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体育运动与教学指导:直接性和心理特点的应用

体育运动与教学指导:直接性和心理特点的应用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身体参与的直接性。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认知活动的本体性的特点。同时,体育教学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因为学生的心理活动也呈现出高低起

体育运动与教学指导:直接性和心理特点的应用

由于体育教学较其他学科的教学而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并且在教学的过程中涉及的内容较多,较为复杂,因此体育教学的特点也较其他学科的教学特点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对于体育教学工作者而言,掌握体育教学的特点也成为必备的知识之一。笔者根据自己多年对体育教学的研究,现将体育教学的基本特点总结如下。

(一)身体参与的直接性

体育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增强学生的体质,其教学的本质就是通过肌肉群的运动,促进学生身体机能的发展,从而增强学生的运动技能。这就决定了体育教学这门课程是通过反复的教授和实践,让学生掌握锻炼的方法,直观地说,就是通过肌肉的感觉将信息传递到中枢,然后经过反复的条件刺激,建立起条件反射,最终经过分析、总结,达到对某种技能的理性认识,使得学生掌握某项体育运动的技能。因此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就是身体参与的直接性。所谓身体参与的直接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是教师身体参与的直接性,因为有些体育运动需要教师亲身示范,这是体育教学中最常见的一种教学方式;第二就是学生的身体参与的直接性,通过亲身参与练习,按照教师的示范,进行反复尝试和练习。

(二)认知活动的本体性

体育教学贯穿于学校教育的整个阶段,体育教学内容也较为复杂,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组织体育教学的内容,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对体育教学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如果所安排的教学内容与学生认知的本体性发展有一定的差距,那么就会降低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兴趣和参与热情,让学生产生厌恶的情绪,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开展。如对低年级的学生开展体育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多采用一些游戏式的教学方法,所选用的教学内容也应该较为形象、简单,这样易于学生掌握和接受。但是对高年级的学生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就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加入一些比赛活动,激发学生的热情,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认知活动的本体性的特点。

(三)体力和智力的结合性

体力和智力的结合性是体育教学的特点之一,这也是当今素质教育和全面发展教育的主要内容。众所周知,体育锻炼能通过各种调节人体机能的运动或是活动,达到强健骨骼、增强体质的作用。因为骨骼的生长需要不断吸收蛋白质和无机盐,人体必须有足够的维生素才能使钙和磷更好地吸收,在体育课上,进行户外锻炼的时候,日光中的紫外线能够释放一些物质,促进机体对钙和磷的吸收。同时还能使肌体的纤维变粗,提高肌肉血液的供应,增加毛细血管的收缩程度,同时使肌肉强壮。除此之外,体育锻炼还能够促进人体大脑和神经系统以及其他各部分的生长发育。据美国科学家对幼鼠的训练表明,适当地开展一些体力活动能有效地增加脑的重量、皮质的厚度和神经细胞的体积,使脑物质结构发生变化,延缓衰老,消除疲劳,提高大脑的工作效率,从而提高记忆能力,开展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脑细胞的反应速度,有利于发挥脑的智力功能。

(四)教学内容的健身

体育课程是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带领学生进行各种锻炼活动,并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的过程。如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各种体育锻炼活动,根据学生的体质特点,开展各种强度不同的体育练习使学生学习掌握运动技能,使身心得到运动负荷的刺激,增强了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达到健身性的作用。体育教学内容的健身性是教学的显性特点,这一教学特点是语文、数学文化学科所不具备的,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通过预设的活动和身体练习,以及循循善诱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心理进行刺激,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此可以看出,体育教学内容具有健身性这一显性特点。

(五)教学过程的直观形象性

体育教学各个过程体现了鲜明的直观形象性。例如,体育教师的讲解除了要达到其他学科教师讲解的基本要求之外,还要求语言更加生动形象、贴切有趣,把所要传授的东西进行艺术性的描述,用生动的语言把复杂的技术动作形象化、简单化,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感知。同时,体育教师的演示形式特殊。需要运用非常直观形象的动作示范、优秀学生的示范、学生的正误对比示范、教学模具或人体模型或动作图示等,使学生从感官上直接感知动作,建立正确的、清晰的运动表象。学生通过观看各种直观的动作演示,获得生动的表象,并与思维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掌握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的目的,同时,还发展了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www.xing528.com)

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过程也体现了直观形象性。学生的一举一动都是外显的、直接的、可观察的,因此,体育教师的言行具有榜样作用,对学生的身心都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学生的课堂表现则是真实的、直接的、显现的,特别是在学生学习与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言行都是最为真实的一面,这一信息正是体育教师需要观察、帮助与反馈的最好信号

(六)学生身心合一的统一性

体育对人自身自然的改造,不仅是形态结构与生理机能的统一,也是身与心的统一。体育教学要在追求体育文化传承的同时,促进学生身体改造,并强化学生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体育教学营造了不同于智育教学的情境,这些生动的、直观的、外显的、情绪化的教学情境为学生的心理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因此,体育教学中的身心发展是一元的,这也符合辩证唯物论观点。身体发展是基础,心理发展依赖于身体的发展而存在,心理的发展同时促进身体的发展。

体育教学中身心合一的统一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体育教学选择的教材内容不仅要注重教材对学生身体各部分、各种运动能力和各种身体素质的积极影响,而且要注重教材对学生心理及其社会适应力的影响,要符合心理学美学社会学等方面的要求。其次,体育教师的教学组织与教法必须符合学生的身心变化规律,使学生在反复的动作和休息交替的过程中达到健身的目的。当进行练习时,生理机能开始变化,生理机能水平开始上升;达到一定水平后,保持一定时间,然后开始下降。在一定范围内,由于练习与休息进行合理的交替,所以学生的生理机能变化呈现出一种波浪式的曲线。同时,体育教学还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年龄特点,因为学生的心理活动(主要指思维、情绪、注意、意志)也呈现出高低起伏的曲线图像。这种生理、心理负荷波浪式的曲线变化规律,体现了体育教学鲜明的节奏性和身心的和谐、统一性。因此,体育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征安排各种教法与组织,这样才能在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同时,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兴趣爱好,更有效地发挥体育教学的功能。

(七)教学条件的制约性

体育教学内容丰富,涉及要素较多,这就决定了其会受到很多客观条件的制约,这是体育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体育教学活动受到的制约主要来自学生运动基础、学生其他基本情况(年龄、性别、生理和心理特点)、体育教学场地条件、器材、气候等方面。这些方面的因素都会影响甚至决定体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具体可以将这些制约因素归纳为以下两方面。

(1)就教学主体来讲,学生作为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知识与技能传授的受众,与之有关的诸多情况都会对体育教学本身造成一些影响,因此体育教学要想进行得顺利,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意识到学生在运动基础以及体质强弱等实际情况上存在的差异,从而能够区别对待。男生与女生在身体形态、机能水平、运动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尤为明显,根据这些差异,学校体育教育部门和体育教师在开展教学设计、教材选择和教学组织等方面的工作时,就要考虑周全,否则会影响教学目标和良好教学效果的实现。

(2)就教学环境来讲,体育教学环境是体育教学的重要载体。其质量的高低对体育教学会产生较大影响。例如,体育教学活动多在户外开展,会面临严重的空气污染问题,或邻近马路带来的噪音等污染问题,这些问题则势必会影响体育教学主体在教学活动中的状态与情绪。天气对于室外体育教学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如遇到雨、雪、大风等恶劣天气时,体育教学被迫停止,转而来到室内进行一些体育理论课的教学,如此势必影响体育实践教学能顺利展开。

总之,体育教学受多方面条件的制约,要想顺利开展体育教学,摆脱不利于体育教学的各种条件因素的影响,体育教师就要在制定学年体育教学计划和具体课时计划时,在进行教材内容选择与教学组织实施中,都必须要考虑到这些客观实际与影响因素,结合教学实际,科学选择体育教学内容、方法和组织形式,尽量将制约因素的影响程度降至最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