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于北京前海西岸的恭王府,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清代王府建筑群。恭王府因清末恭亲王奕居住此地而得名,然而,恭王府只是这座传奇宅院在封建社会最后的身份。有清一代,它的身份几经转换,从最初的昭信伯李侍尧府邸,到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府与清朝权臣和珅的豪宅,再到乾隆皇帝十七子永璘的庆王府,最后是恭亲王奕的恭王府。虽然它只是一座宅院,恭王府却承载了太多神秘而具有传奇色彩的历史。随着有清一代的终结,恭王府早已失去曾经的皇族荣耀,但却并未因此落寞。在全新的时代里,它迎接着纷至沓来的参观者,向他们诉说着这座传奇宅邸所承载的清朝发展史。
恭王府规模宏大,占地约六万平方米,分为府邸和花园两部分,拥有各式建筑群落三十余处,布局讲究,气派非凡。关于宅邸的起源,人们大多认为它最初是清乾隆时期权臣和珅的宅邸。然而,《清实录》中的只言片语却已为我们厘清了这座宅院最初的历史。据《清实录》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六月戊辰,“谕所有李侍尧入官中一所房屋,着赏给和珅,作为十公主府第”。如此看来,最初的恭王府是李侍尧为自己营建的一处私宅。李侍尧承袭了祖上的昭信伯爵位,这座私宅正是他在京城修建的昭信伯府。
李侍尧,字钦斋,汉军镶黄旗人,在乾隆朝先后出任军机处章京、热河副都统、工部侍郎、户部侍郎、广州将军、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他精明干练,颇有才略。李侍尧生于军功世家,祖上李永芳原为明朝抚顺游击。努尔哈赤以“遗甲十三副”起兵,经过三十余年征战,逐渐吞灭大部分女真部落,并创立八旗制度,以“一国之众,八旗分隶”,建立后金政权。随着女真各部的统一,努尔哈赤拥有了与明朝对抗的力量。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后金军队开始进攻明抚顺关,当时明朝的守将正是李永芳。能征善战的女真人很快攻陷了城池,李永芳则成为明朝降清边将的第一人。努尔哈赤虽然痛恨汉人,却对李永芳格外重视,授其三等副将,并将自己的亲孙女、皇子阿巴泰的郡主许配给他,使其成为清代第一个汉人额驸,人称“抚西额驸”。一个降臣,原本已失去忠义,在戒律森严的封建社会理应饱受诟病,然而李永芳不仅在有生之年备受重视,身后也获得了清朝皇帝的高度评价。乾隆皇帝说,李永芳曾为明朝乘障守边,一旦力屈俘降,“历跻显要”,“屡立战功,勋绩并为昭著”,“在胜国虽为不忠于主,在本朝则为宣力之臣”,后来人“无不谅其心而称其义”。正是因为清朝皇帝对李永芳的肯定,李氏后人才得以蒙荫,多成为军功重臣、国家栋梁。特别是李永芳第五子巴彦,在女真人克明立清的过程中战功勋著,他去世后于乾隆年间被追赐为“昭信伯”,升至镶黄旗,地位更为显赫。
李侍尧作为李氏后人,得以承袭皇帝赐予的昭信伯爵位,历任封疆大吏数十年,长期掌管着乾隆朝的外交,政治成就可谓非同凡响。然而,李侍尧显赫的一生并非没有污点,他在担任云贵总督期间,就曾因贪污而一度落马,甚至面临处斩之险。
乾隆四十五年二月,李侍尧贪污案发,乾隆皇帝特派遣时任御前大臣上学习行走的和珅前往云南查证。几经周折,查实李侍尧贪污总计白银三万一千两。事实上,作为云贵总督的李侍尧俸禄丰厚,这三万一千两白银仅仅是他一两年的薪资而已,然而身居高位的李侍尧却未能把持住自己,终因小利而落马。在这些收受的白银中,有一部分是李侍尧因为差遣侍从张永受于乾隆四十三年(1778)进京修缮昭信伯府所收。这座与受贿有关的昭信伯府,正是日后声名远播的恭王府。李侍尧虽是封疆大吏,却没有忘记在京城为自己修建一所称心的宅院,其心情不难理解,但是因为贪污事发,李侍尧没有了居住新修宅邸的缘分。乾隆皇帝亲令查封了昭信伯府,并于当年六月将其赐给了和珅。此前不久,和珅之子被赐名丰绅殷德,并被指为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的额驸,因此,这座宅院也便成为十公主的府第。
事实上,当时的昭信伯府已经初具今日恭王府的规模。在乾隆朝的一份朱批奏折中,详述了当时昭信伯府的状况:“旨寄信英廉,令将李侍尧入官房屋所有房间数目、进深丈尺详细绘图、贴签呈览。今据英廉覆称,李侍尧家住房共计三所,中一所系李侍尧新盖之房,共一百四十三间,内成造未完房六间,其余大小房间游廊亭子共一百三十七间,俱已完工。惟外檐、窗槅及炕座、甬路等,现今尚在成做,多未齐全……”
入狱的李侍尧虽跌入人生谷底,因贪污面临被斩,但他终究是军功重臣,且因第二年(1781)甘肃爆发了苏四十三领导的回民起义,正值乾隆皇帝用人之际,因此他得以加恩免罪,赏三品顶戴与花翎,署兵部侍郎,前往甘肃平息叛乱,重新叱咤政坛。然而,已经被皇帝赐出的昭信伯府却无法复返,成了和珅的府邸。
曾远赴云南查办李侍尧案的和珅,在返京途中被提升为户部尚书,仕途上一路春风得意。由于深得乾隆皇帝宠信,和珅权倾一时,除担任首席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吏部尚书、户部尚书、刑部尚书、理藩院尚书等外,还兼任了翰林院掌院学士、《四库全书》总裁官、领侍卫内大臣、步军统领等要职。他的权势之大,有清一代都罕有。
和珅之所以能够被皇帝赐得昭信伯府,与他查办李侍尧案的功劳不无关系。事实上,如果不是因为和珅,官居高位的李侍尧或许也不至于落马。
当年,曾在李侍尧手下任过贵州按察使的海宁来京陛见,当乾隆皇帝问起李侍尧的情况时,他说了一堆好话,可他一出紫禁城,就议论起李侍尧的贪污受贿与违法乱纪。乾隆皇帝听到议论后,急忙令人审讯海宁。海宁经不起审讯,只得交代了李侍尧派人修缮自家房舍,向属员勒索白银万两等情况。据《朝鲜李朝实录》记载,李侍尧年老位高,视和珅如子侄辈,对和珅一点都不尊重,和珅因此怀恨在心。恰好海宁进京谢恩后向他辞行,和珅便私下里询问李侍尧的情况。海宁向他诉说了贿赂二百两黄金为李侍尧祝寿的事,和珅随即上报乾隆皇帝对李进行查办……这样的描述在中国史书中并无记载,《清实录》中虽有对海宁审讯的描述,却从未提及“二百金”之事。不过,不管和珅对李侍尧心存仇隙的描述是否真实,乾隆皇帝指派和珅穿越大半个中国前往云南查办李侍尧贪污案却是不争的事实。
和珅一路走得飞快,“扈从跸路,浃旬已过三齐;奉使邮程,匝月遂临六诏”(随从清路,十天就过了山东,一个月即抵达云南)。和珅在云南严行密访,一一核实,迅速将消息反馈给乾隆皇帝。除反映了李侍尧本人的贪污情形外,和珅还说起李侍尧的随身侍从张永受。他攒有七千多两银子,并有供词牵连到在京的李宅总管八十五。于是,乾隆派人捉拿审讯了八十五。就这样,案子在和珅的努力下很快查实。因为办案漂亮,和珅不仅升为户部尚书,补授镶蓝旗满洲都统,官办步军统领事宜,还因乾隆皇帝的十公主被赐嫁其长子丰绅殷德而一跃成为皇亲。李侍尧的昭信伯府也顺理成章地被赐给他,成为十公主的府邸。
乾隆皇帝的十公主固伦和孝公主出生于乾隆四十年正月,是有清一代最具传奇色彩的公主。乾隆皇帝共有十个女儿,其中有五个早亡,固伦和孝公主是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她生性活泼伶俐,长相酷似乾隆。还由于是老来得女,乾隆皇帝因此对她十分宠爱,在她十三岁时破格册封其为“固伦公主”。在满语中,“固伦”是“天下”与“尊贵”之意。依照清朝法制,除皇帝特许之外,只有皇后所生之女才能被赐封为“固伦公主”,而妃、嫔所生或者皇后的养女,则被赐封为“和硕公主”。虽然同为公主封号,却体现了嫡庶之别。十公主为乾隆皇帝晚年的宠妃汪氏所生,按律例,她只能被封为“和硕公主”,然而,因乾隆皇帝的疼爱,十公主得以被破格封为固伦和孝公主。《清史稿·公主表》中记载:“主,高宗少女,素所钟爱,未嫁,赐垂金顶轿。”这乘坐金顶轿的资格,是何等的荣耀,足见乾隆皇帝对女儿的宠爱。
固伦和孝公主十五岁时下嫁和珅长子丰绅殷德,乾隆皇帝送给女儿的陪嫁奢华而丰厚,其中就包括曾经的昭信伯府。然而,被赐赠的昭信伯府虽然冠以十公主府的名义,却是真正意义上的和邸。这处府邸东近什刹海前海,北依后海,更有一条自西海引出的水渠——俗称“月牙河”,绕过王府的西墙、南墙,经“一座桥”流入前海,使全府西、南两向临水,东、北双向近水,堪称“四面环水”,风水绝佳,景致极好。不过,居住其中的和珅并没有满足于府邸的优美环境,他对府内建筑不断进行修饰和扩建,使十公主府抑或和邸更加精美、壮观。
恭王府府邸图
嘉乐堂是府邸中路最后一进正厅,面阔五间,绿琉璃瓦歇山顶,大门正上方至今仍悬有和邸时期的“嘉乐堂”匾额。相传为乾隆皇帝御赐和珅,但该匾无署款、无钤记,自然无法证实确为乾隆皇帝手书。然而和珅曾辑有《嘉乐堂诗集》,对“嘉乐堂”的重视可见一斑。
锡晋斋,原名“庆宜堂”,源于乾隆皇帝所赐“庆颐良辅”匾额。锡晋斋是府邸西路院落最后一进的正厅,七开间,前后廊,后出檐带抱厦五间。正厅的东、西、北三面是两层仙楼,上下安装了雕饰精美的楠木隔断。柱础形式异于一般房屋,为鼓墩式下承覆莲座。实际上,此种样式的隔断并非一般大臣家庭可有的装饰,而是皇家专属。和珅家的太监呼什图受和珅指使,前往紫禁城偷偷画下宁寿宫内的图样,而后仿造而成。这里虽然是十公主府,却是和珅居住其中,仿造皇家建筑装饰,毕竟留有隐患。和珅身居高位时,无人敢就此做文章,而一旦政局变迁,仿造皇家建筑装饰便可称为一项罪名,不知当时的和珅是否有过这样的思量。所谓“旁观者清”,就连身为儿媳的固伦和孝公主都已对和珅的贪腐充满担心,据《啸亭续录》记载,公主尝对丰绅殷德言:“汝翁受皇父厚德,毫无报称,惟贿日彰,吾代为汝忧。他日恐身家不保,吾必遭汝累矣。”
果然,公主的担心在日后应验了,和珅的人生即将经历重大的转折。
从乾隆三十四年(1769)开始,和珅在近二十年的时间里,从一个三等侍卫一步步发展成为集首辅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等众多要职于一身的重臣,可谓权倾朝野。大权在握的和珅渐渐被权力冲昏了头脑,开始排斥异己、结党营私、贪赃枉法。及至乾隆皇帝驾崩的嘉庆四年正月,他已是满朝大臣中地位最高者。然而,正所谓“功高震主”,当年近不惑的嘉庆皇帝颙琰得以亲政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和珅自然成为新皇帝整肃朝政的第一个对象,只不过,嘉庆皇帝的举措来得迅速而突然。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乾隆皇帝崩于紫禁城养心殿,嘉庆皇帝于当日亲政。为稳定局势,嘉庆皇帝在谕旨中仍将和珅的姓名列在满汉大臣的首位,让他跟几位亲王总理国丧大事。
正月初四,嘉庆皇帝发出谕旨,批判镇压白莲教起义的将帅在四川前线假冒功绩,由此革除和珅死党福长安的军机处大臣职务,并命福长安与和珅同为太上皇乾隆昼夜守灵,不得擅离灵堂。此举一出,和珅已经失去了军政大权。
正月初五,在嘉庆皇帝的密旨授意下,给事中王念孙等官员上疏弹劾和珅。
正月初八,嘉庆皇帝下旨缉拿和珅,同时进行一系列人事调整,命令各部院大臣的上奏文书不再经过军机处,而是直接向皇帝奏报,军政大权则委派睿亲王淳颖、定亲王绵恩、仪亲王永璇、庆郡王永璘等掌管。
正月初九,嘉庆皇帝宣布将和珅革去军政职务,下刑部大狱。命令仪亲王永璇、成亲王永瑆等查抄和珅家产,并清查和珅案。
几天后,嘉庆皇帝发出一道长长的谕旨,诉说将和珅革职拿问的缘由。在他的笔下,拿问和珅实属无奈之举。和珅由侍卫拔擢至大学士,在军机处行走多年,叨沐殊施,在廷诸臣无有其比。嘉庆皇帝亲承国家付托之重,理应像《论语》所说“三年无改”,断不肯轻率更换先皇委任的重臣。但和珅情罪重大,经诸臣列款参奏,实在难以宽待。而后,嘉庆皇帝罗列了和珅的二十条罪状:
一、乾隆皇帝册立颙琰为皇太子时,和珅先期呈给颙琰如意,泄露机密以为拥戴之功。
二、和珅奉诏入圆明园,骑马直入左门,过正大光明殿,至寿山口,眼中无父无君。
三、和珅因腿疾乘轿出入神武门,直进宫中,众目共睹,毫无忌惮。
四、和珅娶出宫女为妾,不顾廉耻。(www.xing528.com)
五、川、楚教匪滋事,乾隆皇帝盼望军书,但和珅将各路军营文书报告任意延搁,有心欺蔽,导致军务拖延。
六、乾隆皇帝病重时,和珅毫无忧戚,逢人谈笑自若。
七、乾隆皇帝批阅文件,有写不真切的地方,和珅胆敢说不如撕掉另拟。
八、和珅管理吏、户、刑三部,一手遮天,变更成法,不许手下的人参议一个字。
九、青海奏报贼匪聚众抢劫杀伤一案,和珅竟将原奏驳回,隐匿不报。
十、乾隆皇帝驾崩时,和珅令蒙古王公俱不来京,违背未出痘者不必来京之谕旨,置国家抚绥外藩之意于不顾,实为居心叵测。
十一、任人唯亲,与和珅关系密切的人吴省兰、李潢等人,俱被保举提升。
十二、和珅对军机处在册人员随意撤去,肆意妄为。
十三、和珅私盖楠木房屋,奢侈豪华,僭侈逾制。其多宝槅及隔断式样,皆仿照宁寿宫制度。其园寓点缀,竟与圆明园蓬岛瑶台无异。
十四、和珅为自己的坟茔设立享殿,开置隧道,老百姓称之为“和陵”。
十五、和珅所藏珠宝内,珍珠手串二百余串,比宫中多至数倍,其中的大珠,比皇帝御用冠顶还大。
十六、真宝石顶并非和珅应戴之物,却私藏数十余颗,而整块大宝石不计其数,有的甚至连皇宫内府都没有。
十七、和珅家中银两衣饰等物,数逾千万。
十八、夹墙内藏赤金二万六千余两,私库赤金六千余两,地窖埋银百余万两。
十九、当铺、钱铺资本十余万,与民争利。
二十、和珅家人刘全资产亦二十余万,且有大珠及珍珠手串。
嘉庆皇帝历数和珅的罪状多达二十项,其中却有许多牵强之项。不过,嘉庆皇帝已在谕旨中将和珅定义为“贪惏无厌,蠹国肥家,犹其罪之小者”,不管牵强与否,抄家、治罪已是在所难免。不久后,嘉庆皇帝又在另一谕旨中表达了处置和珅的决心:“和珅种种悖妄专擅,罪大恶极,于法实无丝毫可贷。因思圣祖仁皇帝之诛鳌拜,世宗宪皇帝之诛年羹尧,皇考之诛讷亲,此三人分位与和珅相等。而和珅之罪,尤为过之。从前办理鳌拜、年羹尧,皆蒙恩赐令自尽。讷亲,则因贻误军机,于军前正法。今就和珅罪状而论,其压搁军报、有心欺隐。各路军营,听其意指,虚报首级,坐冒军粮,以致军务日久未竣,贻误军国,情罪尤为重大。即不照大逆律凌迟,亦应照讷亲之例,立正典刑。此事若于一二年后办理,断难宽其一线,惟现当皇考大事之时,即将和珅处决。”或许,“功高震主”才是嘉庆皇帝处置和珅的真正原因。及至正月十八日,和珅便被赐自尽,迅速而突然地结束了充满争议的一生。
和珅以权倾一时而自傲,却以悲惨赐死而黯淡收局。随着他的死去,曾经无限辉煌的和邸没有了往日的荣光,残留的只是抄家后的狼藉。和邸毕竟是乾隆皇帝赐予固伦和孝公主的十公主府,和珅被赐死后,嘉庆皇帝虽然去除了额驸丰绅殷德的官职,剥夺其伯爵爵位,只保留散秩大臣头衔,但府邸的东侧半座仍保留为十公主府,由乾隆皇帝的十公主与额驸居住。而西侧半座府邸则被赐给庆郡王永璘,成为庆王府。曾经的和邸,此时已成为半座十公主府、半座庆王府的格局。嘉庆二十五年(1820),永璘由庆郡王晋升为庆亲王,府邸依旧为庆王府。及至道光三年(1823)九月,固伦和孝公主去世,整座府邸才全部归于庆亲王名下,成为一座完完全全的庆王府。
庆亲王永璘去世后,其后裔依旧居于庆王府,直至咸丰时期王府再次易主。庆王府的新主人和硕恭亲王奕䜣是道光皇帝的第六子,人称“六王爷”,他与咸丰皇帝奕为同父异母兄弟。奕䜣是咸丰、同治、光绪三朝重臣,洋务派首领,在清末政治舞台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中国近代历史进程产生巨大影响的人物。
道光三十年正月十四,道光皇帝驾崩。皇四子奕即位,年号咸丰。他随即下旨:“朕弟奕䜣着封为恭亲王,奕着封为醇郡王,奕詥着封为钟郡王,奕着封为孚郡王。百日释服后,俱加恩准其戴用红绒结顶冠;朝服、蟒袍,俱准用金黄色。”众兄弟中,唯有奕䜣一人被册封为亲王。按照清代的分封制度,“诸王不锡土,而其封号但予嘉名,不加郡国”,依等级制度在清北京内城建造起不同规模的诸王府邸。很快,咸丰就为奕䜣选定了王府,就是什刹海之畔的庆王府。此时,居于庆王府内的是庆亲王永璘之孙、袭辅国将军爵位的奕劻。据咸丰元年三月八日的清内务府档案记载:“总管内务府为请旨事,前经臣衙门具奏,将辅国将军奕劻府第,官为经营,赏给恭亲王居住,仰蒙恩准……”可见,庆王府在咸丰元年已确定赐予恭亲王,此后开始按照亲王级别加以建设。
咸丰皇帝继位前,虽曾与奕䜣有过皇位之争,但他在年幼时因生母孝全成皇后去世而交由奕䜣生母静贵妃抚养,因此两人从小同行同止,关系和谐。据《清稗类钞·礼制篇》记载,奕䜣与奕都善舞刀,道光皇帝在政务之暇,常常唤皇子、王子在上书房阶下习射。在道光二十九年的一次习射中,奕䜣与奕表演了共同研究出的枪法二十八势与刀法十八势。道光皇帝看后非常高兴,特意给枪法赐名“棣华协力”,刀法为“宝锷宣威”,还因为奕在枪法和刀法的创造上付出较多,专门赐予他一柄白虹刀,以示嘉奖。“棣华”一词,源自《诗经·小雅》:“常棣之华,鄂不。凡今之人,莫如兄弟。”道光皇帝所说的“棣华协力”,便是指奕与奕兄弟协力,反映了道光皇帝对二人的期许。登上皇位的咸丰皇帝并没有忘却旧情,在恭王府修缮一新之后,他多次向恭亲王赏赐家具。据《奕䜣秘档》记载:“三月十七日,由堂交敬事房交恭王府用敬事房木器等项、紫檀木宝椅一张,紫檀木纹榻一张,紫檀木宫椅十张”。三月二十九日,咸丰皇帝赏赐恭亲王奕䜣“紫檀宝椅一张,紫檀木纹榻一张,紫檀木宫椅十张”。咸丰二年四月二十二日,奕䜣正式迁居府内,从而开启了全新的恭王府时代。
咸丰皇帝当政期间,内有太平天国起义,外有列强入侵。面对国家危难,咸丰皇帝不得不重用才能过人的恭亲王。如同他们的父亲道光皇帝期待的那样,两人最终“棣华协力”,共同完成安邦定国的大业。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皇帝病故于热河。咸丰皇帝只有一子,即时年六岁的载淳,继位并无他选。然而,六岁的幼主怎能驾驭偌大的中国?于是,咸丰皇帝在临终前确立了以肃顺为首的八大臣托孤制,又将“御赏”“同道堂”两枚印章分别交予皇后慈安和懿贵妃慈禧,规定上谕必须同时加盖两枚印章方能生效,以牵制八位顾命大臣。不过,咸丰皇帝生前费尽心思布下的权力制衡格局,并没有起到预期的效果,反而掀起统治阶层的巨大波澜,开启了八大臣、慈禧皇太后、恭亲王之间的明争暗斗。年仅二十六岁的慈禧太后经过政变夺取权力,在此后长达四十七年之久的时间里,将一个曾经无限辉煌的王朝逐渐带入衰落并最终走向灭亡。政变后的恭亲王奕䜣一度成为议政王,虽在同治四年(1865)该职被慈禧太后革除,但他一直处于权力中心,先后担任同治、光绪两朝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亲身感受了晚清末年的世事动荡。
曾经依靠奕䜣的支持而取得大权的慈禧太后今非昔比,早已成为掌管清朝皇家大权的最高统治者。这个对权力极度痴迷的女人,怎能容忍资历深厚、才能过人的恭亲王奕䜣长期染指国政?!光绪十年(1884),慈禧太后罢黜了恭亲王的领班军机大臣、领班总理衙门大臣职务,强迫他在家“养病”。这一年,奕䜣刚刚五十三岁。第二年,他的四子载潢夭折,接着长子载澂去世,使赋闲在家的奕䜣饱受打击。此时,心灰意冷的奕䜣将更多的时光留在了恭王府。罢官当天,他就命人把恭王府内作为标志的杏红色堂帘子绳全部撤下,改换成蓝色的绳子,算是回归普通人生活的开始。他经常在府内的锡晋斋玩古玩、习碑帖,有时也会在萃锦园吟诗作赋,虽没有以前的光鲜,却也过得清雅、惬意。
奕䜣在恭王府内的赋闲时光长达十年之久,直到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才得以重回政治舞台。官复原职的奕䜣主持对日交涉。然而,此时的清廷已经病入膏肓。光绪二十一年初,日军大败清军。这一年正值慈禧太后六十大寿,高高在上的皇太后自然希望自己的寿辰不为战争所扰,于是她要求通过合约的方式回复和平,促成了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中日虽然休战,但奕䜣已得以复出,在人生的最后四年时光里,他积极推进现代化运动,继续为国家大计而努力。光绪二十四年二月末,奕䜣旧疾重犯,痰喘频发。此时,奕䜣仍旧抱病工作,经光绪皇帝再三抚慰,才肯请假调理,而后光绪皇帝、慈禧太后曾先后三次驾临恭王府看视。然而,在已近人生晚景的奕䜣看来,或许荣光背后是一份苦涩的凄凉。同治六年(1867)二月十二日,同治皇帝奉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之命曾幸临恭亲王府第,此时,距同治皇帝幸临恭王府已然过去了三十一载。三十一载,政坛的潮起潮落,仿佛都在恭王府内留下了投影。光绪二十四年四月十日,奕䜣在恭王府中去世,享年六十七岁。
蝠厅
辛亥革命以后,按照民国政府优待清室条例的规定,王府被划归府主人私有。昔日的王室贵族早已风光不再,为能在乱世中图生存,末世王孙们只能纷纷卖掉王府维持生计。恭王府同样未能逃脱被转卖的厄运,1921年,王府的府邸部分被恭亲王奕䜣的嫡孙溥伟以八万银圆的价格抵押给北京天主教会西什库教堂,后由辅仁大学于1932年出资一千八百零八根金条赎回,用作女生学堂。1937年,辅仁大学又出资十万银圆,从溥伟的二弟溥儒手中购买了恭王府的花园翠锦园。新中国成立以后,恭王府曾被北京市冷风机厂、中国音乐学院附中等多家单位使用,历时近三十年。此后在各界的关注下终于完成腾退工作,书写了国内古建筑保护史上绝无仅有的篇章。如今,修缮一新的恭王府已经成为北京的一张文化名片,作为国家5A级景区迎接各方游客,彰显着中国王府文化的独特魅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