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如水,生命如歌。梁启超客居异国,出访、办报、筹款,他曾为力挽腐朽的清王朝拼命奔波,勤王运动的失败宣告了他几年来的努力付之东流,一去不复返。岁月无情,苦苦折磨着这位“当时最为耀眼”的明星。
风云入世多,日月掷人急。如何一少年,忽忽已三十。
梁启超用这首诗来宣告自己的重新开始,1902年便成为他一生中最有纪念意义的一年,他开始了一生中又一个黄金时代。
梁启超在经历一系列的打击后,对中国上层社会彻底绝望了,他开始把中国振兴的希望寄托在广大民众身上。
梁启超在涉猎一系列的西方著作、考察西方社会后,清晰地看到了中国民众的落后、麻木和愚昧,通过与西方“人格最完美之国民”的对比后,梁启超提出了著名的“新民理论”,发动了中国的思想启蒙运动,由此奠定了他在中国现代政治思想史上的地位。
1902年,是梁启超思想最活跃、著述最多、最富创造力的一年,《新民说》《论学术之势力左右世界》《新文学》等纷纷面世,将文化、学术界搅得天翻地覆。
《新民丛报》是梁启超一生中创办的最为出色的报纸之一。1902年2月8日,继《清议报》后,梁启超创办的《新民丛报》(半月刊)在日本横滨正式出版发行,报上载有《本报告白》文,宣布了三条办报宗旨:
一、本报取《大学》“新民”之意,以为欲维新吾国,当先维新吾民。中国所以不振,由于国民公德缺乏,智慧不开,故本报专对此病而药治之。务采合中西道德以为德育之方针,广罗政学理论以为智育之本原。
二、本报以教育为主脑,以政论为附从。但今日世界所趋重在国家主义之教育,故于政治亦不得不详。惟所论务在养吾人国家思想,故于目前政府一二事之得失,不暇沾沾词费也。(www.xing528.com)
三、本报为吾国前途起见,一以国民公利公益为目的,持论务极公平,不偏于一党派;不为灌夫骂座之语,以败坏中国者,咎非专在一人也;不为危险激烈之言,以导中国进步当以渐也。
在这期创刊号上,梁启超开始以“中国之新民”的笔名,发表了他的脍炙人口的长篇政论文《新民说》,强调“新民为今日第一急务”,大力鼓吹人们都要摆脱封建奴性,树立独立、自由和爱国家、爱民族的思想,激励人们都要具有“自尊”“进步”“利群”以及“进取冒险”等奋发图强、积极向上的精神,这篇文章也可以说是他这时初编《新民丛报》的指导思想。
《新民说》全文共20节,约11万字,分期刊载。《新民说》一发表,立即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人们开始意识到“国民”对于国家的重要,尤其是“新民”对于“新国家”的迫切与必要。
梁启超为办此报,花费了大量精力,每天写作5000余字,重要的文章大都出于他的手笔,先后以“中国之新民”“饮冰子”等笔名,撰写了《新民说》《新民议》等大量政论文章、知识性文章和时事评论。
梁启超十分注重西方思想文化的宣传,报中专门介绍了西方学者培根、笛卡尔、达尔文、孟德斯鸠、卢梭、康德、黑格尔、圣西门等百余人的思想,涉及范围也十分广泛,凡西方政治、经济、军事、哲学、法律、历史、地理、文学及自然科学,无不尽力加以介绍。创刊第一年共发24号,属于介绍西方思想文化的就有23号。
《新民丛报》的版面设计颇为讲究。丛报为半月刊,每期篇幅120页,约五六万字,32开本,封面套色印刷,文字前有图画和照片插页,洋式装订。每期有页码,每类文章各自为次。共开设24个栏目,分论说、学说、时局、史传、教育、学术、小说、名家谈丛、口闻短评、海外汇报、中国近事、舆论一斑等内容,每一号经常保持10至15种栏目。丛报的撰稿者所写文章大都语言明白流畅,文笔生动犀利,深受读者欢迎。
创刊后不久就发行5000余份,有时达到10000多份。寄售点多达89处,除日本外,在国内有江苏、浙江、安徽、湖南、湖北、江西、广东、广西、四川、福建、山东、上海、天津等省市,国外有朝鲜、越南、暹罗、檀香山、美国、加拿大等地。其销量之多、影响之大,是当时任何中文报刊都无法相比的,成为备受人们关注的综合杂志期刊。
《新民丛报》发行一年后,就将办报之前的借款还清,改为股份经营,分为六股,梁启超居两股,冯紫珊、黄为之、邓荫南、陈侣笙各占一股。冯紫珊为编辑兼名义上的发行人,实际是梁启超主编。至此,戊戌变法后节节败退的阴霾散去,梁启超开始新的人生篇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