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点案例
21岁的大三学生笑天成绩名列前茅,尤以理科成绩突出,唯一头疼的就是英语。从小讨厌背诵的他缺乏英语基础,加上老师授课方式枯燥以及长期的批评让他产生了挫败感,他对英语这门课程愈发失去了兴趣。他的英语成绩一落千丈,和拔尖的理科成绩形成鲜明对比,甚至拉低了高考整体成绩。大学里也要求通过英语四级考试才能获得学位证书,英语更是考研重点科目之一。笑天困惑不已,现在出现谈“英语”色变甚至出现头痛症状。面临毕业取得学位证的压力,加上择业时对英语的要求,笑天更是烦恼不已。
消除厌学症 平衡是关键
来源:央视网
(一)学习适应不良
学习适应不良主要指大学生不能很好地接受和消化所学内容,学习效果不佳、学习效率低下的状态。对于刚入学的大学新生来说,学习适应不良是普遍存在的现象,若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不仅会严重影响学习成绩,而且会给他们大学的学习生活投下阴影。
之所以会产生学习适应不良,主要是由于大学生还没有认识到大学与中学在学习上的差异。如表6-1所示,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学习内容更丰富,大学更注重对学生自学能力、理解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大学生如果在学习上仍沿用中学时期的学习方法,死抠书本,机械被动地依赖老师,就不能适应大学的学习特点和要求,学习效果自然不会很好,时间长了,就会在心理上感到困惑。正如一位大学生在心理问卷上所说:“初到大学,我对大学的学习方法还没有太在意,认为只要照搬高中那一套就可以了。刚开始,不知是凭着原先的基础还是幸运,居然也能名列前茅。但渐渐地,我感觉非常累,有些力不从心,学习成绩也开始下降。”
表6-1 大学与中学在学习上的差异
中学时形成的心理定式也是大学生产生适应不良的原因。许多适应不良的大学生认为,学习就是要超过别人,如果没有考试分数、没有教师和家长的评价,学习就毫无乐趣可言了。这种想法是在过去长期的中学环境下形成的为高分而学的心理定式。进入大学后,由于学习成绩不再像过去那么突出,又缺乏中学时代教师和家长的督促,很多大学生意识到自己的优越地位已经丧失,自信心开始动摇,从而逐渐丧失了对学习的兴趣,变得不再努力,并经常逃课、抄作业、找各种借口逃避学习。甚至有些大学生还会采取“不参与”的策略避免承认自己能力的不足,他们觉得与其努力后仍然失败,不如干脆放弃。这样一来,成绩不佳就不是因为自己能力低,而是因为没有努力或者时间安排不合理了。他们认为这么做既能避免令人失望的无能感,又能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对点案例
刚升入大学的小李最近一直为学习而烦恼,她觉得学习越来越没意思,并开始从心底讨厌看书,明明有作业就是不愿意去做,宁愿到最后时刻去抄别人的,上课时注意力也不集中,总是浮想联翩。对她来说,学习似乎已变得毫无乐趣。期末考试将至,她心里非常着急,可就是改不过来。问其原因,她说:“大学里高手如云,奖学金根本轮不到我,努力也没什么用,还不如轻轻松松地混。”
大学克服学习不良的现象,除了要纠正中学时代形成的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外,还应在心理上做一些调适。首先,应该纠正错误的归因,学会正确地评价自己。在评价自己时,要力求客观全面,应该坚信“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要付出努力就会成功。其次,要培养学习的直接兴趣,把兴趣点从学习结果转移到学习过程上来,建立自我激励机制。再次,可以寻找学习上的伙伴,互相帮助,互相监督,共同提高。最后,要调整争强好胜的性格,不急于求成,同时增强承受失败的能力。
(二)学习动力不足
学习动力是指学习过程中的心理驱动力,表现为学习动机或态度对学习活动的影响和作用。
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主要表现为:①在思想上表现为目光短浅,胸无大志,理想模糊,信念缺失;缺乏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抱负水平低;缺乏自尊心,学习不好不觉得丢面子,考试成绩不及格也不在乎;缺乏自信心,求知欲不强,没有毅力,害怕吃苦,整天无精打采、萎靡不振、六神无主。②在学习上表现为不愿上课,逃避学习;课前不预习,视学习为苦差事;课上不注意听讲,不积极思考问题,不做笔记,经常走神、睡觉或看小说;课后不看书,抄袭作业,很少去图书馆查阅资料,缺乏学习的主观能动性,缺乏有效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学习效率低下,缺乏学习兴趣;考试前临时抱佛脚,考试中能抄则抄,作弊成癖,把“60分万岁,多1分浪费”作为信条,以拿到毕业证为终极目标。生活上懒散,经常旷课,违反纪律,沉溺于吃喝玩乐,花钱享受,理所当然地接受父母的给予,浪费大学的大好时光。
大学生之所以学习动力不足,主要与社会、学校、家庭及自身因素有关。就社会因素而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脑体倒挂”现象长期得不到解决,现实生活中大量知识贬值、人才无用的现象,都深深地刺激了大学生,使他们开始信奉“读书无用论”,认为上大学无非是为了“混张文凭”。就学校而言,当前大学的教育体制改革还不深入,学校的硬件环境和软件环境距离大学生的期望还有很大差距,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基本上还是传统的一套,教学体制过于单调陈旧,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家庭因素而言,有些大学生的父母还抱着陈腐的、世俗的观念,在子女考什么专业的问题上急功近利,考虑更多的是挣钱多、好就业,而不是该专业是否适合子女,子女对该专业是否感兴趣。这也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大学生自身来说,社会责任感不强,学习动力不足,缺乏学习压力和学习竞争意识,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缺乏自我效能感等,都是造成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重要原因。
要改变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的状况,一方面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深化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另一方面要从实际情况出发,根据自身情况设立明确的学习目标,制定具体的、可行性高的学习策略,以更加科学、合理地利用时间。在学习目标和计划的执行过程中,加强自律性和主动性,提高自我约束能力,运用“自我强化法”进行有力的自我监督和自我惩罚。
(三)学习动机过强
学习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学习活动,并使学习活动趋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学习动机是人们一切学习活动的内部动力,主要表现为愿不愿学、勤不勤学和乐不乐学的态度。学习动机不仅能决定人们的学习方向和进程,而且能影响学习的结果。一般来说,学习动机强的学生,学习成绩也较好。然而任何事情都具有两面性,学习动机过强,会导致学习者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制定过高的、不切实际的学习目标,产生不恰当的认知模式——只要付出努力就一定会成功,当达不到所期望的目标时就会产生极大的失落感,致使学习效率、学习成绩下降。(www.xing528.com)
大学生学习动机过强,常常表现为成就动机过强。所谓成就动机,是指个体通过自己的努力来完成某些有价值的愿望,它是推动一个人完成某项任务的内部动力。大学生往往由于自我评价与实际情况差异过于悬殊、渴望成功又害怕失败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这种压力会导致学习上的失败。失败的体验会严重挫伤大学生的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使他们产生自卑和压抑的心理。长此以往,大学生便会陷入心理矛盾与学习效果不佳的恶性循环中,严重时还会出现心理障碍。
大学生要克服学习动机过强的心理问题,需要进行积极的自我调适。首先应该学会客观而正确地评价自己,契合自己的能力水平制定可行性高的目标和计划;其次,正确看待名利得失,调整心态,不攀比不虚荣,避免好高骛远;最后,发展广泛的兴趣爱好,增强综合实力。
(四)学习过度焦虑
学习焦虑常表现为心神不宁、自卑自责、头疼头晕、惶恐急躁等。过度的焦虑使得注意力难以集中,干扰记忆的过程,影响思维的活动,而且对身心健康产生很大的危害。如果学习者在考试前表现出明显的焦虑不安,则被称为考试焦虑。
相关研究表明,适度的焦虑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但过度的焦虑会产生消极影响,妨碍学生能力的发挥,甚至产生心理障碍。
学习压力过大,精神长期高度紧张、思维迟钝、记忆力下降、注意力涣散、情绪躁动、寝食不安等是大学生学习焦虑的主要表现。在这种状态下,学生不能发挥正常的心理效能,显得呆板固执,尽管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学习效果甚微。有些学生为了减轻焦虑,会对学习采取回避退缩的态度;还有的学生会因为心理压力过大而患上神经衰弱症。
大学生之所以产生学习过度焦虑,一方面是因为他们的抱负水平过高,远远超过了自身的能力水平;另一方面是因为他们过强的成就动机与高度的不自信之间产生了矛盾。此外,来自家庭和社会的过高期望也会使他们产生过度的焦虑。
一位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活动做了这样的描述:来到大学,面对高手如林的局面,我的学习是非常刻苦和认真的,整天忙忙碌碌。但当看到别人轻松自如、从容不迫,甚至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获得我全力以赴也获取不了的成绩时,我非常苦恼,不明白自己怎么这么笨!虽然我更加勤奋和努力,可结果仍令我感到失望。我十分焦虑,像我这种状况,将来怎么跟别人竞争!
大学生应采取积极的态度和有效的学习方法来对待学习过度焦虑的问题。
(1)正确认识自己的能力、确定合理的目标。
(2)分析失败的经验,发现失败的原因,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减少自卑感,增加自信心。
(3)通过自我放松等方式,缓解心理压力,降低焦虑水平,稳定情绪状态。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有效地提升学习效率。
(五)学习过度疲劳
学习疲劳是指学习者由于长时间学习,在生理和心理方面产生了怠倦,致使学习效率降低。学习疲劳可以分为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其中生理疲劳是指由肌肉受力过久或持续重复操作而产生的生理上的不适应;心理疲劳是指大脑细胞活动持续时间较长,导致脑细胞处于一种抑制的状态。生理上的疲劳包括麻木、乏力、手足发冷、动作失调、感觉失调、食欲不振等;心理上的疲劳则包括注意力涣散、思维迟钝、记忆力衰退、情绪躁动、忧郁、厌烦、易怒、学习效率下降等。
大学生出现学习疲劳,可能是学习时间持续过长,学习强度过大,能量消耗过多而得不到及时补充,有害物质积累太多不能及时排除,体内机能失去平衡所致。人的大脑活动也是一种生理过程,如果受到过度刺激,就会采取保护性措施,使机体处于抑制状态。学习疲劳不仅与神经系统有关,而且与学习的性质和数量、学习的兴趣和态度有关。此外,噪声、污染、光线过暗等不良的学习环境也易使人产生学习疲劳。
因为学习疲劳作为一种保护性的功能存在,会对学习的过度劳累产生抑制作用,因此只要经过适当的休息就可以恢复,对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会造成严重的影响。但如果长期处于疲劳状态,就会导致大脑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失调,严重的还会引起神经衰弱。
大学生可以采用以下三种方式预防学习疲劳。首先,要适度而科学地用脑。脑不可不用,否则会“生锈”,但用脑过度,也会“伤脑筋”,因此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该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掌握用脑的“度”。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球,两个半球分别具有不同的功能,科学、合理地运用两个半球的功能,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减轻学习疲劳。其次,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张有弛、劳逸结合是保证人体机能正常发挥的前提。最后,要注意营养。脑力劳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因此摄入足够的营养,力求营养结构搭配合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