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解释和应用成果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解释和应用成果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收费已无“潜力”可挖,实现教育公平的最有效力量是政府。正如约翰斯通所指出的那样,“成本分担是与高等教育参与公平联系在一起的,由公共财政投入的高等教育仍然对各种基础研究、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文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仅靠成本分担恰恰又难以做到”。因此,政府对民办高校及其师生进行财政资助,符合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观点,是该理论的实践运用。

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的解释和应用成果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民办高等教育接受政府公共财政资助提供了理论基础。

首先,政府是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中的一员,应该承担高等教育成本。但事实上,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并不享受政府的财政拨款,政府没有尽到其分担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应有责任。因此以财政资助的方式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扶持,是一项非常可行的变通措施。当然现阶段我国政府的财政能力有限,因此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本补偿应该量力而行,对其进行完全成本负担是不现实的。政府更多的应该是提供相关的成本补偿而不是全成本分担。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家财政收入的不断增加,政府财力变得越来越雄厚,就应该按照其收益结构原则来分担民办高等教育的成本。

其次,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为民办高等教育收费提供了依据,成本补偿(高收费)政策在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过程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缴纳学费会导致贫困家庭子女丧失民办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利于教育公平。民办高等教育收费已无“潜力”可挖,实现教育公平的最有效力量是政府。根据利益获得原则,政府作为社会或公共利益的代表,运用公共教育财政分担高等教育的成本,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正如约翰斯通所指出的那样,“成本分担是与高等教育参与公平联系在一起的,由公共财政投入的高等教育仍然对各种基础研究、文化的传承、社会的文明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而仅靠成本分担恰恰又难以做到”。

再次,政府通过税收收集了社会公共财富,拥有资源、财力和信息等多方面优势。随着中国政府由“全能型政府”转向“公共服务型政府”,以及公共财政制度的日益完善,基本建立起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为核心的公共财政制度,也即国家财政过渡到“公共型财政”,政府有能力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资助。根据能力支付原则,政府有责任利用自己的优势去进行资源分配。通过财政补助,一方面可以缩小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办学差距,促使民办高等教育高质量地履行公益教育使命;另一方面也可以满足部分付费能力低而又具有学术潜力的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愿望,促进高等教育公平。

总之,民办高校通过市场竞争机制配置教育资源,把学费作为选择性入学机会的杠杆,可以较好地实现教育资源配置效率。然而,民办高校利用市场机制办学,客观上存在市场失灵现象,不利于教育公平。政府通过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公共财政资助,能够弥补市场失灵,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因此,政府对民办高校及其师生进行财政资助,符合约翰斯通的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观点,是该理论的实践运用。

【注释】

[1]Paul A.Samuelson.The Pure Theory of Public Expeuditure[J].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54(11).

[2][美]约瑟夫·E.斯蒂格利茨.公共部门经济学[M].3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10.

[3]孙开.公共经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46-49.

[4]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2.

[5]许云霄.公共选择理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66.

[6]斯蒂格利茨.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243.

[7]任芳.我国民办高校融资问题研究[D].西安:西北大学,2007:30-53.

[8]张馨.公共财政论纲[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11.

[9]胡鞍钢,王绍光.政府与市场[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0:65.

[10]张剑波.论民办高等教育成本的政府分担[J].大学教育科学,2006(6):41-45.

[11]徐少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资助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47-52.

[12]朱志德,黄彬.政府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路径选择[J].教育发展研究,2008(22):4-7.(www.xing528.com)

[13]高培勇.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N].人民日报,2000-09-28(11).

[14]吕志胜.政府职能转换论——从公共财政角度审视政府[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56-62.

[15]高培勇.市场经济体制与公共财政框架[N].人民日报,2000-09-28(11).

[16]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7-38.

[17]陈共.财政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9.

[18]栗玉香.公共教育财政制度:生成与运行[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38.

[19]武小惠.完善公共财政制度,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J].福建行政学院福建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4):10-14.

[20]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81-83.

[21]阎凤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能够满足公共利益需求吗[J].探索与争鸣,2008(10):57-61.

[22]徐少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政府资助研究[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06:50-55.

[23]阎凤桥.中国民办高等教育能够满足公共利益需求吗[J].探索与争鸣,2008(10):57-61.

[24]高培勇.为中国公共财政建设勾画“路线图”[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7:77.

[25]靳希斌.教育经济学[M].2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83.

[26]Johnstone,B.(1986)sharign the Costs of Higher Education:Student Fiancial Assistance in the United Kingdom,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many,France,Sweden,and the United States,New York:College Board.

[27]D.B.约翰斯通.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中的财政与政治[J].李红桃,沈红,译.比较教育研究,2002,23(1):26-30.

[28]刘兰平.中美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主体的比较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05(3):53-57.

[29]曾小军.民办高等教育成本分担:国际比较视角下的研究[J].民办教育研究,2004(6):56-6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