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红色苏区的民歌与革命歌谣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红色苏区的民歌与革命歌谣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不久,大唱革命民歌的风气传遍了整个苏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红色歌谣运动。红军不怕反动派2.小调由于小调好听易唱,所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小调歌曲的曲目繁多、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在苏区的革命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同心革命歌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群众不仅保留了喝酒猜拳的习俗,也编唱了新的《猜拳歌》。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红色苏区的民歌与革命歌谣

早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民歌就曾经在配合当时的斗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1929年12月,毛泽东同志在他主持制定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案》中,明确把演唱革命民歌列为对士兵进行政治教育的方式之一,并要求各级政治部负责征集和编制表现各种情绪的革命民歌,从而使红军中的民歌编写和咏唱工作有组织、有领导地开展起来,使革命的新民歌得到迅速而广泛的发展。不久,大唱革命民歌的风气传遍了整个苏区,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掀起了一场群众性的红色歌谣运动

这些革命民歌的内容,几乎涉及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与群众的社会斗争、生产斗争和生活密切相连,与当时的各项革命斗争任务密切相关,这些既有革命内容,又富于民族音调特色的新民歌,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成为人民群众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这些革命民歌的形式,是在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新的创造,与旧民歌相比,有了质的变化。它们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浓郁的地方色彩,又有较强的时代特点,达到了“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善的形式的统一”。

1.山歌

当兵就要当红军

木梓打花连打连

夜子再长会天光

《当兵就要当红军》和《木梓打花连打连》是粤赣交界处的油山人民在1930年红军建立油山根据地后编创的;《夜子再长会天光》是1929年红军到龙南县建立游击区后,游击队暂离时用以安慰群众并警告反动势力而作的。这几首山歌的基本框架大体一致,基本腔体也接近,是一个基本腔体的几种因不同内容而产生的变奏,体现了山歌的“十唱九不同”的旋律特点,不仅仅是由歌词内容的不同和情绪变化的不同所决定,即使感情和内容相同,也会因为演唱者生活经历、艺术风趣、审美习惯、嗓音条件的区别,而产生不同的曲调。

鸡心领上金灿灿

鸡心领上金灿灿2

上面这两首歌词完全一样的兴国山歌,产生于1929年3月。当时,红军在兴国县城北鸡心岭召开了万人大会,毛泽东同志出席并我对她做了讲话,会上还宣布了兴国县革命委员会政纲。会后,群众编了《鸡心岭上金灿灿》的歌谣,用兴国山歌的形式在全县各地传唱。

山歌的演唱方式非常自由,常无乐器伴奏,可以独唱,可以男女对唱,也可以一领众和。

音乐风格和歌唱特点来看,苏区山歌可分高腔、平腔和低(矮)腔三种。高腔山歌多流传于高山地带,其音调高亢嘹亮,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较大,节奏自由而富于变化,拖腔的“甩腔”很长,拖腔处多用“哎”“罗嗬”等衬词,高音处用假声演唱。平腔山歌多流行于平原、丘陵地带,声音辽阔悠扬,歌唱性较强,旋律进行比较平稳,节奏比较规整,拖腔一般较短,润腔复杂多变,感情抒发较细腻,一般用真声(亦称本嗓)演唱。这种山歌善于长时间地即兴编词对歌,也常被用来歌唱叙事性的长篇歌词,如《茅坪出发打新城》等。低腔山歌是一种柔和低沉,旋律低回婉转,节奏感较强,音量较小,多为妇女用当地山歌腔单独自吟自唱的山歌。这种山歌,音调宁静细腻,歌声如泣如诉,内容多为控诉旧社会、旧制度对妇女的压迫和表现妇女自身的不幸遭遇。

另外,赣南、闽西部分地区的客家山歌,由于语言色彩与本地语言不同,而形成了与本地山歌不同的风格。兴国山歌是江西客家山歌的代表,它的唱音较细腻,衬腔里的“里格”“介”字较多,以吆号性的引句“哎呀嘞”开头是它的特点。这个引句来源于生活中的感叹语和山区生活中人们互相之间的隔山呼唤,常以全曲的最高音来唱,以获得周围的与之合唱的共鸣效果。具有概括情绪、引出正题的作用。除“哎呀嘞”引句外,结束句之前的衬词“心肝格”(或心肝哥、心肝妹、同志格、同志哥、同志妹等),亦是兴国山歌中很有特色的一部分。它除了暗示结束句的到来外,还意在增加亲切感,使人听了为之动心。

送 郎

从上例我们可以看出,兴国山歌的整个曲调起伏不大,拖腔甚少,旋律的语调成分很重,如说似唱,善于叙事。有些歌虽然节奏变化灵活自由,但仍有腔调骨架。如《苏区干部好作风》,这是1933年11月毛泽东同志作《长冈乡调查》的报告,表彰了兴国模范县和长冈乡干部的好作风后,群众编唱的。

苏区干部好作风

在有的地方,客家山歌已与本地的语言和音乐音调结合,产生了新的变体山歌,如《红军不怕反动派》。

红军不怕反动派(www.xing528.com)

2.小调

由于小调好听易唱,所以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小调歌曲的曲目繁多、风格各异、琳琅满目,在苏区的革命民歌中占有很大比重。这些小调从不同的侧面反映革命斗争,宣传革命思想,以成为革命斗争中一个有利的思想武器。它们不仅内容新颖,在曲调情绪上也比以前开朗热情,成为新时代人民群众精神面貌的生动写照。

小调通常可以分为生活小调、坐唱小调和戏曲小调三大类。生活小调主要是指那些以劳动生活为题,在干轻松活时歌唱的抒情曲。这类小调曲风质朴,旋律多与传统音调有密切联系,生活气息较浓,具有细腻描绘事物和抒发内心情感的功能。它的演唱形式比较单一,多为独唱,不加乐器伴奏,曲调易唱易记,适应性强,便于填词演唱,如《十送郎当红军》。

十送郎当红军

这是中央革命根据地一首非常著名的歌曲。在当年扩红支前中起了很大作用。它的艺术形象已经深深扎根于人民心中。它的曲调来自《十月怀胎调》,这是一首生活小调,诉说妇女从怀孕初期一直到分娩前,这10个月里身体和心理状况的不同变化,是妇女结婚后由年老的妇女教新娘如何生养的一种“私房歌”,有的妇女在纺线或做针线活时也唱。

十月怀胎歌

坐唱小调亦称“丝弦小调”“小曲”,主要指那些流传在城镇山庄的民间小调。它一部分来自农村小调,一部分来自歌妓演唱的小调。红军时期用《孟姜女》曲调填词的曲目很多,如《打垮江西两只“羊”》《十月革命》《广州暴动纪念调》等。

戏曲小调指的是某些民间歌舞或地方戏剧中演唱的小调歌曲。这些歌曲被戏剧吸收融化,变成了戏曲和曲艺音乐,但仍保持着原民歌的风貌,并常为群众所唱,又“倒流”入民歌。《花鼓调》是戏曲小调的一种,《同心革命歌》用的就是《花鼓调》的曲调。

同心革命歌

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苏区群众不仅保留了喝酒猜拳的习俗,也编唱了新的《猜拳歌》。为庆祝第一次反“围剿”的胜利,苏区群众就曾猜拳喝酒,欢唱此歌。

猜拳歌

3.灯歌

灯歌也称灯调,是一种富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这种表演形式,在苏区运用得比较广泛,过新年、庆祝苏维埃成立、祝贺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或在战斗胜利后的祝捷活动里,都经常有灯歌表演。

4.儿歌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红军和人民政府把各地的少年儿童都组织了起来,成立了少先队和儿童团,积极开展各项活动。唱歌便是他们经常开展的一项活动。像《少年先锋歌》《少先队员参战歌》《共产党儿童团歌》《欢送红军歌》等,都是他们爱唱的歌。

童子团歌

团结起来助红军

少年先锋队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