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戏剧演出团体与重要活动列表

江西戏剧演出团体与重要活动列表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社会文艺市场发展的变化和国家对文艺院团的政策调整,除省级剧团和部分地区剧团还在正常进行业务活动外,县级剧团基本解体,仅有少数还在坚持演出。参加演出的有27个剧目,1300名人员,共演出20台戏,33个剧目,109场,观众达15万人次。1981年4月20日至5月16日,江西省文化局在南昌市举办“全省戏曲现代戏、儿童剧汇报演出”,参加演出的有18个剧团,共800余人,演出14台戏,26个剧目,其中现代戏19个,儿童剧7个。

江西戏剧演出团体与重要活动列表

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剧团逐步得以恢复,戏剧又得到了复苏,江西省赣剧团、景德镇市赣剧团、上饶专区赣剧团、波阳县赣剧团、余江县赣剧团、余干县赣剧团、万年县赣剧团、乐平县赣剧团、铅山县赣剧团、德兴县赣剧团、上饶县赣剧团、江西省采茶剧团、南昌市采茶剧团、赣南采茶剧团、宜春地区采茶剧团、萍乡市采茶剧团、广昌县盱河戏剧团、高安县采茶剧团、泰和县采茶剧团、江西省弋阳腔剧团等剧团逐步得以恢复。20世纪七八十年代,粉碎“四人帮”后,随着思想解放的时代大潮,打碎了捆绑在戏剧艺术上的重重羁绊,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为戏剧创作提供了取之不竭的题材,赋予了戏剧艺术新的生命与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文艺一体化的机制被打破,新生艺术,如电影电视剧等,对戏剧这一古老的艺术造成了巨大的冲击。由于社会文艺市场发展的变化和国家对文艺院团的政策调整,除省级剧团和部分地区剧团还在正常进行业务活动外,县级剧团基本解体,仅有少数还在坚持演出。当城市的剧院门可罗雀、乡村的舞台光鲜不再,戏剧的命运一时走向低谷。

1976~1990年所举办的全省性的艺术活动和优秀的戏曲作品、研究成果有:

(1)1976年12月,宜春地区采茶剧团整理《孙成打酒》,赴北京参加全国戏曲献演,荣获文化部授予的创作一等奖、演出二等奖,由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放。

(2)1979年9月12日至10月12日,江西省文化局主办庆祝新中国成立30周年献礼演出。参加演出的有27个剧目,1300名人员,共演出20台戏,33个剧目,109场,观众达15万人次。《卞主任》《界牌关下》获小戏创作一等奖,5个剧目获导演奖,5个剧目获音乐奖,5个节目获表演奖。赣南采茶剧团《茶童哥》一剧恢复上演后,由上海电影制片厂更名为《茶童戏主》,并拍成彩色戏曲片。

(3)1981年4月20日至5月16日,江西省文化局在南昌市举办“全省戏曲现代戏、儿童剧汇报演出”,参加演出的有18个剧团,共800余人,演出14台戏,26个剧目,其中现代戏19个,儿童剧7个。

(4)1981年9月28日至10月22日,江西省文化局主办的全省第二届青年演员会演在南昌市举行,参加演出单位55个,10多个戏曲剧种的800多名青年演员,共演出17台节目,评选出优秀青年演员40名,其中获表演奖152名。宜春地区采茶剧团创作排演的《喜鹊闹梅》《荷花包》分别获得剧本一等奖、三等奖以及导演奖、演员奖。青年演员会演演出《孙成打酒》《秋江》,夏旭萍获优秀青年演员奖,郑菊英、黄银泉、钱昌杰获表演奖。

(5)1981年4月15~26日,省文化局、省剧协、省音协联合召开“江西省戏曲音乐学术讨论会”,全省102个戏曲剧团和文艺单位的124名戏音创作人员和理论研究工作者;省委宣传部部长寇育彬;省文化局局长李定坤,副局长张涛、方云平;省文联副主席陈菌素、时佑平、黄宗林、刘天浪、矢明等领导同志到会。省音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孙效祖作“让戏曲音乐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报告。会议邀请了中国艺术研究院戏曲研究所负责人何为、上海音乐学院教授连波、八一电影制片厂作曲家傅庚辰等同志作学术报告。这次会议收到戏曲音乐学术论文64篇。

(6)1981年底,省音协对全省戏曲音乐理论学术研究进行了研讨。黄国强的《谈谈采茶戏音乐表现现代生活的几个问题》,乘丹、灵气的《赣剧弋阳腔音乐初探》,左一民的《试探采茶戏的改革与发展》《南昌采茶戏唱腔音乐浅析》,饶兴华的《抚调浅析》,程南豪的《一种通俗的高腔配曲手法》,顾旭光的《搞好戏曲声腔的理论研究,促进民族声乐发展》,肖鉴鑑的《正反弦趣谈》等论文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并获得好评。

(7)1982年举办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逝世366周年纪念活动。广昌县盱河戏剧团改编整理《紫钗记——怨撒金钱》及《画桥分别》《姜女送衣》《滴血认夫》等盱河高腔戏,赴省参加纪念汤显祖逝世366周年演出。江西省赣剧团(院)演出《邯郸梦》《紫钗记》和《南柯记》中之两折。

(8)1982年举办江西省戏剧创作会演。赣南采茶剧团改编演出采茶戏《莲妹子》,由江西电视台拍成电视剧

(9)1986年5月25日至6月6日,江西省赣剧团的大型传奇清唱《还魂曲》应邀参加文化部广播电影电视部、总政文化部、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国音乐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北京合唱节”,获表演艺术二等奖。

(10)1986年11月1~18日,江西省文化厅、中国戏剧家协会江西分会联合在南昌市举办首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19个演出单位共演出17台22个创作剧目,无论是剧种、剧目、题材、样式,还是表演手法、风格体裁等,都以异彩纷呈的新姿,获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江西省赣剧团演出的《邯郸记》《送饭斩娥》《盗草》均获演出、剧本、导演一等奖,《水牢合印》获演出一等奖;赣南采茶剧团演出的《试妻》《花灯仙子》获演出、剧本、导演、表演、音乐设计、布景设计奖;宜春地区采茶剧团演出《郎当索》获演出、剧本、音乐设计一等奖、导演二等奖等,夏旭萍获主演二等奖。经评选,《牛二宝经商记》《山道回旋曲》等获大戏创作一等奖,《灞陵亭》《乾隆受罚》《送饭斩娥》等获小戏创作一等奖。

(11)1988年5月23~24日,江西省文化厅、江西省广播电视厅、中国剧协江西分会联合举办江西省首届“江西省赣剧、采茶戏青年演员电视大奖赛”。青年演员童侠、贺新琴获一等奖。

(12)1989年10月5日,由江西省赣剧团和赣南采茶剧团组成的江西代表队在中国艺术节(华东·上海)演出青阳腔《送饭斩娥》、赣南采茶戏《试妻》和赣剧高腔清唱剧《还魂曲》。

(13)1989年4月5~22日,江西省文化厅、中国剧协江西分会联合在南昌市举办第二届“玉茗花”戏剧节。这届戏剧节以出人、出戏、出效益为宗旨,有19个专业艺术表演团体和4个业余艺术表演团体、1100名戏剧工作者参加表演,共演出18台,29个大小剧目,评选出9项单项奖,近300名获奖者。获主演一等奖的10人有:刘如南、陈俐、涂玲慧、黄玉琴、李维德、段日丽、杨安如、雍开泉、饶云、闵正亚,二等奖17人,三等奖10人。宜春地区采茶剧团演出《樟树坳风情》,获演出、剧本、导演一等奖,刘如南获主演一等奖,该剧并代表江西省赴南京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演出。

(14)1990年11月下旬,江西省赣剧团参加在北京市举办的第2届中国戏剧节,涂玲慧主演的《荆钗记》获优秀演出奖、优秀剧目奖、剧目推荐者奖。

(15)1990年11月25~28日,萍乡市戏剧小品《探监》参加在南京举行的华东地区“争光杯”业余戏剧小品大赛,获一等奖,《瞬间》等4个小品分获二、三等奖。

199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推出的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五个一工程”、1991年启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主办的专业舞台艺术政府最高奖文华奖以及2002年由文化部和财政部共同实施的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客观上形成了一种影响全国的主流文化与文艺运动。江西戏剧创作以此为契机,在坚持先进文化发展方向、坚持社会主义主流价值以及对民族民间文化艺术的积极建设等方面,政府主管部门积极实施江西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打造精品戏剧,推动江西戏剧事业的发展。2008年实施“江西文艺创作繁荣工程”,一是以“五个一工程”“文华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曹禺戏剧文学奖”作品的创作为龙头,瞄准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标准的文艺创作活动;二是江西艺术节和江西的玉茗花戏剧节所助推的文艺创作,这是推动艺术创作的重要助力;三是“江西文艺创作繁荣工程”。2008年,江西省为了调动艺术家的积极性、创造性,实施了“江西文艺创作繁荣工程”,每年由省财政投入600万元,用以促进全省舞台艺术创作,推出优秀作品,繁荣演出市场,打造精品戏剧,大力推进我省戏剧事业的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江西舞台艺术精品工程文艺创作活动,特别是现实题材戏剧创作,曾一度上创造了“江西现象”。在近20年的精品创作生产过程中,仅“五个一工程”的评选,江西省取得了4次“满堂红”、8次组织工作奖、71件作品受到中宣部表彰的喜人成就,创作了一大批优秀作品。这些剧目在题材的拓展、人物的塑造、艺术的探索、舞台的呈现等诸多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江西舞台艺术上不折不扣的“精品”。江西的这些戏剧精品,在国内掀起了一阵一阵的波澜,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古代题材等各领域都有佳作问世,在艺术形式的展现上不仅有极具江西特色的赣剧、采茶戏,还有话剧、舞剧,其中采茶戏又有赣南采茶戏、赣西的萍乡采茶戏、赣中的高安采茶戏、吉安采茶戏等,可谓多面开花、竞相争艳,成为全国剧坛一道独特风景线。

自1991年启动以来,江西的优秀戏剧作品,如《山歌情》《榨油坊风情》《木乡长》《古井巷》《远山》《瓷魂》《乡里法官》《八子参军》等剧目都获得了“五个一工程奖”。先后有赣剧《荆钗记》、赣南采茶戏《山歌情》、萍乡采茶戏《榨油坊风情》、舞剧《瓷魂》等4部作品获得“文华大奖”,京剧《贵人遗香》、采茶戏《木乡长》、歌舞《长长的红背带—献给客家母亲》、舞剧《路》、赣剧《还魂后记》、话剧《古井巷》、采茶剧《远山》、新编历史赣剧《詹天佑》等8部作品获得了“文华新剧目奖”,新编历史剧胡风汉月》则获得了“文华剧作奖”。

江西艺术节和江西的玉茗花戏剧节,也是推动全省戏剧创作的重要助力。《山歌情》《榨油坊风情》《木乡长》《古井巷》《远山》《瓷魂》等首先都是奔着玉茗花戏剧节和江西艺术节而来的,获得奖项后,再经过艺术上的不断锤炼,打造成了艺术精品,走向了国家“五个一工程奖”“文华奖”的领奖台。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省几届江西艺术节和玉茗花戏剧节主要获奖作品还有《只要你过得比我好》《朱笔血泪》《幽谷疯女》《太阳岛》《大山情仇》《走向清波》《长剑魂》《女人河》《秋风赋》《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笑在人间》《桂花苑》《围屋女人》《新反情·复情》《追风亭》《苍山》《都湖人家》《飞呀飞》《合同站长》《青春悄悄话》《燃烧的玫瑰》《可爱的中国》《换亲》《岳家小将》《夏姑》《马前托孤》《半边门》《上栋梁》《真假之间》,小戏《双打龙凤刀》《赵母辞封》《断鸡》《狗肉飘香》《病房轶事》《畜旺人欢》《阿魏侃楼》《春渡》《月圆曲》《兄妹争娘》《冥誓》《乡下表叔》《闹元宵》《明月挂林梢》等等。

舞台精品剧目涉及的题材可谓丰富多彩,呈现了“红”“古”“农”“现”的特点。可以说,江西戏剧走出低谷就是从题材处理上寻求突破的,剧作家们选取一个独特的视角进行艺术创作,使大题材具象化,主旋律亲民化,在生动形象的艺术描写中形成强烈的艺术张力

江西作为红色大省,一直致力于红色题材的创作。江西的剧作家们身处红色大地,满怀红色激情,创作出了一部部苏区革命史诗,谱写出了一曲曲讴歌革命英雄的赞歌。《山歌情》《井冈山》《八子参军》等一批红色题材的优秀作品,均获中宣部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此外,南昌采茶戏《马前托孤》、音乐剧《围屋女人》、采茶戏《换亲》、音乐诗画剧《可爱的中国》、儿童剧《飞啊飞》等也都是近些年来优秀的革命历史题材剧目,无限深情地礼赞了江西苏区人民对革命事业坚贞不屈、乐观豪爽的伟大精神。(www.xing528.com)

江西作为东方戏圣汤显祖的故乡,传统戏曲十分丰富,江西剧作家一直致力于新编历史题材的创作,生产出了《后还魂记》《荆钗记》《贵人遗香》《长剑魂》等一大批新编历史题材的作品,取得了较为突出的成绩。江西省京剧团演出的《贵人遗香》是上世纪90年代创作演出新编历史故事剧的优秀之作,是中国戏剧古典名著《长生殿》中有一折“赏袜”,该剧围绕着这只贵妃遗袜演出了一幕幕荒诞不经、沾血带泪的戏剧,获得了第四届“文华新剧目奖”。《胡风汉月》是姜朝皋又一部根据历史上“文姬归汉”的故事改编的新编历史剧中的上乘之作。这部剧作可以说在主题思想的新开掘、民族团结的新视角、主人公形象的文化综合及大众文艺新定位、戏剧冲突的新设置等方面都有了新的突破,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获得了第十届“文华剧作奖”。由上饶都阳赣剧团排演的赣剧高腔《詹天佑》在第七届中国艺术节上以其跌宕起伏的剧情、流畅动听的音乐、大气丰富的舞美、高亢激昂的唱腔征服了观众,取得了巨大成功,并一举拿下了第十一届“文化新剧目奖”。

江西作为农业大省,一直致力于农村现实题材的创作,涌现出了《榨油坊风情》《木乡长》《乡里法官》《快乐标兵》为代表的一大批反映农村现实题材优秀的作品。《榨油坊风情》描写的是一个山区的榨坊,剧中人物也都是普通的山区百姓,然而,就是通过这平常的故事,却折射出了当今改革大潮对相对封闭、落后山区的冲击及山区人觉醒、振作的历史性变革,反映了时代前进步伐不可阻挡,紧扣住了时代脉搏。正如许多专家们对此剧的评论,这是“一出集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于一体的上乘之作”,并获得了第六届“文华大奖”“文华剧作奖”、中宣部1995年度“五个一工程奖”及中国剧协第3届“曹禺戏剧文学奖”等众多奖项。由宜春地区采茶剧团演出的《木乡长》,着力塑造了一位农村基层干部门—乡长李星光的形象。《乡里法官》以发生在农村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矛盾冲突,形象生动地揭示了当前农村学法、普法、执法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江西的戏剧工作者们从江西改革开放的现实出发,立足精神需要和市场需求,立足开掘自己的戏剧资源,以独特的艺术形式打造了戏剧艺术的现代化特征,使江西的现代题材戏剧创作呈现出了勃勃生机。他们在创作过程中努力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创作出了像《榨油坊风情》《木乡长》《古井巷》《远山》《乡里法官》等一系列既生活气息浓郁、群众喜闻乐见,又紧抓时代脉搏、展现时代风采的优秀剧目。

戏剧艺术精品的创作者在作品中塑造了生动真实、典型深刻的人物形象。重视人物个性的文化剖析,注重从民间的传统习俗和文化积淀的深层去探寻和表现人物的个性心理,重视人物心灵的两极表现,表现人物内心深处的矛盾面。《山歌情》就着力揭示了人物心灵的两极,重视描写人物的心理流程,致力于写出人物的思想意识的流变史。《古井巷》就充分描写出了人物的心灵历程,此剧荣获了中宣部第七届“五个一工程奖”及第9届“文华新剧目奖”。

在20多年的戏剧精品创作生产过程中,江西戏剧创作可谓是好戏连台,再一次创造了戏剧舞台的“江西现象”,实现了“戏曲之乡”的再度崛起。

1991年,省赣剧团青年演员陈俐获全国第八届戏剧梅花奖

1992年5月23日,省文化厅、省剧协主办的第3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在南昌开幕,历时18天,共演出18场,38个新剧目,22支演出队,共910名演职员参加演出,评出集体和单项奖305个。参加的剧种有采茶戏、赣剧、话剧、越剧、京剧、木偶戏等多种剧种。这些剧目题材广泛、内容丰富、贴近生活,表现了当前如火如荼的改革现实,有的反映革命历史、讴歌了革命前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这些剧目形式多样、风格各异,在艺术手法上有许多可贵的探索。《山歌情》《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贵人遗香》获大戏一等奖。《断鸡》《双打龙凤刀》《狗肉飘香》获小戏一等奖。由省京剧团演出的《贵人遗香》荣获优秀剧目一等奖、剧目创作一等奖、导演一等奖,并应文化部的邀请于1992年12月在北京演出,得到首都艺术界的好评,被推荐参加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评选。赣南采茶剧团演出《山歌情》获优秀剧目、创作、表演、音乐设计、舞美设计等奖。宜春地区采茶剧团演出《只要你过得比我好》获得优秀剧目、剧本创作、导演一等奖,音乐设计、舞美设计二等奖。

省赣剧团的《荆钗记》被选参加第三届中国艺术节。1992年8月24~31日,江西省赣剧团50人,应香港文化基金会和联艺娱乐公司的邀请,参加“92神州艺术节”。该团中由涂玲慧领衔主演的《窦娥冤》《荆钗记》及传统折子戏《孟良搬兵》《选马出征》《拒诏扑火》《夜梦冠带》等,在港台和东南亚反映强烈。

龙红1993年获第十一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文化部文华“表演奖”。

2009年9月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和抚州市委、市政府主办的第四届江西艺术节(第八届江西玉茗花戏剧节)在汤显祖大剧院开幕。评出的奖项分别有:

(1)大戏特别剧目奖:《角色》《村民小组长》《水点桃花》;大戏优秀剧目奖:《红杉》《一家人》《七彩畲乡》。

(2)小戏优秀剧目奖:《村长家的妇娘们》《拐杖情》《月光曲》《烈日秋霜》《三杯酒》《文昌桥头戏秀才》《雷雨过后》《租女友》《老倔头做梢桌》《喜搬家》《欢乐农家》《村官攀亲》《约会》《王大茶油》《会亲家》《镇定针》《天桥下》《那片海》。

(3)剧目奖:大戏《灰姑娘》《黄海怀》《留鸟》;小戏《红绸带》《山乡天使》《乾隆买橘》《阿哥归来》。

(4)演出奖:江西省武警总队演出的《独生子当兵》,抚州市采茶歌舞剧院演出的《牡丹亭·冥判》《紫钗记·怨撒》,万年县赣剧团演出的《但愿人长久》。

(5)剧本创作一等奖:大戏3个—《角色》(编剧:罗曰铣)、《红杉》(编剧:陈嘉陡)、《一家人》(编剧:胡桔根),小戏3个—《村长家的妇娘们》(编剧:王恩施)、《拐杖情》(编剧:蓝洪彰、丁锋)、《约会》(编剧:伍志城、吴德春);二等奖:大戏6个、小戏10个;三等奖:小戏5个。

(6)导演奖一等奖:大戏(3个)、小戏(3个);二等奖:大戏(7个)、小戏(6个);三等奖:小戏(6个)。

(7)戏剧音乐创作奖一等奖:大戏4个—《村民小组长》(作曲配器:伍经纬、兰七荣)、《但愿人长久》(作曲:程烈清)、《七彩畲乡》(作曲配器:程烈清、张晓红)、《一家人》(作曲配器:左一民、王福康),小戏3个—《烈日秋霜》(作曲:张华景)、《紫钗记·怨撒》(作曲配器:饶兴华、沈龙山)、《文昌桥头戏秀才》(作曲配器:严高陵、张洁、刘水霖、胡炜);二等奖:大戏2个、小戏5个;三等奖:小戏4个。

2011年4月26日晚,由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江西省文化厅、鹰潭市人民政府主办,贵溪市人民政府承办的江西省首届畲族文化艺术节在贵溪市隆重开幕。本届畲族文化艺术节坚持以“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为宗旨,致力于挖掘和展示少数民族优秀文化遗产,按照“突出民族性、坚持群众性、倡导多样性、体现时代性、兼顾专业性”的总体要求组织编排,主要活动包括迎宾礼、开幕式、摄影书法展及民俗展、畲族山歌赛、畲家宴、闭幕式、民族大联欢等7项活动。

由中共江西省委宣传部、江西省文化厅、南昌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第五届江西艺术节集中展演于2013年9月6~18日在南昌成功举办。“降低艺术节门槛,打破所有制限制,打破专业和业余的界限,鼓励群众广泛参与”,让群众成为本届艺术节的主角。本次艺术节以“文化的盛典、人民的节日”为主题,除了保留传统的玉茗花戏剧节、音乐舞蹈艺术节、少儿艺术节外,还策划安排了全省农民工才艺大赛、舞蹈比赛、声乐比赛、钢琴艺术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等项目。本届艺术节集中展演共吸引了25家国有专业院团、200余家民营表演团体、10所高等院校学生队伍、500余支农民工队伍、300多个老年群体参赛,安排了演出剧目28台(演出31场),特殊群体专场演出15场,32台优秀节目送进社区,19场走基层进高校,12场专场研讨评议会召开。各项活动向社会免费发放门票3.3万张,吸引了超过6.7万人次的观众免费观看演出。

在专业艺术赛事中,本届艺术节通过纸质媒体及电视媒体,评选出30名大众评委,并将大众评委的评分计入最终的总分。历时30余天,经评委认真评选、艺术节组委会审定,评出“玉茗花大奖”5个:歌剧《回家》、采茶戏《有事找老杨》、采茶戏《阳台上的野菊花》、儿童剧《寻找》、主题歌舞《记忆庐陵》;“玉茗花大奖特别奖”1个;“玉茗花优秀剧目奖”8个:京剧《三打白骨精》、采茶戏《九爷和他的贾家村》、人偶剧《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赣剧《窑变》、采茶戏《残霞》、赣腔歌剧《月缺江湖》、赣剧《那杆秤》、采茶戏《红轿》;“玉茗花剧目奖”8个:采茶戏《那片遥远的故园》、赣剧《临川新梦》、采茶歌舞剧《魂牵梦绕牡丹亭》、采茶歌舞剧《砸锅卖铁》、杂剧《我们的生活比蜜甜》、赣剧《雪花不是花》、山歌剧《杜鹃花开》等。

无论从题材类型的丰富性,还是从表现形式的创新性来看,第五届江西艺术节集中展演都实现了新的突破。有源于现实生活、展示时代风貌的原创新作,如高安采茶戏《玖爷和他的贾家村》、宜春采茶戏《阳台上的野菊花》;有老戏新编,在保留传统剧作精华的基础上,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如京剧《三打白骨精》(青春版),不仅融入了许多时尚元素,更是通过方言的穿插取得跟观众的互动;有以全国十大道德模范杨斌圣为原型的萍乡采茶现代戏《有事找老杨》;有反腐倡廉题材的赣剧《雪花不是花》;有展示江西地域文化特色的大型情景主题歌舞剧《记忆庐陵》。展演作品题材的丰富多样,从另一层面显示了我省广大艺术创作者敏锐的责任意识和独到的艺术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