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苏区音乐作品研究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苏区音乐作品研究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苏区,革命音乐作品主要是革命歌曲和红色的山歌、小调。在当时的苏区,专业的作曲家较少。表现苏区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我单身你单身》《革命与恋爱》《恋哥要恋红军哥》《送郎当红军》等等。苏区产生了大量的革命音乐作品,既有进行曲、颂歌,又有优美的抒情曲,也有民族风格的叙事曲;既有活泼热情的表演歌曲,也有颇具水平的小型歌剧。

江西现当代音乐史纲:苏区音乐作品研究

在苏区,革命音乐作品主要是革命歌曲和红色的山歌小调。这些作品是土地革命时期人民革命风暴的产物,也是老革命根据地人民生活、斗争的记录。它们真实地反映了苏区人民1927~1934年间如火如荼的斗争生活,生动地描绘了人民革命战争胜利发展的一幅幅英雄画卷,表现了苏区人民在斗争中的坚忍不拔的大无畏气概,也表达了根据地人民对党和革命领袖、对工农红军的真诚热爱,以及对地主资产阶级及其代表—国民党反动派的仇恨、蔑视和对革命事业必胜的坚定信念。在这一时期,苏区军民不仅创作了大量的红色歌曲,而且给山歌、小调这一古老的民间艺术形式赋予了新的内容,使之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强烈的战斗性和广泛的群众性,呈现出崭新的特点。

在当时的苏区,专业的作曲家较少。苏区用以填词和改编的曲调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用民间曲调;二是利用旧军歌曲调;三是利用学堂乐歌曲调;四是利用外国歌曲曲调。尽管某些旧军歌和学堂乐歌的曲调本身也来自外国歌曲,但苏区军民把它们作为旧军歌和苏区军民所利用的民间曲调,有的是明末清初已盛行的民歌,如《茉莉花》《采茶调》《送郎调》等,还有的是只流传在某地或某几个地区的民歌,如《兴国山歌》等。

苏区革命歌曲题材内容的广泛而多样,大致可分为十类。

(1)反抗剥削与压迫的作品:当时,群众中流传着不少诸如《长工歌》《穷人调》《农民苦》《年关穷人苦债歌》(又称《新十杯酒》)的民歌小调,从不同侧面描述了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

这一类歌曲,尽管大部分是在旧民歌的基础上改编的,但它增加了旧民歌所没有的鲜明的革命性和强烈的斗争性。如《还我血债还我地》《两条半枪闹革命》《工农暴动歌》《起义歌》《土地革命歌》等等,这些号召工农群众奋起的歌曲,表现了苏区劳动群众的大无畏革命精神,唤醒了千千万万劳苦大众参加革命的行列。这些歌在发动群众的工作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2)反映土地革命斗争,赞扬苏维埃政权的作品: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的诞生,受到苏区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衷心赞扬,创作了《人民政权苏维埃》《拥护苏维埃》,用花鼓调谱写了《建立红色根据地》等。

(3)歌唱苏区人民新生活的作品:如《跟着毛委员》(二句板山歌),用“十骂妹调”编唱了《无钱人享太平》,《提早春耕歌》和《没有文化真可怜》则用民间小调编唱了《反对封建婚姻歌》《大家一起来查田》等。

(4)表现妇女解放,反映妇女新生活的作品:《如今唱歌心中乐》《妇女暴动歌》《剪发放脚歌》《劳动妇女学犁耙》《放哨歌》《我送丈夫上前线》及用泗州调改编的《妇女慰劳红军》等。

(5)歌颂党和革命领袖的作品:《共产主义进行曲》《共产党人是我们至亲人》《人民靠稳共产党》《活着就跟共产党》《三湾降了北斗星》《豪绅最怕毛泽东》,采用“想郎调”填词的《朱司令》《湖南来了彭德怀》《贺军长领我们闹翻身》等。从这类歌曲中,我们可以看出苏区人民对党和革命领袖的无限热爱和崇敬的深厚感情。

(6)歌唱红军,表现军民鱼水情的作品:《井冈山上》《迎红军歌》《保佑红军万万岁》《神兵》《红军不怕反动派》《我把红军当靠山》《军民一家》《三碗茶》《慰劳红军歌》等。

(7)反映军事斗争,歌唱人民革命战争胜利的作品:如战前有《动员歌》,战斗中有《喊话歌》《冲锋歌》《杀敌歌》,战后有《胜利歌》《上前线》《保卫根据地战斗曲》《保卫根据地战斗曲》《我们无论如何要胜利》《赤卫军歌》;敌人对中央革命根据地总共发起了5次大的“围剿”,创作出《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二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和《从第四次反“围剿”到第五次反“围剿”》等歌曲,这是苏区军民进行反“围剿”斗争的真实写照,尤其是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第三军团总政治部编发的《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较详细地记述了这次反“围剿”斗争的全过程。

(8)鼓动青年参加红军的作品:《铁心当红军》《韭菜开花一杆心》《要当红军不怕杀》《送郎去当兵》《紧急动员歌》《少共国际师出军歌》等。

(9)揭露、嘲讽国民党反动派的作品:《打倒四大家族》《国民党四字经》《国民党该遭败》《骂军阀歌》《十骂反革命》《二包一桶》《白军是炮灰》《白军士兵十二月痛苦歌》《白军士兵反水投诚歌》《教育敌军士兵歌》等等。

(10)表现苏区青年男女爱情生活的作品:《我单身你单身》《革命与恋爱》《恋哥要恋红军哥》《送郎当红军》等等。

苏区产生了大量的革命音乐作品,既有进行曲、颂歌,又有优美的抒情曲,也有民族风格的叙事曲;既有活泼热情的表演歌曲,也有颇具水平的小型歌剧。这些不同体裁的作品的大量产生,是与中国共产党重视加强军队和地方的思想工作分不开的。如《工农兵联合起来》《红军革命歌》《红军行军歌》《少共国际师出军歌》《上前线》《杀敌歌》等等,数不胜数。

一些用民歌曲牌或歌曲填词的红军军队歌曲,为适合军人需要,适合进行速度,往往会做一定修改,如变动节拍、音型,使其节奏鲜明,顺口易唱。

用《苏武牧羊》调填词的《土地革命歌》,虽然旋律基本保持原样,但由于添入了新词,注入了革命的内容,加上变动节拍(由四四拍变成二四拍)。红军战士又在唱法上给予革命的改造,所以一改原曲的伤感悲愤的情调而成为充满阳刚之气的进行曲风格。

土地革命歌

抒情歌曲:《一颗红心拿不去》《阵阵秋风吹战场》《一匹手巾送哥哥》《我坐灯下把鞋做》《打平世界妹自由》《总爱勇敢杀敌人》等歌曲。

表演歌曲:如《反“围剿”》《大放马》等。

颂歌:颂歌同进行曲一样,在苏区革命歌曲中占有比较重要的地位,是红军军队歌曲中不可缺少的一种体裁,具有宣传、教育和树立榜样的作用。颂歌风格的作品,主要有歌颂党的革命领袖、歌颂苏维埃政权、歌颂红军、歌颂英雄人物等种类。

五州纪念歌

叙事歌曲:如《红军打监利》《打上饶》《第一次反“围剿”胜利歌》《第三次反“围剿”胜利歌》《茅坪出发打新城》《门口挂盏灯》等。

小型歌剧:在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由黎锦晖创作的一批儿童歌舞剧《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等,曾在城市的一些青年学生中广泛流传。随着许多先进的知识分子投身革命,这些歌舞剧作品也进入苏区,苏区军民就开始了老曲新唱的改编工作和编剧配曲的创作工作。苏区的音乐作品中便出现了小型歌剧这种新的形式。

如:《工农兵团结杀敌》

时间:1931年

地点:苏区某地

人物:工人(简称工)、农民(简称农)、士兵(简称兵)、妇女(简称妇)、柴夫(简称夫)、帝国主义分子(简称帝)、蒋介石(简称蒋)、资本家(简称资)、地主(简称地)、陈济堂(简称陈)、卫兵(简称卫)

第一场(www.xing528.com)

《工农兵团结杀敌》插曲

工:(看见一个军人背着马刀走来,很严肃地唤一声)你是哪一个?站着不准动!(大家站起来用武器指着他,走到他身边,缴掉他带的马刀,并检查他全身。)

夫:(严肃地)把他杀掉。

众:不要杀他,叫他说说蒋介石的情况。

兵:(请求地对工人说)请不要杀我,我是被抓去当国民党兵的受苦人,请你们救救我。

农:你不要害怕,你把蒋介石的情况谈谈,我们也是受蒋介石压迫的受苦人,我们要想办法去捉蒋介石。

兵:蒋介石今天就在开会,大家有决心的话,我们就可以捉住。

众:我们有决心,我们马上去捉蒋介石。(齐下)

第二场

布景:庐山上的一幢洋房子里,帝、蒋、陈、资、地一个个狼狈地走出来,一边吸烟一边开会,门口站着一个士兵。

蒋:(站起来宣布开会)现在开会吧。今天我要讲的是,现在我们中国的江西省有好几个县的工农暴动了。他们暴动的目的是向我们今天在座的兄弟们进攻,要想分我们的田地财产,我们大家怎样来对付他们呢?

帝:工农暴动嘛,没有什么关系!他们没像样的武器,力量很少,我们这么大的力量,还怕他们吗?

陈:我的意见,也是不必害怕。他们这么一点力量来进攻我们,毫无影响。

地:他们想分我们的田地财产吗?那不行,我们要坚决抵抗他们。

资:对,要抵抗他们!

(工、农、兵、妇、夫上场,由兵带入悄悄地摸进会场,一个卫兵正在打瞌睡,兵快步上前一马刀将卫兵杀死,夺过卫兵手中的枪,便一齐冲了进去。)

工、农、兵、妇、夫:不许动,都举起手来!(反动头子们都吓呆了,全部被活捉。)

第三场

布景:野外。

(幕启:工、农、兵、妇、夫正坐在地上开会,讨论研究处理活捉到的那几个反动头子的事。)

工:今天我们大家辛苦了,获得了伟大胜利,我们大家来讨论一下,给我们捉到的那几个反动头子,怎样来处理他们才好。

农:一个个拿来杀掉。

众:好!

(接着便由兵与夫共同把蒋介石、帝国主义分子、地主、资本家等推了出来,命令他们一齐跪下。然后,工人拿着斧子,农民拿着锄头,兵拿着马刀,妇女拿着菜刀,夫拿着柴刀,边舞边唱。)

《工农兵团结杀敌》插曲

(唱毕,众高呼口号:“中国工农兵万岁!”“中国工农红军万岁!”“中国共产党万岁!”在口号声中闭幕。)

苏区的早期歌剧由于脱胎于小型歌舞,加之苏区军民更为注重的是节目的内容和它的社会作用,所以这部《工农兵团结杀敌》似乎更具歌舞剧和活报剧的性质。类似的情况还出现在戈利创作的歌剧《工农兵团结》中。另外,歌剧《五一国际劳动节》似乎更像一部带插曲的小话剧,《欢送哥哥上前方》则更像一部有剧情的表演唱。但1933年以后创作的苏区的后期歌剧,无论在戏剧结构、剧情安排,还是戏剧高潮的处理方面都有了较大发展,如《快快归队当红军》《拉尾巴》《位置在前线》和戈利创作的《志愿当红军》《拥军优属》等。这些结构短小、音乐通俗的歌剧作品,人物性格鲜明,表现纯朴、自然,剧情都取材于苏区军民的日常生活,内容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唱腔有创作的,也有利用民歌曲调填词的,音乐悦耳动听。这些歌剧作品尽管跟后来在延安形成的中国歌剧作品相比,还显得十分稚嫩,但它们打开了中国歌剧之先河,为中国歌剧的成型做了准备,应在中国歌剧史上占有一个较重要的位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