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教育新概念:加强基础,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康精神

实践教育新概念:加强基础,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康精神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课程内容的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完善课程内容:1.加强基础性。任何国家的课程改革只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课程内容要具有民族特色,就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道德文化传统的育人功能。这就要求我国中小学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使未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健康的精神世界。

实践教育新概念:加强基础,培养道德品质和健康精神

课程内容的改革历来是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社会现代化的客观现实要求课程内容不断更新与完善,以便使受教育者能够面对未来的发展,适应明天的世界。我们认为,应从以下四方面来完善课程内容:

1.加强基础性。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是要使学生有效的掌握人类文化遗产中的精华,并充分发挥学生的各方面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所选择的课程内容应该包括使学生成为未来社会合格公民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同时也包括学生以后继续学习所需的技能。当代社会信息量日益激增,学校不能只靠增加新课程、新内容去适应科学迅猛发展,还应通过加强课程的基础性内容来解决知识增长的无限性与课程内容课时数有限性的矛盾。当然,传统的基础知识中一些陈旧的、繁琐的部分应该淘汰,但是许多基础知识是现代科学知识的基础,许多基本技能是现代技术的基础。因此,有一些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万古长青的,不但不应削弱,还应继续加强。而且,基础性的东西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随着现代化的发展相应地拓宽和深化的。

2.突出民族性。课程改革在具有国际共性的同时,更应突出民族性。任何国家的课程改革只能根据本国实际情况进行。“只有民族性的,才有可能是世界性的”。课程内容要具有民族特色,就要大力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教育,特别是充分发挥道德文化传统的育人功能。21世纪中国国力的强弱,社会文明程度的高低及我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仅取决于科学技术水平,而且还有赖于全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精神文明素养。这就要求我国中小学课程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道德文化传统,使未来的人才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思想情操、健康的精神世界。与此同时吸取西方国家“经济富裕了,却没有培养出有理想的公民”的教训,强化“公民意识课程”,培养每一个公民对我们伟大祖国的认同感、归属感、责任感与义务感,注重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文明规范训练和法制教育、公民权利义务教育。(www.xing528.com)

3.体现现代性。课程内容的现代性是现代化的必然要求。课程内容的现代性并不是内容越现代越好,因为对于中小学学生来说,绝大多数最现代的科技和人文成果远远超过他们的理解能力,及时将这些内容按学生心理发展水平重新编在实际操作中也有困难。课程内容现代性应这样理解:对那些确实是陈旧的,既不符合现实社会与未来世界的需要,又脱离了现代科技的有机知识体系的课程内容,有选择的加以逐步淘汰,相应的增加、渗透现代科学技术和人文科学的新发现、新观点、新知识,如加强生命科学地球科学、空间科学知识,重视计算机课程,注重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注意生态、环境、资源、人口、社会等方面的教育,通俗反映尖端科学技术,培养科学思考能力,训练科学方法,为学生终身扩展知识与技能以适应未来社会的要求打下必要的基础。

4.增加实用性。为了达到学生全面发展和完善人格的目标,课程应增加实用性,强调课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强调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一方面要注意课程理论中的实践环节,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学生的思维,培养与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加强社会服务和技术训练理论,使学生了解教育与职业发展的关系以及适应当前社会结构,获得服务社会和谋生的方法以及职业社会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与态度,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需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