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柔弱与刚强如何平衡

老子略说柔弱与刚强如何平衡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能够守持“柔弱”之道,才是真正的刚强。好比谦恭柔弱的母亲,往往比横暴刚强的父亲更获儿女爱戴一样。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老子略说柔弱与刚强如何平衡

胡涂医在前面的文章提到“千古悟道的人,总是灯灯相传,以心印心”。获得明师心传口授的,必定是因为福德因缘积累得足够多的人。所谓福德因缘,指的是善根福德各种因缘具足。善根,就是有善良的根本心性,能够生起自然无疑的“信解”——相信并且理解。而福德,则来自信受奉行,福德不足,就难以依教奉行,能依教奉行的,一般都是有福的。其实,“依教奉行”本身就最积福。德,则来自效法大道、效法自然,效法得越好,越接近于道之表现——德。所以,福德因缘,说到底,还在于“践行”!明师们在正式的心传口授之前,为了培植门人弟子的福德,往往会给弟子们很多的“磨性训练”。过去,在禅门里杖责跪香都是家常便饭。在医家,时至今日,打打骂骂也是常有的。这就是《老子》第三十六章的精神:

“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夺之,必固与之。是谓微明。柔弱胜刚强。鱼不可脱于渊。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这一章的文字通俗易懂,盖因老子所讲,都是“执大象”——执取自然大道之因果发展规律。天道自然,万事万物均有“阴阳”两方面。明道之人,必定懂得运用事物(或阴或阳)的一面去促使其另一面(或阳或阴)进行改变,以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理想效果。用佛门的话来说,任何事物都有成、住、坏、空;用道家的话来说,都有升、沉、变、迁。万物盛衰,莫不如此。所以看得破、放得下、不昧因果,则可得大自在。《道德经》真是修道的宝典!想求大道者,不可不烂熟于胸!

过去许多人把《老子》当兵书,就是因为老子在这一章里透露出来的智慧。遥想当年“长平之战”中,赵括指挥主力出击屯扎在故关前的秦国部队。秦将白起故意放开直通长平的大道让赵军长驱直入,预伏在小东仓河北岸的两万五千秦军把赵括的军队退路切断。白起指挥秦军把赵军主力压进一片狭窄的山谷,把赵括的20万人围困在狭窄的山谷里,最后因为赵军后勤补给跟不上,在被围了46天后投降秦军。白起用兵,暗合老子所宣说的“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要收缩合拢围困或聚歼敌人,必定要张开放大自己的阵地诱敌深入。用老子的智慧来带兵打仗,当然可以克敌制胜。

“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则是一阴一阳之道所体现出来的“物极必反”。好比今天的美国打遍天下无敌手,在其最强盛的时候就是其走向彻底衰亡的开始。在养生修道上来说,正好需要反思,目前虽然你看上去“身强体健”,这或许正是老天爷“将欲弱之”的时候。若要惠及下半生,此时正是用功时!所以趁你现在身强体健,好好用功。如果现在已经是亚健康了,还不用功就更不像话了。

老子爱从事物“阴”的一面去讲“阳”的一面的重要性,千古以来却被人当兵法、谋略去运用,这或许是他老人家最不愿意看到的吧。当然,也更说明“大道泛兮,其可左右”,大道无处不在,大道之理,应用在哪个方面都能所向披靡!比如这句“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历代“兴之”者,若不保持谦虚谨慎勇猛精进,很快就会被“废之”。想当年柯达胶卷、诺基亚手机是如何强大!在数码相机智能手机到来之初,这两家公司如日中天的江湖大佬地位在同业中无人能及,但由于不明白“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的道理,太过complacent(自满),对新的科技拐点把握不当,错失转型良机,现在差不多都销声匿迹了。(www.xing528.com)

“将欲夺之,必固与之”,这也是天道的规律。老天爷给予你越多,你越要谦卑,否则被“夺”的就越快!现在的很多年轻人自以为精力充沛,熬夜、泡吧、瞎搞,挥霍精气神,这样未来的人生路上哪能有好身体呢!盛极必衰,阳极生阴,这是自然的规律。既然如此,此生为人,当常反方向观察自己的思想行为。在练功修道上来说,就是要行“返还”之功。

明白了以上的道理,才叫作明道。故老子曰:“是谓微明。”大道洁净精微。微明,并不是说微微有点儿明白,而是说以上道理明白了,知行合一了,才算对大道明了、明道了。明道之人,必定对万事万物的微妙玄机一眼看穿。比如事物将如何向反方向发展变化,常人不知不觉,明道者却能在冥冥之中保持觉性清明。这就是“微明”!

微明者,必懂示弱养能。哪怕练出了很高的本领,也展现柔弱的一面于人前。谦卑礼让,处下处低,这就是“柔弱”。能够守持“柔弱”之道,才是真正的刚强。好比谦恭柔弱的母亲,往往比横暴刚强的父亲更获儿女爱戴一样。这就是“柔弱胜刚强”的道理。

处身治国的“利器”,就是体悟宇宙万化在阴阳两个方面的发展变化的智慧。有如此体悟、证悟之人,懂得内敛而不炫耀,守拙而不显摆。好比鱼儿必须潜藏于水中,如鱼得水,方能长久,一旦鱼离水,则大事不妙。所以潜修密行,抱道隐身于尘世,方是圣人之道。这就是“鱼不可脱于渊”的道理。哪怕有朝一日,虚空粉碎,大道已成,也要“润物细无声”,不会以得道高人自居。举凡真正明道者,必定宣称不明道,千古皆然!这就是“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