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旅游与影视、演艺文化融合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旅游与影视、演艺文化融合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江南古镇在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演艺产品分为民族风情展示型、山水实景演出型与文化遗产演绎型三类。江南古镇发展旅游演艺产品,除了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旅游演艺外,应尽量避免单一化。

江南古镇遗产旅游研究:旅游与影视、演艺文化融合

表演艺术创意产业中以文化载体的创新艺术形式。文艺演出在带来娱乐与艺术享受的同时也不断地促进创新文化的滋长,不仅为当地民众和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开启了体验古典和现代文化、感受艺术魅力的大门,也为开拓艺术旅游市场奠定了良好的基础。[58]近年来,旅游演艺已成为很多主题景区中重要发力元素。宋城通过“千古情”系列演出带动了整个主题公园的发展,被业内奉为运营经典。

但是近年来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并非一帆风顺。万达集团试水旅游业的首个驻场演出项目《海棠·秀》,在经过近三年演出之后宣布停演。业内哗然,进而引发整个行业的忧虑。万达并非个案,旅游演出市场遭遇“瓶颈”的现象越来越多。

2009年,文化部和国家旅游局联合下发了《关于促进文化与旅游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并成立了文化旅游合作发展领导小组,加强对旅游与文化结合发展的领导。该文件指出,要打造高品质的旅游演艺产品,把发展旅游演艺产品作为推进旅游与文化结合发展的主要措施。2014年,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部署进一步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鼓励专业艺术院团与重点旅游目的地合作,打造特色鲜明、艺术水准高的专场剧目,鼓励建立特色名镇古村。

江南古镇在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卜令娴研究指出,一方面,江南古镇“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风貌适合演绎浪漫气息浓厚的剧情;另一方面,江南古镇原汁原味的明清民国建筑,使其成为天然摄影棚[59]如民国时期的电视剧既有如《像雾像雨又像风》《阴丹士林》这样的作品,把主要背景放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上海,江南小镇作为差异性地域出现的;也有整部剧全部选址在江南古镇拍摄的作品,如《美丽无声》《一江春水向东流》等。现代爱情伦理剧既有部分选址在江南古镇拍摄的《我的青春谁做主》《伤城之恋》等作品,又有几乎全部场景都在古镇拍摄的如《似水年华》这样的电视剧。另外便是古装剧,时间一般在清朝乾隆年间,如《天下粮仓》《乾隆王朝》,或者是清朝末年民国初年,如《橘子红了》《玲珑女》等。纵观这些选址江南古镇拍摄的电视剧,有三大特色:一是民国题材为主;二是言情作品居多;三是古装剧时间一般为清末。拍摄这样的作品,江南古镇可谓是得天独厚。

目前,江南古镇的旅游演艺产品分为民族风情展示型、山水实景演出型与文化遗产演绎型三类。江南古镇发展旅游演艺产品,除了因地制宜发展适宜的旅游演艺外,应尽量避免单一化。

(一)民族风情展示型

此模式主要是通过社会资本或专业演出单位招揽艺术人才组建自己的特色演艺团队,创排自己的旅游演艺品牌节目,使之成为旅游消费者完成日间游览后的另一种精神享受和文化观摩,以增加旅游产品的人文内涵和吸引力

(二)山水实景演出型(www.xing528.com)

以旅游地山水实景为依托打造实景演出产品,如《印象·刘三姐》等。其代表作是梅帅元的“山水”系列大型实景演出。实景类旅游演出的主要特点是将民俗文化和著名山水旅游景点紧密结合,以当地政府投入为主、多元参与合作,以超常规模化表演为特征的旅游演出。从古镇运用这个演艺模式来看,2007年首演的《四季周庄》是我国第一部呈现江南原生态文化的水乡实景演出。

《四季周庄》依托“小桥流水人家”的经典环境,以特有的水乡表现手法,把水的灵韵、四季的轮回、历经沧桑保存下来的民俗呈现得恰到好处。[60]《四季周庄》全场演出60分钟,演出内容分为三个篇章——以渔歌、渔妇、渔灯、渔作表现的“水韵周庄”;以春的《雨巷》、夏的《采藕》、秋的《丰收》、冬的《过年》放映的“四季周庄”;以迎财神、打田财、阿婆茶、水乡婚庆展示的“民俗周庄”。从《四季周庄》的演出特点看:第一,表演形式多样化,有歌又有舞,还有大量的情景表演、民俗风情展示、杂技、吴歌、渔歌,等等;第二,演出呈全景式、情景化、开放式,演出地点为周庄江南人家水上舞台,表演是全方位的,主舞蹈(圆台)、副台(一侧长廊),以及四周场景都是演出表演区,演出与观众是近距离,甚至是零距离接触;第三,演出队伍专业和业余(农民)相结合,甚至有来自生活第一线的农民、渔民、市民,表演强调生活气息、市井气息。[61]它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风情,其地域性、民俗性、观赏性、草根性、艺术性堪称演艺精品,使旅游者真切地感受到乡情、乡文、乡俗、乡景的魅力和怀古、怀旧、怀乡的情结。

(三)文化遗产演绎型

文化遗产演绎型旅游演艺产品,由于依托积淀丰厚的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开发潜力极大。在江南古镇的文化遗产传播中,《角里人家》可算旅游演艺里的精品。

《角里人家》属于江南古镇本土田歌的音乐剧,长90分钟,唱段是清一色的沪语,主要演员有的来自上海沪剧团、上海歌剧院,有的是民歌演唱者,有的出过流行乐唱片。早在1953年第一届全国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在京举办时,青浦田歌队就一路过关斩将,先后在南京站、上海站比赛中成功晋级,作为唯一一支田歌队参加会演,声名远播。2007年,田歌列入国家级非物质遗产保护项目名录,也在青浦焕发了新的活力。《角里人家》展示了很多古镇非物质遗产元素,摇快船、江南船拳、阿婆茶、粽子舞、走三桥,朱家角古镇的农耕文化得以展现得淋漓尽致,建立了本土的民俗拳头文化品牌。

在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要尊重传统也要注重创新的理念。江南古镇并不能幸免于炙热的经济全球化与都市化进程的影响,消费意识形态正在扩张。都市化进程让江南古镇古典的诗意渐渐淡化,出现明显的商业化倾向。但是,江南古镇并没有完全国际化与都市化,它们依然保留着悠远的传统、古老的建筑,大部分居民也依然淳厚朴实。在发展影视与演艺产品的时候,如果完全忽视江南古镇的消费景观,也并不合理;而用过多光影手段去描绘古镇的消费景观,又不真实。所以,一方面,用“诗性的感性”去发扬水乡文化的一脉相承;另一方面,用“诗性的理性”去限制消费意识形态的恶性膨胀,这是导演们在拍摄关于江南古镇的影视剧时需要注意的地方。[62]当然,创新非常重要。正是具有创新意识的编创者不断为作品注入新的艺术元素和文化元素,才能使其具有长盛不衰的生命活力。

在影视、演艺文化与旅游业融合过程中要善用影视、演艺的传播效应。影视、演艺作为营销手段之一,可以大大提升古镇形象和竞争力。如《四季周庄》以现代科技手段和精巧的构思策划,鲜明地展现了周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浓郁的水乡民俗风情,凸显江南古镇民俗精致、博大的无穷魅力,成为展示周庄旅游形象的立体名片[63]影视、演艺与旅游业融合也可以创新古镇类旅游产品的表现模式,成为具有垄断性的旅游产品,从而形成超越其他古镇类旅游目的地的竞争优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