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别的发生、两性特征的发育、两性之间的求偶与繁殖,都受到基因的控制。可是,您会相信一个基因就能控制果蝇的性别发育或者是两性行为吗?说起来难以置信,还真有这样的基因。
果蝇的两性差异
(a)雌雄果蝇的外表差异:雄蝇个体比雌蝇要小,同时雄蝇前腿有较明显的性梳;雄蝇和雌蝇在背侧腹部的黑色条纹以及外生殖器也都明显不同。(b)在果蝇求偶过程中,雄蝇会主动向雌蝇求偶:雄蝇通过伸展单侧翅膀(跳舞)并扇动翅膀发出特定的音频(求偶歌)来取悦雌蝇,而雌蝇在此过程中只须决定是否接受雄蝇,不会主动求偶。(潘玉峰实验室 供图)
果蝇跟绝大多数动物一样,其雌雄差异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两性体型大小和外在性征的差异;第二是两性行为的差异。很多人直觉上会认为,调控动物两性差异的基因可能在性染色体X或Y上。的确,在哺乳动物的Y染色体上就有负责睾丸发育等功能的性别调控基因。不过Y染色体对于果蝇性别的决定以及两性行为的调控基本不起作用,只是参与精子的形成,是雄性可育所必需的。
那么,果蝇性别决定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呢?(www.xing528.com)
果蝇有4对染色体,包括1对性染色体和3对常染色体。不过由于第四对染色体很小,通常忽略不计,只考虑第二和第三对染色体。研究发现,果蝇X染色体的数目(雌蝇XX为2,雄蝇XY为1)与常染色体(A)对数(一般为2,包括第二对和第三对染色体)的比值(X∶A为1或0.5)决定了果蝇会发育为雌性还是雄性,这可以称为性别的初始决定因素。有趣的是,这一初始决定因素最终能通过调控单个基因,来决定雌雄果蝇的性别发育,可以称为性别的最终决定因素。
性别决定的分子信号通路1[1]
(a)由性染色体与常染色体的比值决定了Sxl基因只在雌性中有效表达SXL蛋白,并通过tra基因最终决定2个关键基因dsx和fru在两性果蝇中表达特异性的蛋白质:在雌性中表达雌性特异的DSXF蛋白,决定雌性体细胞的发育;而在雄性中表达雄性特异的DSXM和FRUM蛋白,决定雄性体细胞的发育以及雄性求偶行为。(b)dsx基因突变使得果蝇发育为间性,即兼具两性性征。如图b所示,dsx突变体雄蝇与雌蝇的外部生殖器以及背侧的黑色条纹均较为相似,但在细节上又不完全相同。(潘玉峰实验室 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