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透光率和吸光度
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任何均匀、非散射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介质时,光的一部分被介质吸收,一部分透过介质,一部分被器皿反射。
设入射光强度为I0,吸收光强度为Ia,透过光强度为It,反射光强度为Ir,则:
在光度分析中,通常将试液和参比溶液分别置于同样质料和规格的两个吸收池中,使强度为I0的单色光分别通过这两个吸收池,并测量透过光的强度。此时两个吸收池的反射光强度基本上是相同的,其影响可以互相抵消,故上式可简化为:
当入射光的强度I0一定时,Ia愈大,It愈小,表明溶液对光的吸收程度愈大。透光率:透过光强度It与入射光强度I0之比,用T 表示,透光率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小。
吸光度:透光率的负对数称为吸光度,用符号A 表示
A 愈大,溶液对光的吸收愈多。
2.朗伯(Lambert)定律
1760年朗伯从实验中发现:当入射光波长、溶剂和吸光物质种类、浓度和温度都一定时,该溶液的吸光度只与液层厚度成正比,即
3.比耳(Beer)定律
1852年比耳从实验中发现:当入射光波长、溶剂和吸光物质种类、液层厚度和温度都一定时,该溶液的吸光度只与溶液浓度成正比,即
4.朗伯-比耳(Lambert-Beer)定律
同时考虑液层厚度和溶液浓度的影响,将朗伯定律和比耳定律综合即为朗伯-比耳定律。(www.xing528.com)
朗伯-比耳定律: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垂直通过某一均匀的、非散射的吸光物质的溶液时,在单色光强度、溶液的温度等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溶液吸光度与吸光物质的浓度及吸收层厚度的乘积成正比。其数学表达式为:
式中:A 称为吸光度,b为液层厚度,c为吸光物质的浓度,K 为比例常数。
K 与吸光物质的性质、入射光的波长、温度等因素有关。当这些条件确定时为一常数,而与吸光物质的浓度、比色皿的厚度无关。
朗伯-比耳定律不仅适于有色溶液,也适用于无色溶液及气体和固体的非散射均匀体系,不仅适用于可见光区的单色光,也适用于紫外和红外光区的单色光。该定律是光度法定量分析的理论基础。
5.朗伯-比耳定律的理论推导
随着人们认识的深入,了解到溶液对光的吸收是溶液中吸光质点对光子俘获的结果,而每一吸光质点俘获光子的能力与质点的截面积α有关。当一束平行的单色光束垂直照射到某均匀溶液时,假设液层厚度为b,截面积为S,内含吸光质点总数为n。并设想将液层厚度b分解成无限多个薄层,每薄层厚度为d b,每薄层体积为S d b,每一微体积内含吸光质点数为d n,d n个质点可俘获光子的截面积为αd n,而
式中的P 表示每一微体积中光子被俘获的概率。
如果照射在某薄层截面积S 上的光强度为I(图9-3),通过该薄层后光强度减弱为-dI,则该薄层中光子被俘获的分数为。俘获分数与俘获概率应成正比,即
写成等式
图9-3 光吸收示意图
式(9-5)就是朗伯-比耳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从此式可看出,溶液的透光率T 愈大,表明它对光的吸收愈小;相反,透光率愈小,表明它对光的吸收愈大;透光率T 与浓度c成指数关系,只有-lg T 才与浓度c成正比关系。若以吸光度A(或透光率T)为纵坐标,以吸光物质的浓度为横坐标作图,则得图9-4。图中A-c是一条直线,就是通常所说的工作曲线(标准曲线)。
9-4 吸光度和透光率与浓度的关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