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课堂言语特征:做有根的教育

教师课堂言语特征:做有根的教育

时间:2023-10-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教师言语行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特征:一是示范性。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的。教师的言语行为不单是知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同他者之间关系的纽带。这是对教师言语行为更高的要求。因此,学生在交往中,更需要教师情感上的关怀,需要教师言语富含更多的情感性因素。

教师课堂言语特征:做有根的教育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素质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讲话带有审美色彩,这是一把最精致的钥匙。它不仅开发情绪的记忆,而且深入大脑最隐蔽的角落。”教学言语是教师职业言语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课堂中及课堂外师生之间进行交流时所使用的所有有声和有形的包括肢体动作、表情及板书等语言的总和。教师言语行为可归纳为以下三个特征:

一是示范性。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决定的。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培养受教育者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教师劳动与其他劳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就在于教师要使用自己的思想、学识和言行,通过示范的方式去直接影响劳动的对象。言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信息、价值的最重要的手段。通过言语,教师的思维和学识在学生面前展露出来,言语交往可以使师生之间进行能够沟通、对话和交流;在对话和交流中,彼此向对方敞开自己的内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主体会从观察、理解他人的内心的过程中学习到他人的情感体验方式、思维方式、对事物的态度、价值取向、审美情趣等,从而对学生的道德品质产生影响。

二是指令性。教师的言语行为不单是知识信息传递的方式,同时也是教师同他者之间关系的纽带。为了顺利完成知识、信息的传递,教师需要对课堂进行维持和控制,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教师运用指令性的言语行为,这一特征反映出在课堂中蕴含的社会关系与权力关系,相对于学生,教师在社会关系中处于强势地位,发出符合社会伦理规范的指令。一方面,指令性的言语行为可以有效地使学生步入正轨。另一方面,教师的言语对学生也有一定的强制性,教师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诱导,就要善于利用指令性的言语,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课堂中来,带动学生的思维,避免学生注意力的转移。(www.xing528.com)

三是情感性。这是对教师言语行为更高的要求。课堂教师言语交往传递至少有两个内容:一个是事件信息;一个是情感信息。课堂中,教师言语的作用不仅是知识的灌输,更应是其情感态度的展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也会随其传达的事件对教师产生影响,双方的情感交流成为维系师生人际交往的纽带,学生的学习与成人的学习有很大的差异,这主要体现在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特殊性上,学生主体是一种可能性的、潜在的、发展的、尚未成熟的主体。在发展中,学生主体易受激发、诱导和帮助。因此,学生在交往(包括道德交往)中,更需要教师情感上的关怀,需要教师言语富含更多的情感性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