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课堂言语技能实例示范

课堂言语技能实例示范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我们从这堂公开课一起来探讨言语技能在课堂上应用所起的不同的效果。总体而言,该教师的课堂言语主要表现为冷漠和过于笼统,即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反应或仅仅给予“简单笼统的点评”。但是,教师的言语始终呈现出一个将学生往最准确的方向引导的趋势。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对“附属小国”其实并不了解。教师这一言语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学生“错误答案”的嘲笑将很有可能在学生心里造成一些困扰。

课堂言语技能实例示范

下面,我们从这堂公开课一起来探讨言语技能在课堂上应用所起的不同的效果。

【案例1】

学科:语文《唐睢不辱使命》

教师首先对这篇课文的题目进行了解读:通过同学们课前的预习,让大家了解到唐雎是一个什么?

生:唐睢是一个人。(集体回答)

师:“辱”是什么意思?

生:负。(集体回答)

随后,教师讲解了课文产生的历史背景:秦国灭掉楚魏,而后准备进一步吞并安陵国。故事讲得很精彩,学生们也听得津津有味,对历史知识比较感兴趣。

师:既然秦国灭掉的是楚魏,那这与我们今天讲的课文有什么关系呢?这就需要大家了解安陵国与魏国的关系了,你们知不知道安陵国与魏国是什么关系?

(学生没有反应)

师:安陵一国其实是魏国的一个附属小国。(“附属小国”的语音加重)

(学生沉默)

师:明白吗?(看着全体学生)

寥寥的几个人声音较小地回答:明白。

师:嗯,既然大家都明白了安陵国与魏国的关系以及当时的情况了,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秦王还想干什么,以及安陵国是怎样化险为夷的。

师:通过我们对前面两个自然段的学习,特别是唐雎与秦王的这两段对话,可以看出秦王什么样的性格?

生1:粗暴。

师:粗暴?(全体学生哄笑)

生2:虚伪。(www.xing528.com)

师:虚伪。

生3:狡猾。

师:嗯,狡猾。

生4:狡诈。

师:嗯,狡诈这个词,老师觉得还比较合适。其实,还可以说是“蛮横” 或“专横”。

……

在讲到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而安陵以五十之地存者”时,教师突然发问。

师:这个“存”字怎么解释?

生5:存活。

师:存活?(冷笑)国家可以说存活吗?一个国家怎么可以说“活”呢?(眼睛直视这位“存活”的学生),应该是“存留”。

观察评析:这个教学片段中师生的问答模式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总体而言,该教师的课堂言语主要表现为冷漠和过于笼统,即对学生的回答没有任何反应或仅仅给予“简单笼统的点评”。具体表现为:

第一,在集体回答环节,学生齐声回答“唐雎是一个人”,教师对学生的这一回答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只是将这一问题当成课程教学的一个过渡环节。如果在此处能够追问“唐雎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或者“你们是通过什么渠道了解唐雎的”等,不仅可以反馈学生的预习情况,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引出后面的教学内容。当学生集体回答“辱”的意思是“负”时,教师仍然没有给予肯定,学生也不知道自己到底是否正确,又或许是师生之间达成的默契,教师不理会就表明学生的回答是正确的。总之,教师在这个阶段的提问完全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执行。学生回答后,教师没有给予回应,而是直奔自己课前所预设的教学环节。

第二,在单独回答环节,即教师与学生的问答对话中,教师的回答方式以重复学生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为主。在总结秦王的性格时,学生的思维原本可以有一个拓展的平台,根据自己的经验和认知来理解历史上的秦王以及那段历史。但是,教师的言语始终呈现出一个将学生往最准确的方向引导的趋势。学生给出的答案“粗暴”招来全班同学的哄笑,教师对这一回答以及这一回答所引起的情形都视而不见,直接将注意力转向其他学生。学生给出的另两个答案“虚伪”和“狡猾”都获得教师同样的待遇。直到在“狡猾”之后有学生说出了“狡诈”,教师终于看到了希望,并给予简单的点评——比较合适。随后,将正确答案和盘托出。经过这一段简短的问答,教师得到了想要的正确答案,但学生没有真正明白为什么是“蛮横”而不是“狡诈”,甚至连“狡猾”都不行,更不明白“蛮横”“虚伪”这些词各自的内涵有什么不同,其形容的侧重点分别是什么。在对这一系列词语没有弄清楚之前,学生又怎么可能真正了解秦王的“蛮横”,更谈不上去体会故事背后的道理。

第三,本节课有两个尤其值得分析和关注的环节。首先,教师课前试图通过讲解历史引起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带着对历史知识的好奇和疑问进入课堂。这是值得借鉴和肯定的地方。但是,当教师提出“附属小国”的概念时,学生的表现参差不齐。教师没有及时发现学生对“附属小国”其实并不了解。其次,在最后一段讲解中,学生与标准答案只差一个字的回答遭到教师的嘲笑。随后,教师直接给出正确的答案,没有任何补充和延伸。教师这一言语行为不仅对学生的认知产生了影响,而且对学生“错误答案”的嘲笑将很有可能在学生心里造成一些困扰。

【案例2】

讲“禁止近亲结婚的原因”时,有一位教师进行了巧妙的设计。他给学生朗读了1989年10月5日《法制日报》中《达尔文的遗憾》这则短文:“达尔文一生中最大的遗憾,就是和表姐玛丽结婚。近亲结婚,祸及子孙。聪明的达尔文和美丽动人的玛丽生下了十个孩子,个个体弱多病。有三个很小就夭折了,其余七个子女都不同程度地患有精神病。三个女儿一辈子也不能出嫁,有三个儿子无生育能力,终生未娶。四儿子一生娶了四个老婆也没有抱上娃娃。”听罢,同学们对近亲结婚的严重后果有了深刻的印象,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进而也增强了对我国婚姻法中禁止近亲结婚意义的认识。

俗语说:“话有三说,巧说为妙。”要真正把话说明白、说得体、说精彩,这里面大有学问。从上面的例子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言语的巨大作用。要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就一定要过好语言关。很难设想,一个教学语言贫乏的教师能上出富有魅力的课来。我们应从多方面来加强教学语言艺术的修养,努力将自己的教学语言提炼得更精美,要不负于“教师的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的赞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