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金代黄河迁徙带来的巨大效益

金代黄河迁徙带来的巨大效益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分析金代黄河决徙的原因之前,有必要先简述金代黄河决徙的大势。说明这一阶段黄河是极不稳定,只不过史书记载很少,故对其决徙情况不甚明瞭。这次决徙大致经由封丘、长垣、东明,仍至徐州以南入淮。此两次因军事行动而引起的人为河决,可作为这一时期黄河决徙的结束。

金代黄河迁徙带来的巨大效益

在分析金代黄河决徙的原因之前,有必要先简述金代黄河决徙的大势。

金天会六年(南宋建炎二年,1128年)宋东京(在今开封市)留守杜充为阻止金兵南下,在滑县以上李固渡(在今滑县南沙店集南三里许)以西挖开河堤,决河东流,经豫鲁之间,至今山东巨野、嘉祥一带注入泗水,再由泗入淮。这是历史上继“汴晋之争”时梁将谢彦章、段凝两次决河之后又一次以黄河作为战争的攻防手段而引起的人为决河,这次决徙在军事上未能阻止金兵南进,但从此却开黄河长期南流入淮之端倪。

《金史·河渠志》称:“金始克宋……数十年间,或决或塞,迁徙无定”。说明这一阶段黄河是极不稳定,只不过史书记载很少,故对其决徙情况不甚明瞭。到了金朝中期,史书有关黄河决徙的记载渐多,根据这些记载,可以看出黄河决徙的大势,兹择要叙述如下:

大定六年(1166年),河决阳武由郓城东流,汇入梁山泊,郓城县徙治盘沟村,以避水患[1]。大定八年(1168年),河决李固渡,淹没曹州城(在今曹县西北),于单县附近分流,“南流”夺全河十分之六,“北流”占十分之四,开始了两道分流。此后,黄河在豫北的卫州(今卫辉市)、延津、原武(今原阳)一带决溢频繁,水患亦渐多。大定十一年(1171年),河决王村[2],孟、卫州界多被其害。大定十七年(1177年),河决白沟[3]。大定二十年(1180年),河决卫州及延津京东埽,弥漫至于归德府(在今商丘南)。次年,因河移故道,“梁山泺水退,地甚广,已尝遣使屯田”(《金史·食货志》)。据《金史·河渠志》记载,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金朝政府曾规定南京府(在今开封市)、河南府(在今洛阳市)、归德府、河中府(在今永济县蒲州镇)“四府十六州之长贰皆提举河防事,四十四县之令佐皆管勾河防事”。从这四十四县的分布,可以知道大定末年黄河下游分成三股:干流一股自李固渡经延津、胙城、长垣、东明(今东明集)之北,定陶、单县之南,虞城、砀山之北,经萧县至徐州入泗;北面一股大致即宋建炎二年杜充决河所形成的河道;南面一股约在延津县分出,经封丘、开封、睢县、宁陵、商丘等地。三股都注入泗水、由泗入淮[4]见图1。明昌五年(1194年),“河决阳武故堤,灌封丘而东”(《金史·河渠志》)。这次决徙大致经由封丘、长垣、东明,仍至徐州以南入淮。正大九年(1232年),蒙古军围归德曾决河攻城,“河既决,水从西北而下,至城西南,入故濉水道,城反以水为固”(《金史·石盏女鲁欢传》)。天兴三年(南宋端平元年,1234年),蒙古军决开封城北的寸金淀“以灌南军(宋军),南军多溺死”(《续资治通鉴·宋纪》)。此两次因军事行动而引起的人为河决,可作为这一时期黄河决徙的结束。(www.xing528.com)

图1 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前后黄河下游河道示意图

由于这一时期,黄河多在豫北决徙,故在这一带还留下一些故道,主要的有:①太行堤南侧黄河故道带,自延津穿过封丘东北部向东南延伸,为大定二十年决口后经元明两代,尤其是刘大夏筑太行堤后黄河屡次经流而形成的;②原阳—封丘黄河故道带,起于原阳县北,东南行经原武城东北至现在黄河大堤北侧祥符朱一带,然后往东经居庙、铁炉与太行堤南侧黄河故道带,汇合后沿太行堤东行,为明昌五年决口后形成,其中祥符朱以东,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黄河复决流于此[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