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有道之士明道之后,就能够获得大道的妙用,“不为而成”“以无事取天下”“绝学无忧”……智慧通达。在《道德经》第四十九章里,太上接着说:
“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为天下浑其心。圣人皆孩之。”
悟道了的圣人不和普通人“一般见识”,他们没有了常人的贪欲妄心。他们“无缘大慈,同体大悲”,不管有缘没缘,认识不认识,有没有“利益”挂钩,圣人皆以天下百姓之心为己心,以天下的安乐为安乐,以大慈悲心看天下百姓。故曰“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圣人的“无常心”,多半也是因为他们深知“诸法无常”。世上一切本来就都随因缘而变,随因缘的不同而生生灭灭,没有恒常的事物。圣人们窥见了那个亘古不变的“大道”,自然会以大道为重为尊为贵,还怎么可能与普通人一般见识呢!《楞严经》开经有句偈语叫“舜若多性可销亡,烁迦罗心无动转”。舜若多性是从梵文音译过来,意思就是无常性;烁迦罗心就是那个亘古不变如如不动的东西。佛道两家说的都是一个东西啊!(www.xing528.com)
因此,天下的老百姓,善良的,有好主意的,圣人们固然以善心对待,欢喜接受他们。对于不善良的,说话不好听的,有很多毛病的人,圣人们也有教无类,同样欢喜接纳他们。这就是得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德”所本俱之“善”,是为“德善”。故曰:“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而对于有信仰、有诚信的百姓,圣人们固然会对他们鼓励、相信、信实相待;个别言而无信、不实诚的人,圣人们也照样予以鼓励、诚信相待,使那些不诚信的人,最后都变得言而有信、诚信度提高起来,这就是得道之后所表现出来的“德”所本俱之“信”,是为“德信”。故曰:“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尽管有道的圣人本来就是有德有信之人,他们在生活中却表现得有点儿糊糊涂涂,藏才隐智。圣人如水,处下不争,纳千川百流而有容乃大,充满包容。所以在天下百姓看来,圣人由于深藏功与名,老百姓压根儿看不出来。我常跟修道的人开玩笑说千万别做圣人,若论装,圣人最装了。老子白纸黑字写着嘛——“圣人在天下歙歙”。看上去好像糊糊涂涂很包容很好欺负的样子,实际上却是大圣人一枚呀!圣人在天下百姓面前内敛锋芒,与天下百姓“和其光,同其尘”。你若无慧眼,断然看不出来他们本来就是圣人,盖因圣人之心已以百姓之心为心!为了让天下百姓不觉得他们神奇怪异,圣人们会与老百姓打成一片,与芸芸众生之心浑然一体。故曰“为天下浑其心”。若非要捕捉出他们的某一点“神圣”的信息,倒也有迹可循。圣人们往往童心未泯,因为他们有赤子之心,素朴自然,浑然天成,不造不作。这就是“圣人皆孩之”。
这一章和前一章都是对第二十章的进一步阐述,读者宜三章一起读,《老子略说》也最好把相关的三篇一起读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