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光未然与冼星海在1938年因《五月的鲜花》结缘,共赴延安

光未然与冼星海在1938年因《五月的鲜花》结缘,共赴延安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光未然,原名张光年,著名词作家。当时,冼星海正在组织群众学唱《五月的鲜花》。1935年底,冼星海从法国回国。1937年秋,冼星海抵达武汉后,很快和光未然重逢。这里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战救亡的文化中心。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离开,途径西安,辗转前往山西的第二战区。

光未然与冼星海在1938年因《五月的鲜花》结缘,共赴延安

1931年9月18日,东北沦陷;1937年7月29日,北平沦陷;1937年11月12日,上海沦陷;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七七事变”后,仅半年时间,整个华北、华东处于日军铁蹄蹂躏之下。

“五月的鲜花,开遍了原野……为了挽救这垂危的民族,他们曾顽强地抗战不歇!……敌人的铁蹄,已越过了长城……”1936年,一位22岁的青年,用悲愤的诗词警醒全国同胞,不要忘记已经沦陷多年的国土。这首歌名叫“五月的鲜花”的词作者,正是日后写出《黄河大合唱》歌词的光未然。

光未然(1913~2002),原名张光年,著名词作家。1925年,他就在湖北老家随进步青年参加革命;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进入武昌中华大学中文系学习。他积极创办学生剧团,组织抗日救亡演剧活动。1936年,为躲避国民党宪兵的追捕,光未然转移到上海开展工作。在一次群众集会上,他第一次遇见了冼星海。当时,冼星海正在组织群众学唱《五月的鲜花》。

1935年底,冼星海从法国回国。在上海,他体察劳苦大众的呻吟,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战斗性的群众歌曲。他曾经与诗人塞克合作,创作了《救国军歌》:“枪口对外,齐步前进……维护中华民族,永做自由人!”一年后,“西安事变”爆发,这首歌唱出了示威游行群众的心声。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冼星海参加了上海话剧界救亡协会。他们从上海出发,前往武汉,沿途随时教群众唱救亡歌曲。冼星海在给母亲的信中写道:“我是一个音乐工作者,我愿意担起音乐在抗战中伟大的任务,用洪亮的歌声震动那被压迫的民族,慰藉负伤的英勇战士,团结起一切受苦受难的人们。”(www.xing528.com)

1937年秋,冼星海抵达武汉后,很快和光未然重逢。他们在周恩来领导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治部三厅共事。这里实际上已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宣传抗战救亡的文化中心。冼星海被邀请担任音乐科科长,他说:“我们要利用救亡音乐,像一件锐利的武器一样,在斗争中完成民族解放的伟大任务。”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有救亡的歌声,而且唱得热血沸腾!

1938年,武汉沦陷后,诗人光未然率领抗敌演剧队第三队离开,途径西安,辗转前往山西的第二战区。1938年的冬天,他们来到陕西宜川县壶口附近的古渡口圪针滩,从这里东渡黄河。后来担任《黄河大合唱》首演指挥的邬析零撰文,记录了当年的惊险:40来个打着赤膊、肤色棕黄发亮的青壮年,“扑通扑通”跳进水里,把渡船推向河水深处。船头高处立着一位60来岁的白胡子老人。十来分钟后,渡船已行近大河中央的危险地带,浪花汹涌地扑进船来。那位白胡子老人直起了脖子,喊出一阵悠长而高亢,嘹亮得像警报似的声音……

这次东渡,光未然第一次在高山之巅俯瞰黄河的壮美,第一次听到黄河瀑布的雷鸣,第一次目睹船夫们搏击惊涛骇浪的豪情。突然间,他有了创作的冲动和灵感。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圣地。抗战期间,这里是由红军和抗日游击力量改编的八路军新四军的总指挥部。1938年,中国共产党为培养抗战文艺干部和文艺工作者,创办了一所综合性的文学艺术学校——鲁迅艺术学院。这年冬天,冼星海携新婚妻子钱韵玲来到延安,就任鲁艺音乐系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