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的化学课程是整个化学课程的起始阶段,它以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主旨,把与人类生活、生命息息相关的物质作为基本的研究内容。教师在教学中应主要以这些物质为素材创设学习情境,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实验探究来认识物质及其变化,了解化学变化的奥妙,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之美,以轻松愉快的心情去认识物质世界。可以说,初中化学教育主要就是启蒙教育。
(一)化学启蒙教育要面向全体,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1.摆正师生关系
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进行。教师作为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决不能高高在上,而应建立心灵相通、民主平等、和谐、友谊的师生关系,这样才有利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发展。
2.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发展“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观念的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要体现灵活性和多样性。教师要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学到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于实践的机会。教师可以多设计一些实验探究活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亲自动手去发现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围绕研究课题,主动搜集加工处理相关材料,并得出结论。通过相应的实践活动,可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策略,可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与实践活动,并在不断学习积累中促进自身不断发展完善。
(二)化学启蒙教育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化学启蒙教育就是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和聪明才智,释放创新激情。而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要注意以下五点:
第一,培养平等、民主、互信的新型师生关系。在新型师生关系中,教师是内在的组织者,学生作为有独立主体人格尊严的人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相互信任中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以获得创造的喜悦与成就感,体会创新的价值与魅力,逐渐增强创新意识。
第二,要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师应加强化学与现代化高科技的接轨以及和其他学科的相互交叉,突出化学的实用价值,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巨大影响,以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激起他们的求知欲望
第三,改进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造,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第四,设计探究性试验,培养创新能力。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学生掌握知识及形成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究性实验在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具有其他验证性实验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五,教师要有意识地进行科学史教育。教师应多介绍科学家的创新成就,用科学的事实教育学生,科学的发现过程就是创新过程,科学成果往往属于那些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从而使学生树立立志创新的远大理想。
(三)化学启蒙教育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进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作为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的作用就是要深入挖掘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兴趣是由好奇心、求知欲发展而来的,好奇心是人们对新奇事物积极探求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人的一种天生反应能力,也是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一种可贵动力。初中生的好奇心表现得非常强烈,对各种新奇事物都表现出好动、好问,对实验仪器总想摸一摸、动一动。对于新感受的事物总喜欢问一问“为什么”,教师应当珍惜学生这种可贵的好奇心。(www.xing528.com)
当好奇心迸发出奇异的火花时,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捕捉,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之成为学生学习的动力。求知欲使人们对某一方面知识探求具有一定的心理倾向,求知欲是好奇心的深化,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初中阶段是人的求知欲最旺盛时期,探求的对象由外在的表面转向内在的本质,他们不仅喜欢具体的操作,而且对抽象的概念规律等理论也有强烈的探求欲望。求知欲是青少年走上科学之路的主要因素,也是促进人们进行创造性活动的主要动机。在求知欲很强的情况下,人们注意力集中,精神振奋,观察、记忆、思维都处于最佳状态,是学习研究的理想时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各种方法、手段促进其转化,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某一方面的求知欲如果反复表现出来就形成了一个人对某一事物或活动的兴趣。这是因为当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时,其大脑就会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神经细胞十分兴奋,对学习效率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具体方法有如下六种:
1.充分利用化学实验
观察和试验是学习化学的基本方法,它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的特点,可以引起学生的直觉兴趣和操作兴趣。如果有条件,教师可以设计制作教具,增加一些有趣的试验。还可以创造条件把演示试验改为分组试验,鼓励学生多动手,主动参与,在相互协作中提高学习的兴趣。
2.利用多媒体
利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是教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它具有生动形象的直观性、不受时空限制的再现性、变化过程的模拟性等优点。多媒体课件以其声、色、形、图吸引学生。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兴趣,诱导学生思考,及时地实现教育信息向教育成果转化。多媒体教学可使学生充分调动多种感官的功能,使其在观察、思维及动手方面做到全面培养。
3.加强语言教学的趣味性
教学语言在培养学生化学学习兴趣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幽默风趣的语言、循循善诱的叙述、条理清楚的讲解、贴切的比喻以及引人入胜的提问、设问等都能引起学生积极的思考。这些都能增加化学教学的趣味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并把学生带入五彩缤纷的化学世界。
4.充分展现教师的人格魅力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一定要加强自身修养,高雅的气质、不凡的谈吐、潇洒的外表等都能引起学生对你的好感,进而影响他们对这一门课的兴趣。
5.改进教学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兴趣就必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通过使用那些能体现学生生活实际内容,符合学生心理、生理特征的活泼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并保持学生稳定的学习兴趣。亚里士多德说过:“思维起源于惊讶和疑惑。”教师要巧妙地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探索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6.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兴趣之所以发生,实际是学习成功的结果。成功与兴趣是成正比的,成功能使人更执着。很难想象一个长期付出努力、却没有取得多少进步的人还能兴致勃勃地学下去。作为教师,我们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尤其是那些学习较差的学生的点滴进步,要及时地给予他们鼓励和表扬,它会像春雨一样滋润学生的心田,使学生获得精神上的愉快,从而重新鼓起学习的勇气,对化学产生兴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