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育:初中科学素养的挑战

化学教育:初中科学素养的挑战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源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化学科学素养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初中科学素养的挑战

科学素养指个体对日常生活社会事物以及个人决策中所需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的认识和理解。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源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科学素养是指能运用科学原理和方法解释或处理生活和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其重点在于对科学的态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科学性以及批判精神。化学科学素养包括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四个层面。初中化学是化学科学的启蒙阶段,在这一阶段,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显得尤为重要。《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获得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一)科学探究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主渠道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开展科学探究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我国物理化学家傅鹰先生曾说:“只有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教师要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主动地体验探究过程,在知识的形成、联系、应用过程中养成科学的态度,获得科学的方法,在“做科学”的探究实践中逐步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在教学过程中,笔者不仅注重课本上提及的实验、探究、讨论的条理分析,还积极为学生设计更为生动有趣的探究实验,以便将理性的、难于理解的知识感性化、直观化。例如:在学习二氧化碳的温室效应及有关知识点时,用三个等大的灯罩做了如下对比实验:在前两个灯罩内充入等量的二氧化碳,第一个灯罩内放有一盆绿叶的小草,第二个灯罩内只有二氧化碳,第三个灯罩内只是空气。三个灯罩内都放有温度计,并将三个灯罩放在水泥地面上,观察灯罩内温度的变化。通过多组学生多次实验,得出了第二个灯罩比第三个灯罩温度变化的幅度大,而第一个灯罩内温度出现了由低到高、又有所降低的波动这一结论。为了说明木炭吸附有色有味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我们增设了将已吸入红棕色二氧化氮的木炭连同广口瓶放入热水中,缓缓加热到一定程度时,观察到木炭“冒出红棕色的烟”这一实验,使得这一教学难点迎刃而解。

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掌握了新知,提升了理解问题的能力,培养了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分析论证、对比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学生将感性的认识提升到理性的认识,将模糊的知识梳理为清晰的知识框架,达到了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学习科学方法和养成科学态度的教学目的;在一次次的实验探究中,寓化学知识于现象中、寓化学技能于操作中、寓化学思维于探讨交流中,寓教于乐,其乐融融。

(二)联系生活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活源泉(www.xing528.com)

化学来源于生活而又服务于生活。所以在生活中挖掘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引导学生活学活用、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情感、形成化学科学素养的鲜活源泉。例如,在讲授“自然界的水”一节内容时,可以提前安排学生挖掘身边的水的存在、用途、危害、污染与防治、水资源危机等。在课上,学生的唇枪舌剑令笔者受益匪浅。例如:水的存在居然还使学生想到了“存在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清明时节雨纷纷……’描写了行人复杂的心境”;“都江堰的水利枢纽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水还存在于艺术界——我国魅力无穷的冰雕,等等。同时也通过教学培养了学生节约用水的意识,使其学会了不少节约水的方法;最令师生触目惊心的是一幅幅因水的污染带来危害的照片,让大家感悟到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和治理水污染的必要性。在课后的学习心得中,大多数学生都提升了环保意识,树立了保护家园、保护自然的信念,达到了将化学意识与实际生活和谐统一的教学目的。

神秘的金刚石在玻璃刀上看似渺小,轻轻一划却将玻璃一分为二,且在项链上静静地闪烁着五彩的光芒;平时貌似温柔的写写画画的铅笔芯让学生自己动手验证了它作为变阻器的神秘一面。生动的事例使物质性质、结构与用途的联系让人一目了然。例如,在讲授酸雨带来的危害时,展示精美的大理石雕塑被腐蚀的伤痕累累,一排排黑烟滚滚的烟囱使树木枯死,满天乌烟瘴气;讲授水危机时罗布泊的消失使得楼兰古国最终在版图上消失的照片震撼了每一位学生的心。这种让事实说话的教学场景极大地调动了学生探究化学在生活中应用及其原理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结合实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信息交流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加油站

叶圣陶老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精心教好课本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学会自主学习,学会互相交流、共同提高,学会向高层次发展。要想达到这一要求,教师就必须要注重教学过程中的信息交流。

首先,要注重引导学生课前搜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图、文等资料。收集资料不在于多,在于用心去做;不在于是否符合要求,在于敢用自己的资料与大家悉心交流。课前的搜集、课上的交流汇总必然会引导学生逐渐学会搜集材料,学会筛选内容,学会归纳总结。其次,教师要注重在科学探究过程中对信息的剖析,引导学生敢于怀疑对方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敢于质疑并通过实验等验证其真实性。以此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第三,为拓宽学生化学领域视野创造了条件。大家的细心交流、共同学习,大有“众人拾柴”之势,使得学生有更为广阔的知识解答实际问题,无形中将化学意识、创造能力、思维品质、化学语言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为系统形成科学素养提供了必要补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