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磁性教育探索研究中教学的实质及自主学习方式

磁性教育探索研究中教学的实质及自主学习方式

时间:2023-10-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问题为中介勾画、充实和运用“知识结构”,那么怎样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的实质。教学的实质是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大因素缺一不可;二是要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作用。二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第8种则是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也是教学努力的方向。

磁性教育探索研究中教学的实质及自主学习方式

“自主学习”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以问题为中介勾画、充实和运用“知识结构”,那么怎样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而高效的完成教学任务呢?这就涉及到教学的实质。

教师站在书本、大纲或新课标的高度讲解各种知识或例题,学生认真听讲后再反复练习。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或科研成果的结晶,是教学的标高或目标。但是前人的实践或科研的过程比他们的成果更重要,教学的标高或目标也毕竟是终结性的,“过程”需得亲自经历或体验,任何别人不可替代,“目标”最终才能达到,岂可拔苗助长。为此,稍有不慎就会进入教学误区,陷入困境。这里所说的“讲解”,主要是指对各种问题的分析、判断和解答,包括讲解书上的例题等,但不包括人们公认或约定的文字、符号以及时代背景、事态发展等信息的输送或介绍。在个别教学中,只要教师讲解的起点、进度或难度符合这一学生的特点,还可取得一定的效果,所以说“讲解式” 还能适用于个别教学,但也不能说“最佳的学习条件是个别教学”。

讲解式的要害有两点:一是要求学生必须认真听老师的讲解,根本不能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至使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二是由于教师讲解的起点、进度或难度很难符合全班所有学生的特点,或者说“讲解式”不可能同时面向全班学生, 所以应用于班级教学将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差生现象,即不能与班级教学配套。

与班级教学配套的教学方式必须能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必须每分钟每秒钟都能同时面向全体学生。我们现在就是研究和探讨这种教学方式。

不能说“最佳的学习条件是个别教学”,这是在班级教学还没有寻求到与自身配套的教学方式时的一种误解,或者说是在班级教学沿用个别教学的教学方式时的一种表象。一旦班级教学寻求到了与自身配套的教学方式时,加上班级教学的自身优势,如“团队合作”等,“最佳的学习条件是个别教学”就会不攻自破。

教学的实质是教学中的“教师”和“学生”两大因素缺一不可;二是要调整彼此之间的关系和作用。要开发和利用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首先就是要确立和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相应的要将站在学生之上的教师的“教”改为站在学生之中的“引”,即“启发引导”。二者建立起一种新型的“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即: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确立和扩大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可开发和利用学生已具有的学习资源;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所获取的知识又可尽快转换新的学习资源。学生自主获取的知识,可以说是自己的“原创”,会感到格外亲切,不仅容易理解、掌握、吸收,还可运用自如,终生难忘,何时需用,何时就可手到擒来。不必复习,更不必反复复习。

下面有几种学习方式,试比较一下哪些符合“自主学习” 的要求? 哪些不符合“自主学习”的要求?并举例说明。

1.当遇到问题,学生通过听讲得到解决。

2.当遇到问题,学生通过看书得到解决。

3.当遇到问题,学生直接举手回答解决。

4.当遇到问题,学生通过讨论解决。

5.当遇到问题,学生先思考,再通过看书或与同学讨论得到解决。

6.当遇到问题,学生先思考后通过老师引导得到解决。

7.当遇到问题,学生先思考后通过老师引导,再与同学讨论得到解决。

8.学生自己发现并提出问题,同时寻求解决问题的法。

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解决任何问题首先要立足于学生自己独立思考,立足于充分挖掘学生已有的学习资源,后根据各自的情况,寻求必要的帮助。显然5-8属于“自主学习”。在一般情况下6、7两种交替运用最好,因为它能同时发挥师生两方面的作用。第8种则是最好的自主学习方式,也是教学努力的方向。如当提出问题:我国自1984年4月8日发射了第一颗地球同步通信卫星,此卫星是运动着的还是静止的?如果说它是运动的,那么它绕地心转动一周需要多少时间?

又如初中数学中有一道题:n支球队参加比赛,每两队之间进行一场,写出比赛的场次m与球队数n之间的关系式,若有10个球队,需进行多少场比赛?此类题如果按1-2听老师讲或看书,的确很容易懂,但没有学生的思维过程;也可以说使学生失去了一次提高的机遇,今后再遇到类似问题,学生仍无法解决。如果按3-4直接让学生举手或通过讨论回答,能力较强的学生也能一下子说出结果,大多也都回答得相当精彩,而较差的学生仍难掌握思维过程。我们千万不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不要忘了时时应注意“同时面向全体学生”。当然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帮助,但这时顶多只能反向“执果索因”,而这些学生首先需要的却是“先因后果”的思维过程。为此,首先必须是学生自主学习,或者是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如下便是“先因后果”的引导,但这即便是优生也是很难办到的——-这也正是教师的责任。

对刚才提出的问题可分别按如下方式引导:1.请考虑如何回答——考虑运动的相对性——考虑地球上的人是不是也在绕地心转动——若是,转动一周需多少小时。2.先要明确题意——可否考虑其中一支球队要参加多少场比赛——又可否推出n支球队共参加多少场比赛——注意一场比赛是两个球队,对此又当如何处理。

学生之间的“讨论”是十分必要的,特别在“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中,学生获得的知识不再是千篇一律,而是各有千秋,这样就有彼此交往的必要。交往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相互竞争,即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争取时时战胜竞争对手,这样便可最大限度地激发起各自的内部动机,充分发挥各自的个性特长,高度地集中注意力,自觉地加大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力度,取得最优成绩;二是广泛合作,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一定困难时,便可开展研讨,取长补短,相互启迪,当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取得一定成果时(其中有相同的也有不同的),急需展示自己的才能,这样便可集思广益,共享群体智慧,取得立体效果。学生之间的“讨论”要取得最佳效果必须注意两点:一是先要有学生的独立思考和教师的引导,即坚持“先静后动”的原则;二是“讨论”有议论、讨论、争论和辩论等多种形式,因根据教学的需要而采用。“自主学习”本来是每一个学生的内在需求,然而在某种情况下又必须进行激励。(www.xing528.com)

在某种情况下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需求会处于一种休止状态,在某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又会表现在各个不同的方面。而我们的班级教学又必须完成统一的教学任务,为此教学开始必须定向激励学生自主学习。

激励学生自主学习,首先要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情境,即从需要出发促使学生“需要自主学习”;接着要激起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信心,要使每一个学生都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使学生“勇于自主学习”;同时还应让学生掌握一般的学习规律或技巧。1、认真审题,全面了解并运用题中所给的信息和条件,或者说在题中找答案;2、运用“未知”探索有关“已知”,再用探索得来的“已知”解决“未知”;3、回顾有关“知识结构”,运用有关“知识结构”中知识解题等。这些也正是教师引导的内容,即使学生“善于自主学习”。

所谓勇于自主学习,就是每个同学首先要充分相信自己,相信只要通过自己的努力,任何知识都是可以学会的;也只有通过自己的努力,才可以学会,任何别人都不可代替;还要大胆展示自己,在展示中更有利于发挥长处,弥补不足,更有利于得到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也只有这样,将来才能更好的服务于社会。所谓善于自主学习,就是要认识到任何知识都是有规律的,学习就是探索规律、掌握规律和运用规律的过程,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也要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吸取教训,才能不断成功。要确立、扩大和保证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必须调整师生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位置关系应当是以下四种中的第四种。教师站在学生之上——站在书本高度;站在学生之后——先练后讲;站在学生之前——先讲后练;立于学生之中(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群体之中,二是教师要站在学生的思维过程之中)。显然,教师应当立于学生之中,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的启发引导必须注意八个方面:

1.引导要适时——当学生急需要引的关键时刻引。

2.引导要有度——不可不引,也不可引过头。

3.要引在关键处——要能用“四两”拨动“千斤”。

4.按“多引——少引——不引”的线路实施——开始多引,后逐步少引,引是为了不引;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任何时候都不可“不引”。

5.引导的设计要有层次性,实施要有节奏感——要由表及里,层层深入,最后得出结果或结论;要保持与学生的思维基本同步,即引导要比少部分学生思维慢半拍,与大多数学生合拍,只比差生慢半拍。

6.要有规律性——要按照规律引,引出规律来(特别要符合学生的思维规律)。

7.要有开放性——既要尽可能覆盖到知识的各个方面,又要尽可能适合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或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各取所需,即同时面向全体学生。

8.要注意“慢中求快”、“低中求高”——任何时候都要坚持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都不得赶教学进度;任何时候都要是低起点,不得有意识的拔高教学的难度。

以上要求比较高,但实施并不难。

对教师的启发引导要求比较高,但实施并不难。只要能与学生的“自主学习”结合好,或者说只要能了解学生需要什么,你就能给出什么样的引导;或者说教师“引导”的过程,就是学生思维的过程,即体现了思维的规律。如在数学教学中,当学生学习了加法的运算律后,可直接提出如下有关简便运算的问题要求学生思考解答:

小学 0.25+ +0.75+ 初中 (-2)+3+1+(-3)+2+(-4)

可在学生边思考时教师边引导:考虑怎样才能简便运算——可否先看看这些数有什么特点——能否运用我们学过的运算律——相加得0、1、10、100的数可否先分别结合起来——小数与分数(正数与负数)可否分别先结合起来……

“引导”与“讲解”是两种完全不同的概念:“讲解”是解题,是答题,是讲解知识本身,而解题答题和讲解知识,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学生的学习行为,如果老师剥夺了或者说代替了学生的这些学习行为,那么学生就没有思考的空间,就只能照搬照套或死记硬背了;“引导”则是在“问题”与“解答”之间搭上阶梯或脚手架,启发引导学生逐步明确思维过程,逐步掌握学习规律。并遵循“多引——少引——不引”的线路,即“引”是为了“不引”。 “引”与“导”是不相同的:“导”常与“领导”、“导师”相关,是至高无上的,不容置疑的,必须服从的;而“引”是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也是可听可不听或仅作参照的,是可另辟蹊径的。所以我们常提“引”,少提“导”,“引导”也是重在“引”。教学的实质是针对每一问题“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