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人民志愿军勇敢战斗,周巍峙创作红色战歌

中国人民志愿军勇敢战斗,周巍峙创作红色战歌

更新时间:2025-01-18 工作计划 版权反馈
【摘要】: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署名“志愿军战士”。于是,他就将这首歌曲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1年4月《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歌名,又一次刊登了这首歌。同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规定《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两首歌曲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时的基本歌曲。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1950年7月7日,在美国的操纵下,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84号决议,派遣“联合国军”支援韩国抵御朝鲜的进攻。8月中旬,朝鲜人民军将韩军驱至釜山一隅,攻占了韩国90%的土地。1950年9月15日,以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在韩国仁川登陆,开始大规模反攻。同时,美国飞机还多次侵入中国领空,轰炸丹东地区,战火烧到鸭绿江边。最终,中共中央和毛泽东主席作出“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1950年10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时任文化部艺术局副局长的周巍峙,一直关注着抗美援朝这场关系新中国安危的战争,并着力组织抗美援朝的文艺宣传工作。

周巍峙(1916~2014),江苏东台人。小时候,学校老师经常让他唱《苏武牧羊》,他从此喜欢上了这些悲壮的歌曲。1933年,他在做青年工作时,更喜欢唱歌。1936年,他开始作曲,写下了号召收复失地的《前线进行曲》,以及反对不抵抗主义的《上起刺刀来》。在“七七事变”后,他去了太原,通过合唱团的方式,来发动群众、鼓舞群众。1937年11月,他参加了八路军,后来去了延安。他坚信歌曲是能够表达时代精神的,是能够教育群众的,并说:“如果没有我对部队的感情,是不可能写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样的曲子的。”

1950年1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总社军事组记者陈伯坚采写的战地通讯——《记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几个战士的谈话》。标题的后面,有这样一首醒目的诗: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鲜,打败美帝野心狼!

署名“志愿军战士”。当天下午,正在艺术局局长田汉家开会的周巍峙,翻看了当天的《人民日报》。当看到了这段大气磅礴的志愿军誓词后,他立刻被诗中的豪迈气概和志愿军战士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所感动,迸发出难以抑制的创作激情,便轻声哼哼,感到很上口,就在腿上敲打旋律。不到半小时,一首经典乐曲就此诞生。当时,周巍峙接受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吕骥的建议,把“抗美援朝鲜”改为“抗美援朝”,把“打败美帝野心狼”改为“打败美国野心狼”。歌词变成了: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www.xing528.com)

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国野心狼!

而后,周巍峙还特别在词谱的手稿下面注明:“此歌写于1950年11月26日下午,田汉同志住处。”

如今,丹东抗美援朝纪念馆内陈列着一份在“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艺术事业管理局公用笺”上用蓝色钢笔水书写的《打败美帝野心狼》的歌曲,这就是著名作曲家周巍峙当年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谱曲的手稿。

周巍峙为这首战歌谱曲虽然用时很短,但来自他的厚积薄发。这首歌曲的每一个音符都是那么紧凑又干脆有力,绝不拖泥带水,将所有的情感都汇聚到一块,从而聚焦出一种慷慨激昂的效果,抒发了中国人民志愿军豪迈的必胜信念,以及对祖国对家乡的一种深深的眷恋之情。歌曲也正是在爱与恨这两种极端情绪的呼应下,增强了作品的艺术效果。

回家后,周巍峙把这首歌又用行书重新誊写了一遍,谱上曲。随即,他把这首歌交给了《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诗人袁水拍。12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这首歌名为《打败美国野心狼》的歌曲,署名为“志愿军战士词、周巍峙曲”。随后,《时事手册》半月刊也刊登了这首歌曲。歌曲发表后,周巍峙总觉得歌名不够理想。恰在这时,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旅大市委主办的《民主青年》杂志,以《中国人民志愿军部队战歌》为题,在第117期上的显著位置刊登了这首歌词。在点评这首歌曲时,说它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的战斗进行曲。周巍峙发现后很高兴,认为“战歌”一词用得好。于是,他就将这首歌曲正式定名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1951年4月《人民日报》以《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为歌名,又一次刊登了这首歌。同月,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发出通知,规定《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这两首歌曲为全国人民“五一”劳动节游行时的基本歌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