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共产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解读

公共产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解读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民办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存在着的正外部性特征是许多国家政府为私立教育提供财政资助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一样,都是准公共产品,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举办的主体不同,我们无法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原则将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的界限划清。因此,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公共财政应该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资助。

公共产品理论与外部性理论解读

亚当·斯密最早从教育外部性和实现教育公平的需要两个角度论证政府参与提供教育的合理性。他认为,社会平均受教育水平越高,生产力越高,社会的自我管理能力也越强。此外,他还认为,市场失效妨碍私人教育,由于父母期望孩子能在短期内挣钱而迫使他们工作,因此他们倾向于降低对其子女的教育投资,企业倾向于不为提高雇员技能而投资,因为一旦雇员到其他企业工作,反而给其竞争者带来好处,或者接受培训的雇员反而要求加薪。因此,他提出,在“一个文明和商业社会里,通常百姓受教育是一个公共责任”。[9]

由于受到招生名额的限制,我国民办高等教育具有排他性和竞争性。民办高等教育排他性是指每一个接受民办高等教育的人都可以消费民办高等教育资源,并且凭借这种消费给自己带来效用,即更多的就业机会、较高的收入等,但这种资源是稀缺的,这种资源一旦被某一个人占有,就不能被其他人占有,即一个人享用了某种服务后,就会减少其他人对该种服务的享用,甚至排除了其他人对该种服务的享用。因而民办高等教育在消费上具有减少性的特点,在既定的民办高等教育规模下,一个人接受了高等教育,就减少了其他人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即它具有排他性。民办高等教育消费的非整体性使其消费在技术上易于分割,可将一部分人排除在高等教育消费之外。也即民办高等教育提供者有可能把有限的教育资源分割开来,提供给符合条件的受教育者,而他们每提供一定数量的资源,其边际成本一般来讲是大于零的。因此要接受教育者付费,不付费者就无权享用,因而民办高等教育在享有的资格上具有竞争性。

民办高等教育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性。作为一种高等教育服务,民办高等教育与公立高等教育一样,其直接产出是学生知识、能力的增进,思想品德修养的提高,或者说是人力资本的形成。接受了高等教育的社会成员具有更高的对人类社会普遍价值的理解力,在他们受教育期间已经受到了这种价值观的影响,具有更高的道德素养,所以他们更能够支持以公平、正义、人权、自由为价值核心的价值体系的构建。民办高等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思想观、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培养民族主义自豪感,促进社会的文明、自由、民主、平等、稳定,促进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进步,因此具有较强的正外部效益。为此,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一样,既不是消费上完全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私人产品,也不是在消费上完全不具有竞争性和排他性的公共产品,它兼有私人产品和公共产品的成分,属于准公共产品。也就是说,民办高等教育在给受教育者带来种种收益或满足的同时,又具有一定的公共性,具有较强的社会、文化功能,能给国家带来较大的社会收益。[10]教育活动的外部性,使得其无法完全通过市场机制来实现社会的最优,从而产生了对教育活动外部性进行补偿的问题。既然市场本身不能对外部性的损失给予补偿,那么补偿只能来自非市场方面,即政府的拨款和个人、社会团体的自愿捐赠。国家的调控方法有二。一是把外部性内化,即强迫所有人在一定的年龄阶段都必须受教育。这样,彼此的外部性都相互抵消。二是对教育活动进行补偿,即对民办教育进行资助。它又有两种方法,一是资助民办学校,使其降低成本,扩大供给;二是资助民办学校的学生,提高其收益,扩大其需求。(www.xing528.com)

民办高等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及其存在着的正外部性(externality)特征是许多国家政府为私立教育提供财政资助的重要理论依据。首先,民办高等教育与公办高等教育一样,都是准公共产品,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举办的主体不同,我们无法根据排他性和竞争性的原则将公办高等教育和民办高等教育的界限划清。既然公办高校能够享受政府全额财政拨款民办高校也应该得到政府财政补助,这是符合财政公平原则的。其次,民办高等教育不但能够给付钱消费的人带来应有的个人收益,同时也给整个社会带来公共收益,具有较强的溢出效应,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在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中受益,政府有必要对民办高校举办者给予一定的补助。第三,民办高等教育在办学的过程中更多地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利用市场化办学手段,客观上存在市场失灵的情况,有悖于政府追求社会效益最大化的本意,需要政府适度干预加以矫正。[11]第四,从全球范围来看,对私立高校进行资助是普遍现象。当前,国际上私立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非常有意义的主题就是公私合作伙伴关系,其运行特点就是两种体制资源相结合,实现公私两种资源的整合利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与民营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同步性。今天不少地方政府对民营企业都有财政支持。对于一个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政府都可以去扶持,对于教育这项功在千秋的公益性事业更应该给予公共资源的支持。就政府财力而言,有些地方民办高校办学形势比较好,民办高等教育已经从补充教育走向了选择教育,如果政府加大投入和资助,就可以扩大优质公共教育资源的惠及面积,产生公共教育资源的放大效应。[12]目前我国高校能够得到的捐赠很少,不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政府对民办高校进行财政资助,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方式。如果政府不对教育活动提供一定资助的话,举办者就缺少动力扩大教育服务,提高教育质量,而求学者也可能出现需求不足的情况。因此,根据公共产品理论和外部性理论,公共财政应该对民办高等教育进行资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