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安史之乱”以后,黄河下游地区多为藩镇割据,唐朝政府对治河亦无力顾及,因此,河患较前为多[7]。唐末五代“汴晋之争”时,为了对付沙陀族的骑兵,朱温及梁方将领曾三次决河。五代时期前后总共55年,而其中有18年黄河发生决溢[11]。河患的严重于此可见。北宋初年,黄河的决溢相当频繁。从当时黄河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北宋承唐末五代之后,变迁有趋于剧烈之势。
隋唐时期,随着农业的发展,黄河中游的川原荒坡被大量垦辟,植被受到严重破坏,水土流失愈来愈严重。同时,这一时期下游又重建系统堤防,结束了前一时期堤防残破不全的局面,从而加速下游河槽的淤积[6]。“安史之乱”以后,黄河下游地区多为藩镇割据,唐朝政府对治河亦无力顾及,因此,河患较前为多[7]。唐末五代“汴晋之争”时,为了对付沙陀族的骑兵,朱温及梁方将领曾三次决河。第一次是乾宁三年(896年)“河圯于滑州,朱全忠决其堤,因为二河,散漫千余里”[8]。第二次是贞明四年(918年),梁将谢彦章在杨刘(在今东阿县东北)决河,弥漫数里,以限唐军[9]。第三次是龙德三年(923年),由于唐军攻下郓州(在今东平县西北),梁将段凝自酸枣(在今延津县)决河东泛郓州,以隔绝唐军,号“护驾水”[10]。20余年中竟3次人为决口,以水代兵,实为前所罕见。以后,这些决口仍经常为患,多次发生决溢。五代时期前后总共55年,而其中有18年黄河发生决溢[11]。河患的严重于此可见。北宋初年,黄河的决溢相当频繁。从建隆元年(960年)到太平兴国九年(984年)的25年内,其中有16年黄河发生决溢,而且有时是多处的[12]。当时,旧有堤防残破已甚[13],防洪能力很差,汛期就易于决溢。从当时黄河的情况来看,可以说是北宋承唐末五代之后,变迁有趋于剧烈之势。(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