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龙井市三合村的历史和社区发展

龙井市三合村的历史和社区发展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龙井市三合镇辖村,驻地三合村。1945后前,先后属阳社、四对社、三合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83年,为三合乡三合村。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三合村驻地。现名源于三合社,因三社合并而得名。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六村民小组,14户,34人,均为朝鲜族。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位于三合村驻地西2.3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67米,聚落呈点状。

龙井市三合村的历史和社区发展

龙井市三合镇辖村,驻地三合村。为三合镇驻地,多坡地。东至图们江,南至鹤栖村,西至富裕村,北至北兴村。因驻地得名。

1945后前,先后属阳社、四对社、三合村。1945年11月,属三合区。1956年,属三合乡,同年成立高级社。1958年,为三合人民公社三合管理区。1961年,为三合人民公社三合大队。1983年,为三合乡三合村。1984年,为三合镇三合村。2003年,清泉村、胜迹村并入三合村。

三合村委会

2011年末,辖三合村、禹迹村、清泉、广浦德、孔岩洞、水北、咸朴洞、清水洞8个屯,设6个村民小组,489户,1585人,其中朝鲜族1551人。面积15.3平方千米,耕地面积303.24公顷,其中水田140公顷。农作物主要有水稻玉米大豆等。特产有松茸、苹果梨。林地面积957.55公顷。果树面积88公顷。村中部有图们至和平营子公路经过。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特产业为主,特产以松茸、苹果梨为主。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三合村驻地。地势平坦,海拔218米,聚落呈块状。始称稽查处。现名源于三合社,因三社合并而得名(详见三合镇沿革)。清同治中期建屯。聚落内有三合村第三村民小组,91户,265人,其中朝鲜族249人。耕地面积78.45公顷。林地面积5.87公顷。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

三合村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北2.7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72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1915年,在此修建一座教堂,并由一禹姓掌管,故得名。清光绪初年建屯。原为胜迹村驻地,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一、第二两个村民小组,160户,489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61.76公顷。(www.xing528.com)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5.8千米,多山坡地,海拔459米,聚落呈点状。曾名涌泉。1911年以后,以泉得名涌泉。因重名,1951年更名为清泉。清光绪末年建屯。原为清泉村驻地。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六村民小组,54户,165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14.58公顷。林地面积174.2公顷。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南6.9千米,多山坡地,海拔465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德”为岗子之意,所处地宽广而较高,故得名。清光绪初年建屯。原属清泉村。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六村民小组,14户,34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17.06公顷。林地面积235.76公顷。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南4.5千米,多坡地,海拔309米,聚落呈散列状。朝鲜语地名,屯后山上有一洞穴,故得名。清光绪末年建屯。原属清泉村。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六村民小组,11户,29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22.71公顷。林地面积171.04公顷。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1.3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45米,聚落呈带状。朝鲜语地名,初名沙基沟,后因地处小河北岸而更名为水北,清同治中期建屯。原为清水村驻地。2002年,并入清泉村。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四村民小组,64户,220人,其中朝鲜族202人。耕地面积48.75公顷。林地面积127.65公顷。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2.3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67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咸朴”意为木盆,因此地盛产制木盆的木材而得名。清同治中期建屯。原属清水村。2002年,并入清泉村,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五村民小组,50户,256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32.91公顷。林地面积89.33公顷。

三合镇三合村辖农村居民点。位于三合村驻地西3.4千米,多山坡地,海拔293米,聚落呈点状。朝鲜语地名,因屯前泉水清澈见底而得名清水洞。清同治中期建屯。原属清水村。2002年,并入清泉村,2003年,随村并入三合村。聚落内有三合村第四村民小组,45户,127人,均为朝鲜族。耕地面积27.02公顷。林地面积153.7公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