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老子略说执古之道改编为:《老子略说》:执古之道

老子略说执古之道改编为:《老子略说》:执古之道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老子在后面还再次提及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故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里强调:“无名,天地之始。”太上所言“执古之道”,其实也是“执今之道”,这个“古始”之道,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

老子略说执古之道改编为:《老子略说》:执古之道

老子在《道德经》第十四章里再一次阐述“道”长啥样,如何修证才能“见道”、悟道。太上曰: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所谓“夷”,就是平坦、平易、简易的意思。那个万物之宗主虽然“视之不见”,但它却是如此之“夷”,如此简易、平实。老子在后面还再次提及说:“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大道本来就至简至易,我们凡夫因为还未明道,所以容易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习气,把简易无比的大道整得很复杂。“希”,就是稀少、稀薄,言其无形如虚空。“微”,为精微、细微、细小。夷、希、微,均言大道本具之素朴、无形、无色、纯粹、自然、清静。用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当然“不可致诘”。无色无声无物,当然就不可见不可闻不可感不可知了。如何才能“见道”?显然就得先收摄眼、耳、鼻、舌、身、意六根,歇止妄念了。这与《心经》所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异曲同工!

在医家的传承里,明师们总会要求弟子们烂熟《道德经》,就是因为这短短五千言,仿佛茫茫苦海里的灯塔,可以指引我们航向觉悟的彼岸。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慈悲叮嘱我们“道”大概长啥样,如何修证它。

上面这些话——“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在《道德经》第二章里也有提及:“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独立不改,周行不殆的大道,本是清静圆明之体,它有无相生,长短相较,高下相倾。换句话说,大道非有非无,非长非短,非高非下,不明不暗。它阴阳不分,清浊并包。所以哪怕在其上,也不可见皎洁之光,在其下亦不可见其蒙昧之暗。它寂兮寥兮,绵绵若存,不可名状;它有又无,无又有;它“色即是空,空即是色”。故曰:“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大道虚而不虚,冲而不冲(因此天下叫“冲虚观”的道观特别多),似空非空,无形无状,无名无相,无体无相,若要勉强了解它,唯有进入恍恍惚惚,杳杳冥冥的虚空大定方可察知。(www.xing528.com)

明道之人,从彼岸看此岸,无处不大道。它性体圆明,如环无端,无头无尾,无前无后……若想从“前面”见它,迎不到其首,若要随之于后,亦见不到其尾,但它明明白白就在“那里”,就在“这里”,它在“过去”,也在“现在”,还在“未来”,大道无时无处不在!大道亘古长存!故曰:“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天地之始,其无名,天下有始,其为天下母。故老子在《道德经》第一章里强调:“无名,天地之始。”在第五十二章里,再次强调:“天下有始,以为天下母。”太上所言“执古之道”,其实也是“执今之道”,这个“古始”之道,本来就是天地万物的本始和纲纪。

从这一章可见,一切非简易、简单的方法都难以明道!

顺便说一下,根据胡涂医的师传,这一章里的“搏之不得名曰微”,“搏”字应念作“抟”。陈抟老祖号“希夷先生”可为旁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