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体现形式。同行学习借鉴、专家调查研究、领导检查指导,无论基于何种需要,对这一存在的认识、了解、感受、品鉴、分析、判断、评价、研究等等,即听课和评课。
听课,是对课堂、对师生课堂生活的目见和耳闻。评课,是针对课堂和关于课堂,尤其是针对师生和关于师生的言说。二者都是对世界的认识而不是对世界的改造。一般来说,听课侧重于感性,评课侧重于理性。(www.xing528.com)
听课,就是走近和走进课堂,近距离地目见耳闻师生课堂生活中呈现的言与行。我们期望这一见闻是客观、准确的,期望这一呈现是真实、自然的。但事实上,这并不总能做到。本来,教师和学生在自己的课堂生活中,已经是独立自足的存在,课堂并没有供人观赏的义务。对于学生和教师来说,听课者是一个陌生人,是一个侵入者。不管听课者如何销声敛迹,不管师生活动如何专注凝神,陌生人的出现,都不是可以忽略的事。这一出现或会影响呈现的真实自然和发现的准确客观。这一影响,和听课者的身份、动机,和听课者与学生、教师的关系有关。再者,我们听到(看到)的课堂和师生具体的言行,是师生已然呈现出来的,是其思维的终端,是一个客观的存在;而不尽是师生主观愿望和追求的自然体现。就是说,教师或学生,在某个时刻、某种情况下,说了什么,怎么说,做了什么,怎么做,这些在你眼前正发生着的事,多大程度上体现了师生的意志,我们还不能轻下结论。因为一个人行为的表象,势必也是他的惯性使然;这个惯性,源于他既往的生命历程。此外,听课者往往有预设、预期和预想。师生课堂生活所呈现的感性景象,通常不会被听课者全息摄入。在听课者的脑际,这些景象会被区别对待,会表现为主次、轻重、浓淡、疏密,等等。至于为了听课而听课、为了被听课而被听课的另类情形,不在我们讨论的范围。所以,就听课一事来说,我们能做到多大程度的真实,还是个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