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子军连歌》是一首进行曲式的短歌,是《红色娘子军》这部电影的主题音乐,贯穿在全剧每一重要环节,配合了剧中人物各种不同情感的变化。
“向前进,向前进,战士的责任重,妇女的冤仇深……”《娘子军连歌》主题十分准确、集中,语言相当精练,并且句子非常短促,有力量,有强烈的节奏感。
歌词中为何要反复提到“妇女的冤仇深”“奴隶要翻身”?当年,就是因为不堪忍受压迫和凌辱,那些海南妇女才愤而拿起武器投身到血与火的斗争。
编剧梁信笔下的女主角吴琼花为什么那么鲜活?是因为他“没有拘泥于具体的历史事件”。吴琼花不是一个真实的历史人物,而是梁信将现实生活中的人物融合而成的。
第一个“吴琼花”,是和梁信在一起工作过的三位女军人。1947年,在东北整风学习时,梁信与她们有过一次谈话。她们以前分别是童养媳、丫头和孤儿院孤儿,都有着同样的奴隶般的命运,而且性格都很倔强。特别是那个当丫头的,曾先后逃跑过十几次,受过地主挖空心思设计的“金木水火土”五刑。这些女同志讲到悲惨身世时异常愤怒,甚至不顾女儿家的羞涩,扯开衣服让他看自己身上的伤疤。从此,他的脑海里便留下了一双双令人难忘的目光。
第二个“吴琼花”,是已故的海南籍女革命家刘秋菊。1953年,梁信到广州工作,即着手搜集海南早期党的领导干部刘秋菊的生平事迹。在人们的传说中,刘秋菊能飞檐走壁,双枪百步射敌眼。新婚之夜被敌包围,她在眼看爱人英勇就义之后,仍引吭高歌,用歌声为同志们指引突围方向……梁信受此启迪,把剧中的吴琼花写成了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www.xing528.com)
第三个“吴琼花”,是一位女烈士。1958年,梁信在海南采访时,记下了她的事迹:“……她叫什么花?我已忘记,因为她入伍不久就牺牲了。”她从小无父,母亲是个盲人。她夫家姓陈,是个大土豪。她十岁卖给陈家,定命给陈家侄少爷。那是个大头儿,头比身子还大。两三年后,大头儿摔了一跤,跌死了。于是,她被人摁着头,跟公鸡拜了堂。十五岁那年,她趁赶庙会之机,逃跑了一次。地主把她抓回来以后,活埋了。也不知过了几个时辰,正赶上地主姨太要分娩,地主怕她的冤魂投胎报仇,又令人把她扒出来,想不到她又活了。十七岁那年,她参加了革命队伍。她打仗时不大听指挥,几次想藏枪偷跑,到陈家去报仇。
女烈士生平虽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像这样爱憎分明的活生生小事却有许多。梁信对她的痛苦遭遇和倔强性格印象深刻,衍生为剧中吴琼花“跑!看不住就跑!”“老爷,尝尝奴才的子弹吧!”等极富个性特征的言行。
就这样,三个“吴琼花”合成一个主角。故事按照对敌斗争、自我斗争两条线索,以及“女奴—女战士—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精心设计,就更加清晰完整了。
花木兰,是中国古代的巾帼英雄。她恪守忠孝节义,因为“代父从军”击败入侵之敌而流传千古。为了强调红军女战士的英勇无畏,《娘子军连歌》歌词中也写道:“古有花木兰,代父去从军;今有娘子军,扛枪为人民。”这样,就将电影中鲜明的阶级矛盾冲突,混合着“女儿当自强”的浪漫理想,准确地切中了当时政治文化的脉搏,从而歌颂了共产主义,歌颂了人民的领路人——中国共产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