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汉(1898~1968),出生于湖南长沙县一个农民家庭。1928年,他在上海创办南国社。1930年,他作为上海戏剧界的代表人物,担任中国共产党在上海领导创建的左翼作家联盟的执行委员。1932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夏衍等打入电影阵地。田汉一生笔耕不辍,创作了130余部各类剧本,还写了近200首歌词。而他最为耀眼的身份,是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词作者。
1934年秋,在上海电通影片公司负责人马德建家里召集的一次“恳谈会”上,田汉答应写一个剧本来支持。于是,田汉取材于长城抗战的故事,以满腔的革命激情与熟练的创作技巧,很快就写出了总共十五个章节的电影故事——《风云儿女》(原名《凤凰的再生》),交给了在电通公司工作的孙师毅。影片内容是描写20世纪30年代初期,以诗人辛白华为代表的中国知识分子为拯救祖国,投笔从戎,奔赴抗日前线英勇杀敌的故事。
之后,电通公司很重视,邀请夏衍把故事改编成电影文学剧本,再经导演许幸之写成分镜头剧本。1935年1月,影片在上海斜土路的摄影棚开拍。在拍完了约一小半之后,又搬到荆州路电通公司新址继续摄制。
在交出电影故事之后,一次,田汉写歌词时才思喷涌。由于临时找不到纸,他在匆忙之中,随手就把文字写在了香烟盒的衬纸上。衬纸在孙师毅的书桌上搁置了一段时间,有些字被茶水浸湿,字迹模糊。夏衍请孙师毅把看不清楚的字,根据歌词的内容辨认抄录下来,加写在电影故事的最后。
田汉原本预备写好几段,但没想到,刚刚写成第一段,由于潜伏特务的告密,1935年2月,中共江苏省委与上海市委均被国民党反动政府破坏,他也于2月19日被捕入狱。
田汉和聂耳的革命友谊,来自他们共同的抗日救国理想。1932年4月21日,神交已久的他们终于在黎锦晖创办的明月歌舞团会面了。之后,在田汉的指引下,聂耳先参加了上海文艺界左联音乐小组,后又成了苏联之友社音乐组的成员。这期间,聂耳的音乐天赋尽显,革命热情也得到完全释放。第二年,在田汉等人的介绍下,聂耳光荣地加入了向往已久的中国共产党。聂耳公开发表的第一首曲作,正是田汉为他作词的《开矿歌》。此后的短短两年多时间,他们合作完成了《前进歌》《毕业歌》《苦力歌》等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歌曲。
田汉写的《风云儿女》的电影故事,曾刊登在电通公司出版的《电通》半月画报的第二期上。其末尾所附的《义勇军进行曲》的两段歌词是这样写的——
第一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血肉来筑我们新的长城。
中国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了,
每一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大炮飞机前进!(www.xing528.com)
第二段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
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
起来!起来!起来!
我们万众一心,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前进!前进!进!
比较这两段歌词,第一段是田汉的原作,第二段是聂耳(有的内容与孙师毅商量)为适应作曲的需要,在尽量保持原作的前提下,稍加改动后的定稿。
田汉原来匆忙写作的歌词较为口语化,与后来经过稍许修改的《义勇军进行曲》歌词相比较,后者显然更艺术化,更适宜谱曲需要,与旋律结合得更流畅紧密。特别是新增加的三个“起来”,逐步把歌曲情感成功地推向全曲高潮。末句的重复不仅在歌曲结构上使前后两部分平衡,又强调了歌曲的主旨。最后增加的“前进!前进!进!”,以铿锵有力的休止符来煞尾,把那坚决、勇敢、跨着轻快的步伐挺身前进的情绪,表现得更加明快、强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