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教学原则:指导内容安排与选择

体育教学原则:指导内容安排与选择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原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具有指导的作用。

体育教学原则:指导内容安排与选择

(一)体育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分析

体育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身处体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正确的理解和贯彻体育教学的原则,对明确体育教学的目的、选择和安排教学内容、正确处理教学方法、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果等都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笔者对体育教学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做详细的说明。

1.体育教学原则使教学目的更加明确

体育教学原则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是体育教学的起点,对教学目的和教学任务起到调节作用,很多教学目的的制定和确立也是建立在体育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比如体育教学原则中强调“注重体验运动乐趣的原则”,那么教师在制定教学目的的时候,就要充分地考虑教学任务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这样就会使得教师在坚持体育教学原则的过程中,使得教学目的更加明确,这是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之一。

2.体育教学原则指导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

教学原则是一切教学活动必须坚持的规律和准则,教学过程中所有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实践都应该以教学原则为参考,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也应该以教学原则为依据。如教学原则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原则”,表明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就应该兼顾学生各方面协调发展的原则,保证教学内容既有利于学生身体健康的发展,也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健康。由此可见,体育教学的原则对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具有指导的作用。

3.体育教学原则保证教学方法的正确性

体育教学原则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目标的确定,还是教学方法的选择,都需要按照教学原则进行。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中,要保证其符合教学原则的要求。如教学原则中“因材施教的原则”,就需要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的时候,按照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方法的选择,保证了教学方法的针对性和正确性,对教学起到积极的作用。

4.体育教学原则能够提高教学效果

通过前面关于体育教学原则的作用的介绍,我们已经了解到体育教学原则在体育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除此之外,体育教学原则还能起到调节教育行为,从而提升教学效果的作用。如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教学原则约束了教师的行为,为教学指明了正确的方向,避免了教学过程中走不必要的弯路,提高了教学的效率。教学原则中“坚持教与学统一的原则”,明确规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使得所有的教学过程按照教学原则进行,从而提高了教学的效果。

(二)体育教学具体原则呈现

1.学生主体性原则

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是体育学习的主体,教师的一切活动应根据学生主体的需要和特点来安排,学生主体应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学生主体性原则提出的依据:(1)素质教育的要求。素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弘扬学生主体性的教育,这就要求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体现学生的主体精神;(2)是体育教学规律的反映。学生是体育教学活动的主要方面,所有“教”的活动都是为了“学”的活动而安排和设计。更重要的在于,体育教学是在运动实践中进行的,只有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才能最终培养学生兴趣,学会运动技能;(3)是现代教育改革的需要。目前的教学改革都在朝着主体性教学方向发展,注重在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有个性,有能力的学生。

贯彻学生主体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1)学生和教师要转变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生为本”的教学观;(2)重视教学设计,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在体育教学中要学、练、问相结合,学习与创新相结合;(3)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体育学习的方法;(4)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重视学生个性的发展。

2.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

身心全面发展的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中,教学的重点不仅指向学生的身体发展,而且更要指向学生的心理发展与完善,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健康的发展。过去对体育教学的认识偏重于生物观,现在更要从心理的、社会的、生物的观念去全面认识体育教学。在体育教学中不仅要注重发展身体,更要注意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生德育、美育、智育的发展。

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依据:(1)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体育教学活动的展开要围绕体育教学目标进行,在新颁布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从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5个方面规定了体育学习领域的目标,而这5个领域的基本思想是使学生身心全面发展;(2)人体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不仅具有生物性,而且还有社会性。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是相互协调、相互影响的,只有各器官系统全面协调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3)体育教学功能的体现,体育教学对学生的兴趣态度、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等都具有不同的重要作用。

贯彻身心全面发展原则的要求:(1)学生在体育学习时要注意学习的全面性,避免单从兴趣出发,自己喜欢什么就只学(练)什么,形成单性发展;(2)教师在安排教学任务、内容和选择方法时要注意多样化,在教学时要开发教学内容的德育、智育、美育等潜力,能使学生在愉快的体育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3)教学评价的多元性,在教学评价时教师和学生应从身心发展的多维角度去评价教与学的质量。

3.技能教学为主原则

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学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重点向学生传授必要的运动技能和健身方法,并在教学实践中使学生尽快掌握,以为课后的学习锻炼乃至为终身体育打下必要的基础。

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依据:(1)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学科与其他一般学科相比,最显著的特点就是身体的活动性,运动技能是其主要内容;(2)体育教学目标的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既是体育教学目标的重要内容之一,又是其他教学目标得以实现的依托。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运动参与是与技能学习过程分不开的,而且只有在学生参与学习和掌握技能的基础上,才能真正实现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课程目标

贯彻技能为主教学原则的要求:(1)防止体育教学竞技化,不能为了掌握动作技能,而把运动训练的一套方法引入体育教学中,因为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在许多方面是不同的;(2)学生学习掌握动作技能时,应遵循运用动作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同时也要采用游戏、比赛、研究等方式进行综合性学习;(3)学习掌握体育动作技能时,要注意合理安排生理、心理负荷及其强度和量;同时也要注意休息方式的安排,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4)教师在突出技能教学时,要适当与知识教学、兴趣培养和能力发展、个性发展相结合。

4.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www.xing528.com)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首先要着力引发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然后再在体育实践中有意进行强化、引导,使这种动力保持长久,以使体育教学得以顺利进行,圆满完成教学任务。

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依据:(1)学习理论,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不仅指智力因素,还包括非智力因素。而且非智力因素如动机、需要、兴趣、情感、态度等等在学习中的作用甚至超过智力因素,其根本意义在于它的动力作用。所以在体育学习中应把体育兴趣的培养放在首位;(2)终身体育要求,终身体育要求一个人能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而维持这种终身进行体育锻炼和学习的重要的动力就是体育兴趣,只有在兴趣的基础上才能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和体育能力。

贯彻兴趣先导,实践强化原则的要求:(1)教师应广泛了解学生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针对个体的不同兴趣,来选择和安排多样化的教学;(2)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其兴趣向正确的方向发展,在教学中能善于捕捉时机,因势利导,对学生兴趣进行积极强化;(3)学生应根据自己的兴趣,积极配合教师进行教学,同时也要避免单从兴趣出发而忽视全面发展。

(三)体育教学的其他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循序渐进的原则是指在进行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运动负荷的安排时,要把握好不同内容之间的顺序,且必须遵守系统性和连贯性的要求,保证所安排的教学进程和顺序能够符合学生的身体和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使学生能在这一规律的保证下,使得体育运动的能力和技能得到逐步的发展和提高。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必须按照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和技能的习得规律、学生身体的发展的特点,科学、系统的安排体育学科知识的顺序,然后进行有规律的教学。

2.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

(1)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的概念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是指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手段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直接经验与感性认识;同时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为知识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

(2)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的依据

提出这一原则的依据是认识事物的规律与运动技能形成规律。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的掌握都是从建立感性认识开始的,学生从感知动作开始,在此基础上通过思维理解建立起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并经过反复强化,掌握体育知识与运动技能。

(3)贯彻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实践中,贯彻该原则要求尽量利用学生的各种感官和自身的经验,通过各种形式的感知,丰富感性认识,获得生动的表象,并与思维、实践相结合,达到掌握动作的目的。在体育教学中落实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要注意以下两点。

①充分运用各种直观方法,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感知教材

由于体育教学与其他学科的教学有着形式、内容、方法等多方面的区别,在各级学校的体育教学中,直观教学都不容忽视。在教学中教师应该注意要运用多种直观手段让学生感知动作,除了教师动作示范外,还要注意运用多媒体教学或其他直观形式进行教学。但应特别引起注意的是,这一原则的关键是学生的自身有无运动的体验,即获得本体感受才是最重要的。例如,器械体操类教学,如果不让学生上器械,没有获得足够的本体感受(器械感),仅有直观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必须是直观与本体感受相结合,才会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②积极启发学生思维

直观与思维相结合原则还要求在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体育课程改革要改变教学方式,转变课程的功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进行积极的学习。所以在体育教学中要注意启发学生进行积极思维。

判断学生是否处于积极思维的状态依据有三点:第一,看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学生是否能够专注地投入到学习中来;第二,看情绪,看学生是否对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争论并勇于表态;第三,看意志,看学生碰到各种困难和阻力时的表现,如果学生对较难的选作题都在认真地做,尽管错误很多,也说明学生已经处于高度的积极思维状态。

3.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

随着新课改的推行,我国教育的目的也随着时代的发展做出了相应的调整,并强调在教学的过程中,既要保证要求的统一性,又要保证学生的个性和特长能够得到发展。因为如果在教学的过程中,脱离了统。的要求,那么教学工作就失去了方向,如果对学生都按照统一的标准和要求进行教学,那么就会扼杀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得难以发展。因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应该坚持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这一原则是由人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教育的目的决定的。

4.实效性与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

实效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原则,是建立在掌握实用的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并且能够有效利用的基础上,这是体育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实现体育教学目标的必要手段。体育教学直接面对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体育教学与学生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有着密切的联系。学生在进行体育学习的过程中,技能的形成和体质的增强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如果一个学生个体不具备体育相关的技能,那么怎么能够通过体育运动增强体质?换言之,如果一个学生没有强壮的体质,如何能够更好地掌握体育技能。因此,要实现教学目标的发展,不仅要重视学生体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获得,还要重视学生的发展性,根据国家对体育教学的要求,坚持实效性和发展性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