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福山,是以“徐福东渡至此”而命名的。据传,秦代方士徐福出海寻丹,曾到过东福山岛。历史上,英国、日本侵略者都把舟山群岛作为入侵中国的跳板。国民党败退台湾后,不断叫嚣要反攻大陆,因此东福山等岛屿就成为我军防守的最前哨。
这里被当地渔民戏称为“风的故乡、雨的温床、雾的王国”。东福山四周断壁悬崖,四季雾霭缭绕,巨大的山岩卵石堆叠全岛。由于岛上荒芜,驻军的粮食和蔬菜供应全部靠船运送。台风时节,连队半月一次给养,库存的冬瓜日复一日吃得让人反胃,战士们上山采来野葱调调味。因此,连队流行这样的顺口溜:住帐篷,喝盐汤,半斤粮,肚角装,不怕苦,守边防……
张焕成回忆说,为了随时准备迎战扬言反攻大陆的蒋军,他同战友们除每天进行紧张的军事训练外,还要劈山填壑,炸石抬土,自己动手建造营房,修筑公路,开凿坑道,种起瓜菜……慢慢地,小岛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当年,他们连队还与上海“南京路上好八连”结成对子,一个在艰苦的小岛,一个在繁华的都市,都是南京军区基层部队的标杆。宣传部门来拍过纪录片,连队战士演出队还前往南京、北京做过汇报演出。副指导员韩光前还出席过国庆观礼。张焕成说,一次,班长勉励全班战士,一定要守卫好祖国的东大门,让生活在后方的人民放心。“耳闻目睹这一切,我真想放声高歌,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可是,他只读过村里的小学,心里有了感觉却难以用文字表达。(www.xing528.com)
张焕成出生在仙居县双庙乡公平村,原名应日友。他三岁时,父亲应直明亡故,六岁时母亲小冬花不幸去世。后来,他被仙居县横溪乡下徐村的一位寡妇收养。从此,他改名为张焕成,每天要放牛、砍柴、干农活。
1958年11月,在公社书记的动员下,19岁的张焕成参加体检,穿上了梦寐以求的军装。在训练和施工的间隙,他刻苦学习文化。偶有所悟或听到优美的词句,他便记在自己的小本子上。他说:“1960年,我就开始写打油诗了,写了又改,改了又写。因为我文化水平低,不知道用词是否恰当,要么就查字典,要么就问战友,再接着写。”张焕成的好学精神,经常得到指导员许荣池(1947年入伍,山东人)的表扬。
凌增宝也说,那时,谁也没想到,这首不起眼的小诗后来却唱遍了全中国,使张焕成一举成名。“时过境迁,我十分怀念沈亚威、向彤这两位艺术家。没有他们的努力,绝不会有这支好歌的诞生,也绝不会有张焕成今天的荣耀!人生就是这样,过去的,再也不会重演。如果当时有现在的手机该多好啊,可以把老张写的那首小诗的底稿拍成照片,传播起来就更亲切更生动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