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向本学科做纵向拓展
课程内容向本学科做纵向的拓展延伸是我们最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技能,这种技能最能反映出一个教师对本学科知识的熟练程度和对本学科知识的宏观整合的能力。把教学内容的各要素按照水平关系和垂直关系加以整合,克服学科知识的支离破碎的状态,反映出学科自身的教学内容的统一,防止学生的知识体系窄化、僵化,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只有这样,才便于学生对本学科知识的全面掌握,便于学生对本学科的知识融会贯通。
比如,我们在讲解英语介词“in”的用法时,经常会把以前见过的几种典型用法综合起来讲;在学习陶渊明的某篇作品时,我们也常常会把陶渊明的生平和以前学过的他的文章或者他的同类型的某篇作品综合起来讲解。这是一种向本学科自身做纵向拓展的常见的教学方法。
2.向各相关学科做横向拓展
新课程教学中不仅要注意学科内联系,还应注重学科间综合。学科之间本是相连的,不可能有独立的学科内容。为此,学科教学可以渗透许多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其他学科知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中,要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把握好“导”的时间、内容、方法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融合各学科知识的能力,让学生运用其他学科知识来解决本学科的问题,即把某一学科作为子系统纳入整个学习的母系统中去,使他们的学习更加系统化、科学化。只有采用这样的学习方法,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适应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因此,教师在进行本学科教学的同时,要适当地兼顾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和其他学科搞好教学上的配合,让其他学科的知识渗透更好地为本教学服务。(www.xing528.com)
有位高三语文教师上阅读课时有个题目问:谭嗣同就义的动机是什么?答案当然是:“今日中国未闻有为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这样的答案,照原文肯定没有问题。可是,从历史的角度看,我国为“变法而流血者”是从谭嗣同开始的吗?前面好像还有商鞅、吴起……如果我们的这堂语文课和历史课沟通一下,这样的答案还是值得进一步研究的。我们教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标准答案,而应该在扩展知识面的基础上促进思考。
3.向生活大课堂做综合拓展
由学科世界向生活世界回归是课程理念的一大飞跃。这是因为,人始终在生活世界之中。生活世界是人生命存在的背景,是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基础。在生活世界中,认识自然现象,理解和体验社会的道德、艺术,通过与他人的交往和自我反思来提升自己的人格。为此,教学中要尽力做到教学内容生活化。也就是在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联系生活学习,将学科课程变为学生认识生活的活动课,体现学习“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学科教学应该以课堂教学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全方位地把学生的学习同他们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缩短课本知识与实际生活之间的距离。
比如,有位教师在讲到要规范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时,指导学生在回家的路上留心沿路的招牌、广告等有没有不规范的地方。第二天,在课堂上一交流,学生们非常踊跃。比如,省烧伤治疗中心的大楼顶上,竖起来的大霓虹灯招牌却赫然写着“烧伤中心”四个大字,完全没有把意思表达清楚。这样,费时不多,就让学生们知道了规范地运用语言文字的重要性,增强了学生的学以致用的意识,又通过实际应用而促进了思维的严密和表达的准确。再如,有一位教师在讲授高中语文课《漫话清高》时,曾向现实生活拓展,以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北大才子卖猪肉”中的话题人物陆步轩和在所有人不理解的目光中去贵州山区最为贫困的岩洞小学教书因而入选央视2004感动中国候选人——华中农大经济学硕士徐本禹这样两个人物来讨论何为“清高”,对传统的“清高”做出了新解:“清高”是一种不同于世俗、不随波逐流的精神风范,是一种自尊自爱自信的人生态度,是一种把精神看得比物质更重、把心灵看得比口腹更重的处世方式。说到底,它是一种人格追求,是一种有着明确和强烈的人格意识的表现。这样的拓展会使这节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影响,会使学生对“清高”有更深的认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