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江西省的民办高等教育的办学类型可分为三种。第一类是具有举办学历教育的资格,能够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的普通院校。目前,这类学校基本上都属于高等职业教育的范畴,包括民办本科院校和民办高职专科院校,以招计划内学生为主。第二类是不具备独立颁发学历文凭资格,举办准学历教育,以学生取得国家承认的高等教育学历为办学目标的院校。在数量上,目前这类院校是民办高校的主体,它包括两种——文凭考试试点院校和自学考试助学机构。自2005年开始,文凭考试招生已经被教育部终止,意味着学历文凭试点形式的办学已经不存在,这类学校的办学活动已经转型。第三类是举办非学历教育,主要以各类培训为办学内容、以函授为教育形式的教育机构。
4.1.2.1 政府重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
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之所以能获得跨越式的发展,得益于江西省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发展民办教育的正确决策和这些年对民办教育的政策扶持。为了鼓励社会力量办学,江西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建立社会力量办学审批管理制度的通知》《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机构教学管理意见》《江西省民办学校招生管理暂行规定》《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办学的若干规定》,提出加快社会力量办学的十项新举措,大力支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创办教育机构。之后,陆续对发展民办教育提出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将民办教育纳入全省国民教育体系和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划,逐步落实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职称评聘,以及其他方面与公办高校的同等地位。对于民间力量办学,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资金比较短缺,办学所需的软硬件资源严重不足。针对这些问题,为了促进民办高校长期发展,江西省人民政府对于民办高校办学所需的贷款、税费减免、兴建新校区的批地、人才引进等方面都给予优惠和扶持的政策与措施。值得一提的是,在2000年精简机构的大背景下,江西省在全国率先设立专门的民办教育管理机构——省教育厅社会力量办学管理处,积极对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进行引导、监督,有力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5]
4.1.2.2 办学质量较高,形成了国内一流民办大学
经过多年的办学积淀,江西涌现出一批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的民办高校。2004年5月,《中国青年报》组织评选“全国民办高校20强”,蓝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航天职业技术学院、江西渝州科技学院和江西大宇职业技术学院从千余所参评院校中脱颖而出,进入“20强”,江西与北京、陕西并列第一。2007年5月21日,中国校友会网大学评价课题组完成了2007年我国首个反映民办大学和独立学院综合办学能力状况的评价报告——《2007年中国民办高校评价研究报告》。在最受关注的民办大学与独立学院综合排行榜上,江西蓝天学院位居中国民办大学排行榜榜首,综合办学实力和办学成效受到了民众的普遍认可。2009年,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发布《中国大学及学科专业评价报告》,江西蓝天学院名列2009年江西民办大学位居排行榜榜首。[6]江西蓝天学院在各种有关民办大学的综合排名中都名列前茅,显示了极强的综合办学实力,已经发展成为中国一流民办大学。经过30余年的不断努力,除了江西蓝天学院之外,江西省一大批民办高校不但在本省脱颖而出,而且成为全国民办高校的排头兵,形成了民办高等教育的“江西现象”“江西模式”,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逐步形成了江西、北京、陕西共同繁荣的“三足鼎立”局面。(www.xing528.com)
4.1.2.3 注重办学特色,走内涵式发展之路
江西民办高校非常重视特色办学,特别是在办学定位和专业的设置上,没有出现“跟风”现象。例如,江西服装职业学院把学校定位为多元化服装专业院校,全力打造中国服装专业院校第一品牌,逐步形成了特有的“学院+市场”的办学特色、“技术+艺术”的教学特色、“设计师+企业家”的育人特色、“传统+国际”的发展特色。目前,该校正在对少数文理专业进行改造,使这些文理专业向服装领域靠拢。按照人才市场对制造业和服务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办学,大力发展理工科专业,是江西民办高等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江西蓝天学院、南昌理工学院都是把理工专业作为重点来发展的。例如,江西蓝天学院已建成计算机中心、电子电工电信中心、现代制造技术中心、艺术设计与制作中心、汽车技术中心、护理实训中心、服装设计制作中心、汽车驾驶培训中心、基础实验中心等各类实验中心和实训基地120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1.7亿元。各个学校把内涵发展作为发展民办高等教育的关键。在稳定规模的基础上,加强师资建设、课程建设、专业建设,加大对教学仪器设备的投入,着力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控制规模的盲目扩展,防止因规模失控带来办学风险;另一方面防止规模萎缩,避免学校的财务风险,增强了民办高校的核心竞争力。[7]江西省民办高校高效快捷的运行机制,坚持以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发展路径,不但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可持续发展,也为公办普通高等院校深化改革提供了新思路。
4.1.2.4 紧跟人才市场需求,培养了大批急需人才
江西省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打破了政府包办教育的单一体制,面向市场、开放办学、机制灵活、注重效率,为经济欠发达地区探索建立“穷省办大教育”发展模式积累了成功经验。各民办高校创新办学模式,坚持“平民+就业”的教育理念,紧密结合基层群众子女求学愿望,贴近民营外资企业需求办学,在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方式等方面,紧紧围绕社会对人才实际需要来运作,形成了“低收费吸引全国生源就读、高就业率带动招生”的循环发展壮大模式。与此同时,在赣民办高等职业学校面向全国办学,开设适应我国“制造大国”建设需求的各类工程技术及加工专业,主要包括机械、电子、汽车、软件、网络、服装、旅游、营销、食品等社会需求量持续增长的职业岗位类细分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绝大多数是市场急需的技术型与技能型中高级实用人才。他们主要面向省内新兴工业园区和东南沿海地区就业,成为江西劳动力输出的新一代骨干力量。30多年来江西高校已经为国家输送了250多万名各类专门人才,高校对经济建设、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贡献率大大提高。民办高校的新建扩建,带动了当地金融、房产、建筑、建材、装饰等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了周边商业、服务业、餐饮业等的发展。江西民办高校面向全国招生比例一直保持在80%,每年各类学生消费资金达10个亿以上,对拉动当地内需进而刺激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对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做出了贡献。[8]到2007年年底,全省共有各级各类民办学校6225所,在校生120.65万人,其中民办高校13所,在校生16.22万人。今天,在“长三角”“珠三角”这些“中国制造”最具活力的输入地带,数以万计的职业技术人才“出产”于江西民办高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