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观念、知识、方法和态度,从而形成科学能力为根本目的,以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为目标,这是基础理科教育的共性之一。基本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与技能、科学方法、科学能力、科学观、科学品德。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同时又有较强的理论性,化学实验现象给人以美的直观感受,对物质结构等的理解更需要形象思维和想象力,教师要想提高学生的科学品德、科学能力等科学素养,可通过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来实现。
(一)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途径
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必须以知识讲授为先导,并结合“双基”教学来开展,寓教育于教学之中,自然融合,不能抛开教材为美育而美育,以审美教育代替教学内容,还要适时地潜移默化地实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通过具体化、形象化、多样化及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进行。美不能靠吹嘘或说教强加于人,而要靠真情实感。在化学教学中,化学教师对化学美的情感、意志、信念等,即化学美的素养决定了他在化学教学中是否有美的创造,这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爱美、求美的激情等科学素养的形成。这就要求一个化学教师应不断提高化学素养,运用具体、形象、生动的形式,而不是空洞的说教在化学教学中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并提升学生科学素养。笔者在讲述过氧化钠能吸收人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而生成供人呼吸的氧气时向学生讲道:“过氧化钠可谓革命的老黄牛,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我们要学习过氧化钠的老黄牛精神。”通过这一形象生动而又风趣的讲解引来学生一片热烈的掌声,加深了学生对过氧化钠作为供氧剂和二氧化碳吸收剂的理解,通过课程适时对学生进行了审美教育,同时培养了学生不怕困难、勤奋学习的科学品德。
(二)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对学生渗透美育科学素养
1.渗透化学实验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而化学实验是洞察化学世界的窗口。从这里,学生才能真正懂得科学技术延长了人类的双手,拓宽了人类的视野这句话。正如通过化学实验确定了质量守恒定律的俄国著名化学家罗蒙诺索夫所说,“首先揭开自然界内部殿堂帷幕的就是化学实验”。一项好的化学实验,往往体现着对完美的追求。因此,教师要通过化学实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其创造性思维,并树立热爱科学的理想,以及保持对科学事业的热情。教学实践及许多调查表明,化学反应过程中的艳丽的色彩、奇特的气味及其他奇特现象能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和探求欲望,一旦保持下来,就会产生巨大的学习动力,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目的。(www.xing528.com)
2.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社会美和时代美,培养学生科学情感
社会美的范围十分广阔,简言之,现实生活中的美,除了自然美,都属于社会美。人是生活的主体,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是构成整个社会生活的核心。因此,社会活动的美,社会实践成果的美,实践主体的美是丰富多彩的社会美的具体体现。
3.在化学教学中渗透语言美,培养学生基本科学技能
听、说、读、写、算、实验操作技能是科学基本技能。语言是在获取科学知识过程中所不可缺少的基本科学素养之一,也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媒介。教师语言的生动、语气的夸张、语调的抑扬顿挫、句式的转换、逻辑的严密、洋溢的激情、形体语言的运用等都能充分发掘学生的联想和思维能力,充分显示科学美、简洁美、逻辑美、通俗美、风趣美、声调美和韵律美等特点。例如,在讲述“石油和石油产品概述”这一节中“石油的用途”时,笔者热情饱满地用激昂的语调,如行云流水似的表述道:汽车在平坦的公路上奔驰,轮船在蔚蓝的大海上航行,战鹰在碧空中轰鸣,它们都离不开石油。五颜六色的腈纶衫,舒适耐穿的旅游鞋,潇洒骑士的坐骑,年轻小姐的化妆品,家庭主妇的洗涤剂,水果早熟的催熟剂也离不开石油,故曰:石油乃“工业之血液”“动力之源泉”。由于表述得抑扬顿挫、激昂悠扬,学生群情振奋,兴趣盎然。通过表述,给学生产生了强烈的美感,同时把石油的价值和用途深深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里,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听、说能力,并提高了课堂效率。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美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是非常值得重视的,我们应认真探索。面对新一轮课程改革,作为一名高中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渗透美育是重要的也是必要的,而且对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是大有作为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