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调控
课程设计的调控是指在准备课程教案时,同时制订一个整体对课程的实施调控计划。调控计划的制订基本分四步:首先,确定课程内容调控要求,根据教学目标、课程资源、教学方法的特点,提出相应的调控要求;其次,分析学生的情况,如班级规模、学风学纪、学困生的比例等与调控相关的因素;再者,组合调控资源,选用恰当的教师行为、教室设施、辅助教具等承载物;最后,通过文字的形式,把设计文本化,使之精确,可查看、可检测、可评价。
当然,我们安排调控的预设,并不排除课堂的生成,这是常规调控和动态调控的关系。常规调控是主线,动态调控是旁支,逸出的旁支必须回到主线。否则,计划调控就失去作用,课堂的时间效率也就无从保证。
课程设计的调控方案可以采取两种形式表述:一种是教案标注式,即在普通的备课教案中增加调控的内容标注;一种是专门调控计划,即以调控为主体的课堂教学计划。
这些调控技能有时间上的约束。常规的有:①上课前站在教室门口,通过体态语示意学生尽快进教室,并做好相应课程的准备;②上课铃响后,通过目光、表情、手语等动作提醒学生安静,进入上课状态;③正式讲课前,可进行考勤、检查作业、复习提问、说明本课的教学目的任务等工作,动员学生与教师配合,共同完成教学任务;④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集中学生的注意力,适当地变换教学的方式和节奏;⑤在课程段落、知识节点、一节课的结束前,进行小结或总结,并布置课后巩固性练习。
2.课堂纪律调控
良好的课堂纪律是顺利进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保证。通过课堂纪律管理,可以培养学生自觉遵守纪律的好习惯,创设一个最佳的教学环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在课堂教学中,纪律管理不仅能促进教学的双边活动顺利进行,而且是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有助于学生适应集体活动的重要手段。
课堂纪律管理是学生遵守教学秩序的行为基本要求。比如,开始上课,教师走进教室,学生起立致敬,教师要还礼;教师提问,学生应先举手,得到允许再发言;学生不准擅自离位,更不准说笑打逗;把学习用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等。这些课堂常规能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遵守纪律的良好习惯,并为创造严肃、活泼、和谐的课堂气氛和学习情境奠定基础。对大多数学生而言,基本规范应该是养成行为,不需要特别强调。但新课程新的教学模式的引入,提出了“开放、活跃、快乐”的课堂教学要求,表现在课堂上就应该是自由的、平等的、交互的。这样一来,就给教师带来两难的问题:让学生在上课时思维活跃、充分表现、积极活动,课堂是“活”起来了,但有可能造成场面难控制、秩序难维持、任务难完成的后果。在既体现新课程的要求,又保持良好的教学秩序的要求下,加强课堂纪律就显得很有必要。(www.xing528.com)
(1)建立个性化的课堂规章制度。每个班级的情况不尽相同,千篇一律的规章不见得符合每个班级的具体情况,课程不同,管理要求也有不同,每个有经验的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教学特点,建立一套个性化的规章制度可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2)恰当处理课堂违纪行为与偶发事件。课堂纪律要求教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而课堂上的违纪行为和偶发事件却具有突发性,要求教师快速反应,及时控制与处理。处理违纪行为和偶发事件的基本思路是既要尽量不影响教学进程,又要控制违纪现象和偶发事件的影响。
一般来讲,如果一个学生只是消极地完成学习任务,教师不必立即公开处理,可采用沉默、皱眉、走近等方法处理。如果一个学生的违纪行为已明显干扰整个教学过程,教师必须立即处理,并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提示、暗示、制止甚至惩罚的方法。如果学生为了吸引教师的注意而出现违纪行为,教师可以用不予理睬来处理。总之,在处理违纪行为时,尽量不要中断教学的正常进行,尤其不要频繁地中断教学来处理违纪行为。常用的有下面几种:①正面提醒法;②安排工作法;③点名提问法;④个别谈话法;⑤复述制度法;⑥无言控制法;⑦停止学习法。
偶发事件是无法预料的,一旦发生就难以回避。在当前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特别强调师生平等,师生交流、互动,学生在课中就容易表现自我,无拘无束,展示个性。有的学生常常会说一些教师意想不到的话,提出一些教师无法马上回答的问题,做一些教师没有安排的事等,常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偶发事件的概率明显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遇到偶发事件,首先应冷静判断,确定问题的性质和危害等级,迅速明确解决的方向:是求助求援,还是自己控制或者让学生解决。对于一般影响教学秩序的偶发事件,先考虑转化为教学资源的可能性。如果不行,就尽快消除影响。常用的方法包括:①巧给台阶法。课堂上,对于那些好出风头或恶作剧的学生,在对他们进行批评教育时,要注意给他们台阶下,千万不能闹对立,避免把矛盾扩大。对偶尔犯错误的学生更应如此。②暂时悬挂法。把在教室中发生的偶发事件,采取淡化的方法,暂时“搁置”起来,或是稍做处理,留待以后再从容处理。③因势利导法。课堂中有些偶发事件的出现已经激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完全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教师要想让学生重新注意于原定的教学内容十分困难。这时,可以转而发掘事件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地开展教育或教学活动。④以变应变法。当课堂教学超出原来的设想,突然出现意料不到的情况,且影响正常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变应变。⑤借题发挥法。把课堂教学中的偶发事件巧妙地融进自己的教学之中,利用课堂教学中出现的意外情况,借题发挥,大做“文章”。
(3)树立教师课堂威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新课程强调平等教学,但并不否定在课堂上树立教师的威信。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有威信的教师,可以用轻轻一句话甚或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相当一部分课堂纪律问题往往是教师本人引起的。比如,不认真备课,没有真正的教学目标,不知把学生引向何处;讲课中时常出现停顿,学生无所事事,使违纪学生有机可乘;讲课内容过难或过易,速度过慢或过快;教师举止也会造成纪律问题,如上课迟到、组织教学不力、态度生硬、师生关系紧张、不注意自己的仪表、举止不文雅、动作不规范,都易让学生暗中模仿或分散他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议论和评价。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隔膜乃至对立的师生情绪会成为课堂管理的严重障碍。如果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建立起师生关系的肯定情感,他就会把自觉遵守课堂管理的各种规范,同时看成是维护师生之间的友好情感的需要。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皮尔逊说:“为了得到教师的爱,学生可以去做各种教师所喜爱的事,甚至去学习他最不感兴趣的科目。”
课堂规范和制度的建立与执行不能一言堂,不能只是教师自己说了算。要充分引导学生认识课堂规范和制度的意义,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意见,组织他们参与规范和制度的制定,并通过学生参与来执行相应的规范和制度。要促进学生从规范和制度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使他们成为制度和规范建设的主人,把课堂规范和制度管理过程作为规范和制度教育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