未来社会公民科学素养的培养,促使学生具有“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技能,以及他在实践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科学能力、思维方式,乃至对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认知、兴趣、态度、情感、价值观、精神等”。因此,科学素养教育观要求培养的学生是“能理解科学技术并有进取精神的人和主动运用科学知识和思维方法去分析、探究和处理要解决的问题,并做出科学的判断、解释和结论”的人。

第一,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总教育目标,必须注重知识的选取以及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方法。科学知识在科学素养中起基础性作用。在构建科学知识框架时,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分析未来人们所需要的科学基础知识是什么,摈弃“以过去的经验为现在人做准备”的做法,预测未来科学技术发展的趋势和21世纪人才所必须具备的科学基础知识,选取那些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学生认识世界、面向社会,以及自身发展来说必不可少的,最基本的、现代化程度高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的特点具体体现在:能够对今后的学习起支持作用的知识;具有思维训练价值的知识;具有文化和教育功能的知识;具有现代化程度高的新知识。(www.xing528.com)

获得最多的知识不是教师以“填鸭式”硬塞给学生的一些似懂非懂的信息,也不是学生毫无意义地死记或是为了考试而机械地掌握的某些知识,而是学生主动地、有意义地建构起对自己终身发展有用的知识,是有利于学生探究、合作、交流、对话、创新的知识。这些知识应达到“知识的高丰度、结构化、方法化、现代化、综合化”五项指标。这样建构知识,才会使学生具有学力,学生才会因习得了知识而变得“聪慧”、有灵气,并为创新、发展、理解科学的本质,了解科学事业及认识科学对人和社会的作用奠定基础。

第二,注重科学方法教育,积极开展科学探究,并通过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科学方法是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要素,是科学的认识方法。科学认识的一般过程是提出问题—收集有关资料和事实—分析、处理与研究资料和事实(或提出假说—验证假说)—发现规律性、得出结论—应用。但我国青少年基本上是通过书本来学习科学知识,并不是在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概念的,而这种学习方式正是造成学生科学素养低下的重要原因。所以我们要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积极引导学生从实践活动中探求知识,让学生在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科学实验、探究活动中获得新知识。充分体验由感性到理性,再到应用的科学认识过程,并在此过程中学到具体的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

化学课程中的探究活动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解决化学问题并能生成更多的新问题的实践活动,它涉及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制订计划、进行实验、收集证据、解释结论、反思评价、表达交流等要素,它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传统高中化学课程的“接受”式学习相比,新课程积极倡导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内容标准的“活动与探究建议”栏目设置了大量的探究课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实验、调查咨询、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途径获取信息,提出具有探究价值的问题,结合有关的线索做出假设和猜想,自主设计实验和其他实践活动方案,借助模型、图表、反应式和定量方法等描述化学变化过程,使学生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知识和技能,体验学习化学的乐趣。

第三,从生活走进化学,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科学意识。科学意识是科学素养的重要表现形式,是科学的世界观,是指人们能够意识到科学技术对社会将带来的重大影响,是人们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科学问题的意识。人类社会在文明的进程中面临着人口、环境、能源、资源、健康等问题的挑战,因此教师应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介绍化学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环境、资源等方面的联系,使学生感到化学就在生活社会中,让学生了解科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社会生产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和技能就人的健康和安全问题做出决策和评价,这是培养科学意识的最佳切入点。

总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社会发展的需要,科学素养教育作为新课程改革的主要亮点,运用于具体的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科自身的知识结构和学习规律,发挥教师的优势和特长,探索科学素养培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普及科学知识,培养科学态度、倡导科学方法、弘扬科学精神,努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