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9年陈独秀出生时,中国正处于由封建社会向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演变的过程中。过去风光无限的清王朝已步入老态龙钟的暮年,沦落为西方列强宰割的弱夫病体、东亚睡龙。与国家命运相似,陈独秀家也趋没落。
陈氏家族原本祖籍江州。据义门陈氏谱记,其远祖可溯至唐初。公元890年,唐昭宗御赐陈族为“义门”。陈族在唐宋两代相当荣贵,寇准曾赋诗赞其繁盛:“孝义益项闾,门多长者车;岁赐两千粟,楼藏万卷书;诵流开馨酒,雅叙煮嫩蔬;长肃天外晓,乐意果何如。”[4]大约在南宋孝宗淳熙年间(1174—1189),陈家几经迁徙,由远祖汝心公自江州迁至安庆定居,自陈独秀父辈上溯,已在安庆繁衍了十六世。陈家虽是书香门第,代代习儒,但随着中国社会的变迁,也儒业不兴,功名不显,家道日益破落。在陈独秀出生时,陈家已由昔日的望族沦为小户人家。
陈独秀出生时,家境贫寒。1879年前后,陈家收入主要有三部分,一部分来自祖宅及墓地少量租金;一部分是陈独秀祖父、父亲当塾师的收入;还有一部分是其叔任誊录吏的年俸。几项收入都不多。陈独秀姐姐曾回忆,有时他们靠捡白菜帮子为食,用饭锅里的蒸锅热水来洗脸,生活相当贫寒。
陈氏家族源远流长,传至陈独秀时却已人丁凋零。陈氏家庭不仅家道中落,连香火亦几近熄灭。陈家按《陈氏宗谱》记载,传到“天、章、衍、庆、遐”这一族段,“天”字辈有陈天植、陈天畴兄弟,陈天植有子陈章旭,陈天畴有子陈章寅,而这个“章”字辈的陈章寅却无子嗣。于是,便按祖上旧例,将陈衍中过继给了陈章寅。
陈独秀的祖父陈章旭,字太占,又字晓峰,生于1819年9月17日,是江州陈氏第十七世“章”字辈男丁,以私塾为业。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称他“白胡爹爹”“一个严厉的祖父”。陈章旭娶怀宁劳秉全的长女为妻,嗣有四子:陈衍藩、陈衍藻、陈衍中、陈衍庶。陈章旭虽有四子一女,但陈氏家族传到“衍”字辈,却没有使陈家人丁兴旺,到了族脉几断的地步。当安庆成了清军与太平军激战的主战场时,陈章旭率长子衍藩秉承报国之志投笔从戎,被编入旅。长子衍藩于战乱中丧生;次子陈衍藻早夭,未尽天年;四子陈衍庶无嗣;只有三子陈衍中(字象五,出继陈章寅为嗣)有嗣。(www.xing528.com)
陈独秀的父亲,为十八世衍字辈,谱名陈衍中,字象五。陈衍中仕途不济,在传嗣上却优于其他兄弟。他娶怀宁查传芳的女儿查氏为妻,共生下两子两女。长子陈庆元,官名健生,字孟吉,生于1872年,府学禀贡生,曾以同知候补沈阳,其为人厚道,与陈独秀感情极深,陈独秀在《实庵自传》中称他是“阿弥陀佛的大哥”。待到“阿弥陀佛的大哥”在沈阳遽归道山,“庆”字辈只剩下陈独秀一个男丁。此外,陈独秀还有两个姐姐,一嫁富商吴向荣,一嫁画家姜超。[5]
陈独秀叔父陈衍庶,字昔凡,即后来陈独秀的嗣父,生于1851年,自小受教于陈衍中,二十三岁中举,历任知县、知州、知府、道员,宦囊丰盈,清王朝崩溃前夕,“因识时知机”,挂冠而归故里,广置产业,使陈家一跃而为安庆的名门望族,举城为之侧目。陈衍庶虽家财万贯,但“香火不旺”,先后娶妻三房:原配桐城方氏、续妻浙江谢氏、侧室邵氏,都没有生子,实是美中不足。陈衍庶的第二位妻子,谢氏,浙江人,1862年生,陈氏宗谱称赞她:“居巾帼而识大义,能继公未了之愿,慷慨捐资,重建祠宇,族人怀德。”据陈永年(陈庆元之子)的妻子邬兰芳回忆,她十分能干,是当家的。当时陈家五世同堂,是个大家庭,她是“最高当权者”。[6]
“义门陈氏”传至陈独秀一辈已是人丁凋零,之后陈独秀过继给叔父陈衍庶,待兄长庆元病逝,陈独秀就成了陈氏一族的独苗。怎奈这根独苗也没有保得住,陈独秀加入了抗清“谋反”的队伍。嗣父陈衍庶为了保护家庭的政治地位免遭灭顶之灾,被迫宗祠退继。[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