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老子略说:大道无情

探索老子略说:大道无情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旁听哲学课,老师把《老子》当哲学来讲,我才知道居然有人认为《老子》是“哲学”——在我的医道学习路上,《老子》明明是修道的书呀!大道无形,大道无情。

探索老子略说:大道无情

时间还早,咱们来看看《老子》第三章: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说起来好笑,以前医家教徒弟,《老子》是第一部要背的经典,师父要求这部经典必须烂熟于胸,却不许我查阅任何注解。后来上大学的时候旁听哲学课,老师把《老子》当哲学来讲,我才知道居然有人认为《老子》是“哲学”——在我的医道学习路上,《老子》明明是修道的书呀!后来随着修习的进展,加上年纪渐大,也被允许广涉各家注解了,欣欣然跑了很多图书馆,把王弼、河上公吕洞宾唐玄宗宋徽宗、张洪阳等大咖的注解全拜读了,更是觉得《老子》被注解得很有“片面性”,但也都很“有道理”。——《老子》五千言在在处处论述的全是大道,道是天地之始,是万物之母,是众妙之门,从任何一个角度去注解,当然都会有其“道”理。好比盲人摸象,不管摸到的是大象的哪里,都是象身体的一块儿,能不“象”吗?

所以读了各家注解之后,我觉得对《道德经》的最好注解就是不要去注解,把它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再把它彻底忘记掉,好好用功,哪天水到渠成了,自然会懂老子在说啥。对于真正走上修道路上的人,对世间的事物——包括这部《老子》,都要尽量能看淡、看透、放下,可能这样才是对《道德经》的最好注解。

好比我们心中不仰慕那些明星,就不会驱使自己去追星。心中不羡慕贤能的人,就不会强行驱使自己的身心去追求达到贤能的人的能力,哪怕有一天自己不小心有了很贤能的本事,也不要人为地标榜贤才。因为你知道,“不求大道出迷途,纵负贤才岂丈夫”。你哪天变得贤能了,并且被人为地标榜了,麻烦就会接踵而来了。所以修道的人不要去追求啥贤能的能力,管什么千里诊病空中取药,一概不要去追求,就算拥有了也要淡然处之。否则找你求医问药的人甚至想见识你的“贤能”的人,明着捧你,暗着追你,你每天被赶着东奔西跑疲于奔命,最后不得不像躲盗贼一样躲着,还有啥时间和心情走你自己的修道之路呢!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金银财宝也好,奇技异能也罢,本来也都是珍贵的难得之货,若不懂藏拙,反而加以提倡,这就像露富惹贼一样引人犯盗戒,最终害人害己。所以修道之人,要看淡、看透这些“难得之货”,不要人为去加尊,才能“以无事取天下”,走到彼岸!

特别是修炼性功(修炼心性)时,更是要放下这种崇尚贤能的欲望。说白了,就是不要追求啥奇技异能。有些人修道入静时,光明偶尔会显现,那时如果“尚贤”、好奇加上兴奋(人之常情啊),想去“看清楚”这个光明境界,这样心就反而会乱了,光明不见,杂念丛生。所以老子说:“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www.xing528.com)

所以真正修道有成的圣人,若要体解大道,先要心如虚空。这就是佛门说的“若人欲知佛境界,须净其意如虚空”。修习医道者的心法药方就是心地纯、素、朴、虚、静,这样才能合于天道。“同于道者,道亦乐得之。”如此用功,道气(理解为能量吧)才能不采而采,敛华就实,凝聚于丹田。故老子云:“虚其心,实其腹。”

医家秘传的各种修炼方法,不外是要使我们的全部身心经常处于放松、恬静的状态中。胡涂医总是强调要踏踏实实去践行,其实也没有那么多大道理讲,你去踏踏实实践行了,知行才能合一,不炫机智,不尚狡诈,不偷奸耍滑,并且懂得弱化自己的“执念”——哪怕那是强烈求道、求开悟的意志也必须弱化、放下,只管像一个筋骨强壮的爷们儿一样踏实践行就好。这样的心法药方,能使自己那颗妄心化于没有贤愚贵贱的大道之中。心不去“知”贤愚贵贱,心不动念,不进不出,不起欲望,不用智能,乐享天真,返璞归真……如此这般,方能与道合真!所以老子说:“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大道无形,大道无情。无形无相,不增不减。你要从事的,就是“无事”,你要为的,就是“无为”。所谓“为无为,事无事”,才是契入真如之道。所以老子说:“为无为,则无不治。”

子时到了,睡觉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