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化学教育教师修炼内功的重要性

化学教育教师修炼内功的重要性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用心去观察,这是教师有必要练就的一门真功夫。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告诉笔者: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宣称了解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上与教师、家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有许多事、许多话想说但许多时候欲言又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观察,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摸准他们的脉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

作为每天和学生打交道的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服我们?关承华教师总结出了三个字:脑、心、情。即用脑去思考教育,用心去品味学生,用情去感化学生。真正读懂了、理解了、用好了这三个字,自然就会得到学生的认可、信服乃至佩服。一个真正让孩子信服、佩服、折服、心服口服的教育者,才可能很好地实现教育的目的。

(一)用脑去思考教育

用脑,即用思想、用正确的教育理念指导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这是区别合格教师与教书匠的一个重要标准。无论多么优秀的教师,如果在教育观念、教育手段等方面以不变应万变,结果不是误人子弟,就是被自己的教育对象“炒了鱿鱼”,因为教育形势的发展是不允许它的执行者观念滞后的。笔者个人的观点是,作为一名专职从事教育工作的老师,既然担负着塑造人类灵魂的崇高责任,就应该有与时俱进的、正确的教育理论和教育观念,而要想不让自己的教育思想老化、教育观念过时、教育手段落伍,最有效的办法和最佳途径就是要不断地读书学习,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

“终身学习”是当今社会对人的发展提出的更高要求,对于从事教师职业的人来说,必须身先士卒,至少要让学习伴随自己几十年的教育教学生涯。教师应是一个主动的学习者,教师应是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反思者,教师应是现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探索者和主动建构者。

孔子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诲人者必须以自己的努力学习为前提,否则何来教诲别人的资格?也许有人会提出,教师怎么可能不学习呢?至少每天要备课,要看教材和参考书吧!持这种观点的人对学习的理解过于狭隘了。曾有一位中年语文教师说:“我们家除了广播电视报以外,什么报纸杂志都不订,一晚上看看电视连续剧就过去了。”笔者真的感觉很悲哀。读书是为了汲取高营养,学习教育专家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让自己的根基尽量扎实深厚些;看报是每日的必修课,是为了了解教育动态,让自己的思维跟上社会发展的节拍,也为了每天和学生做很好的交流。

(二)用心去品味学生

用心,即心中有学生。教师要用心去观察学生,用心去理解学生。既然从事了教师这个职业,就要把心真正用在学生身上,尤其是班主任,要做一个有心人。经过多年的观察,笔者发现学生是可以看得见教师的心的:你对学生的真心,学生迟早会接受并回报;你对学生耐心,学生迟早会被感化;你在学生面前虚心,学生会更加敬重你。反之,你对学生不关心,学生会疏远你;你对学生不真心,学生会鄙视你。总之,教师真正用在学生身上的一片赤诚之心,学生是懂得的、理解的、珍惜的,不过这种懂得、理解和珍惜是迟与早的时间差罢了。

心中有学生就是不仅仅把学生单纯地看作一个受教育者、被管理者,而是把他们当成一群有思想、有感情、有性格、有欲望,与教师平等的人。虽然他们还未成年,思想还不成熟,感情还很稚嫩,性格还不稳定,欲望还很虚幻,恰恰因为这样,才需教师和家长走进孩子的心里,了解他们的内心活动,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果站在孩子们的“心”外,一味凭主观臆想而品头论足,指手画脚,甚至妄下结论,只会招致他们的逆反、沉默和对抗。笔者发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灵差距越大,教师想达到的教育效果也就越差。亲其师,信其道,就是这个道理。(www.xing528.com)

用心去倾听,这是教师很难做到但又必须做到的。实际上,教师也在下意识地犯着和家长同样的毛病:因为我是教师,你是学生;因为我是大人,你是孩子;因为我是为你们好,你就得听我的,等等。

用心去观察,这是教师有必要练就的一门真功夫。多年来的切身体会告诉笔者:作为教师和家长,不要宣称了解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真正了解和认识孩子们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其心理上与教师、家长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他们有许多事、许多话想说但许多时候欲言又止,这就需要我们用心去细细观察,只有走进了他们的内心世界,摸准他们的脉搏,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地防患于未然。

用心去理解,这是一种换位思考,说得容易,做起来难。给学生台阶下,其实也是教师给自己台阶下,让学生难堪绝不是教师的胜利。

心中有学生,这是一种境界,这需要为师者努力去追求。

(三)用情去感化学生

用情,即用教师爱学生的一片真情去调动、挖掘和影响学生可能被隐藏着的情商。用教师的爱心换学生的真情,让师生间的情缘成为打开孩子心扉的催化剂。

要想成为一个学生喜欢、信服的好教师,要想做一名好班主任,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做孩子们真正的朋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