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确立了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改革的重点:培养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品质为主旨的新课程理念。中学化学的教学内容覆盖面广,有利于多层次、多渠道的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但教师无法把科学素养像知识那样教给学生。
(一)教师言传身教影响学生良好习惯和科学品质的形成
教师一方面要处处以身作则,以理服人,以自己突出的科学品质感染人,另一方面要严格要求学生,对一些涉及科学素养培养的行为和品质要有规章,以规章制度教育约束学生,使他们逐步形成讲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例如,教师在演示实验中不小心将一根玻璃管掉在地上摔碎了,教师往往会有这几种态度:视而不见,再拿一根继续演示;踢到一边或拿扫帚胡乱扫到一边;将碎片小心捡起,并彻底清扫。而教师的操作和行为是否规范,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和科学品质的养成是极为重要的。
(二)在化学实验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科学品质
化学实验教学是全面实施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形成,还可以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又是增强学生学习化学兴趣的催化剂。因此,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科学品质的一条重要途径,是教学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所以教师应在化学教学中充分重视以下几个方面:教师要规范操作演示实验,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增补演示实验,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诱发、拓宽、深化学生的科学思维。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尝试探究性教学,这样可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教师可利用课外家庭小实验来培养学生的科学品质和好的习惯。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有效地获得化学知识,培养实践技能和素质,而且还可以培养其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和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要多给学生动手做实验的机会,让学生自己动手称量药品、安装仪器、进行实验,这样既有利于实验能力的培养,又可以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和对化学实验的兴趣,还可以加强思维活动。因此,条件较好的学校应尽量多做一些学生实验,甚至让一人一组做实验。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上讲台做实验或做教师的助手。如果学校设备条件较差,缺少仪器、药品,那么就可以寻找一些代用品,并由教师指导学生自制仪器,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的一种方法。
除此之外,学校还应在课余时间开放实验室,允许有些学生到实验室补做或复习尚未熟练的实验内容,允许部分学有余力的学生进行自己设计的实验,以满足他们的求知欲,并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智力和操作技能。
此外,还可以组织化学学习成绩较好、实验操作技能较熟练的学生参与设计和布置实验展览,使他们通过自己亲自动手复习巩固所学的化学知识和实验技能,以及发挥自身的积极性和创造性。(www.xing528.com)
(三)联系生活实际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良好科学素养
新课标提倡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向社会,学习化学的兴趣是学习化学的主要动机之一。生活中的化学与学生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应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以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展开探究,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加深他们对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认识。例如,学习煤和石油时,教师可以介绍洁净能源的开发和目前各国开发新能源的举措等;在学习酸的通性——pH值时,教师可让学生完成家庭小实验:用pH试纸测定肥皂水、食醋、矿泉水、洗发剂等液体的pH值,以判断各种液体的酸碱性。
(四)联系化学学科发展的前沿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随着科学的发展,化学与生物、材料、能源等众多学科交叉、渗透、融合,化学已成为高科技发展的强大支柱。在高科技蓬勃发展的今天,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面临新课程改革的需要,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生存和发展所必备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渗透化学前沿知识,使课堂教学具有时代气息。教师通过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能让学生了解现代科技的新成果、新进展、新成就及新问题,能加强学生对现代化学知识的了解及价值的培养,这样既能丰富学生的科技知识,又能拓展学生的智力空间和思维广度。
科学品质与科学素养的培养和形成并非易事,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程。因此,教师应在充分挖掘教材、改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加强有效的科学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